王灝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未來五年要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目前,我國高中階段教育體系涵蓋普通高中及中等職業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并不是簡單地將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而是通過頂層設計,使高中階段教育真正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普及。也就是說,由中專、職業高中和技校等組成的中職教育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這既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重點,也是難點。
然而,目前我國中職教育現狀是,學生初中畢業后如果不能升入普通高中,寧愿選擇打工也不愿選擇去讀一個對就業不一定有明顯作用的中職。因為,在不少家長眼中,上高中就是要考大學,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出人頭地抑或是有一番作為。讀高中就要考大學,不讀大學就沒出息等錯誤觀念根深蒂固地影響著絕大多數家長。
當下,國家要求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最大初衷就是增進社會公平,讓愿意讀書的孩子盡可能地都完成高中階段學業,以實現提高國民受教育年限、國民素質的目標。當然,我們也要正確地認識到,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并不等同于普及普通高中教育,而是按照國家的改革思路,協調發展普通高中教育及中等職業教育,共同承擔提高國民素質的重任。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是教育改革、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但必須認識到,我們還需要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以及提高中職教育的含金量,讓受教育者得到實惠,如此才能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任務。
首先,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必須轉變部分辦學水平較低的普通高中的職能,將其轉型為職業高中,滿足更多學生進入職業學校讀書的要求,使今后某個時期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的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然而,轉型過程中必然存在許多困難,其中,最關鍵的是辦學條件的改善和師資力量的培養,因為知識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所需要的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轉型只是把原來的普高學校改名為職高學校,那么這種“換湯不換藥”的轉型對于培養技能型人才是毫無作用的,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轉型的關鍵不單純是校名的轉型,而是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的轉型。
其次,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中職學校必須努力提高辦學質量,提升美譽度,使其真正成為大多數考生及家長的選擇之一。因此,要辦好中等職業教育,必須改善辦學條件,加快建立可供學生實習的實驗室、實習基地、校辦工廠等,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而提升就業競爭力。
再次,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中職學校必須建立一支“有知識、會操作、懂技術”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中職學校旨在培養符合地區經濟發展需求的初級技能型人才。既具備從教資格,又具備技術人才的實踐技能的教師,不僅可以完成傳授學生最新專業技術知識的任務,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實踐技能,養成良好職業道德。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
最后,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起初,除了具備良好的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還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條件和就業政策。一方面以免費教育吸引更多的初中畢業生選擇中職學校,另一方面以有效的就業政策和就業途徑為中職學校樹立品牌。
總之,高中階段教育要真正實現數量與質量的普及,任重而道遠。國家在做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頂層設計時,必須重點謀劃和規劃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戰略,通過改善教學條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貫通中職與高職的上升渠道等途徑提升中職學校美譽度。這樣才能在某個階段使普通高中學校與中職學校的招生規模大體上相當,也才有可能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