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職業教育“各基礎學科應與專業結合,充分體現職教特色”的觀點,探究調整語文教學內容,與專業進行整合,把語言教學內容滲透到專業中去的策略,更好地提升學生專業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中職 烹飪專業 語文滲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B-0048-02
語文對中職生來說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無論是對其綜合素質的提高還是以后的就業發展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受到當今社會眾多因素的影響,很多中職生對語文提不起興趣,基本上都是重專業技能輕文化基礎,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堪憂?,F在隨著職業教育“各基礎學科應與專業結合,充分體現職教特色”觀點的提出,我們可以看到,沿用傳統的與普通高中授課相同的教學方式來給職業學校的學生上語文課已經無法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語文教學該如何調整教學,與專業整合,并滲透到專業中去,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提升專業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服務。這是每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以烹飪專業為例談談中職語文課的專業滲透。
一、烹飪專業的語文教學現狀
從烹飪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看,他們基本上是初中階段基礎教育淘汰出來的群體,90%以上的學生中考總分不足200分,所以普遍存在語文學習方面的智力或心理障礙。大部分中職學生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興趣,沒有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基礎比較薄弱。除少數學生以外,大多數學生覺得學不學語文沒有兩樣,認為與今后的就業無關,可有可無。加上職高語文教材在選材上缺乏專業性和針對性,即不同的專業,統一的教材,許多學生對教材不感興趣,這在烹飪專業學生中表現得尤為突出。而從老師這方面來看,中職語文教師因為受所用教材的制約和傳統語文教學觀念的影響,忽視了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專業文化、職業素養的培養作用,只是單一地將中職語文教學理解為知識的灌輸,卻沒有注重學生專業實用性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學生對語文課缺乏學習興趣。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使中職語文教學現狀越來越令人堪憂。
面對目前這樣的語文教學現狀,筆者認為要以教學實踐為出發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當前的社會現實,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實踐,在遵循語文教學基本規律的前提下,通過各種方法將語文學科知識滲透到學生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當中去。
二、語文學科進行專業滲透的嘗試
(一)大膽取舍教材,突出烹飪專業特點
現有的中職語文教材,每冊課本都是設計安排了記敘文、散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寫作、文言文以及小說、戲劇等單元模塊和教學內容。其中很多經典篇目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于職業教育來說,語文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提高。所以,必須從“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就業需要進行教學改革。每學期在接到授課任務的時候,筆者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沒有局限于課本原有的課程內容設置,而是更注重語文教學的職業性,強調突出專業性,有意識地大膽取舍教材,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職業特點去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并制訂授課計劃。筆者給烹飪專業的學生制訂授課計劃時,大膽壓縮一些難度較大的文章的授課時數,選擇一些和烹飪專業相關的文章來進行重點教學,如蘇軾《定風波》、李白《將進酒》《月下獨酌》、杜甫《飲中八仙歌》、曹操《短歌行》等與烹飪有關的經典詩詞文賦,甚至還可以找課本上沒有的但是又非常經典的關于中西飲食文化類的文章來欣賞,包括中華飲食文化概要和經典菜肴的典故等。如錢鐘書《吃飯》、汪曾祺《豆腐》、梁實秋《吃相》、周作人《談酒》、林語堂《飲食》、梁實秋《魚丸》、陸文夫《吃喝之外》等。并將每個單元后的口語交際訓練進行整合、改編成三大版塊:(1)中外美食推介會;(2)食品雕刻技巧解說;(3)面點制作過程介紹。而寫作訓練模塊則整合成介紹菜肴制作程序、烹飪實習場面描寫、菜肴命名、個人簡歷、求職信、專用書信等幾大塊內容。對以上內容集中著重進行授課,在授課時酌情增加授課時數,讓學生得到充分的欣賞、觀摩、練習機會,充分領略到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規范他們的普通話發音、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以便在日后從事相關職業的時候能起到輔助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中根據烹飪專業的特點拓展相關知識內容
在語文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留出合適的時間來給學生進行知識拓展。因為通過知識拓展這一環節,可以更好地把語文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開拓學生的視野和眼界,而且會讓學生更切實地意識到語文的實用性和職業性,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筆者都會有意識地預留一定的時間進行知識拓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滲透。例如,在上烹飪專業的同學語文課時,可以著重介紹文章作者所在城市的特色名菜及小吃;在講授易中天的《餐桌上的文化》時,可以拓展中西方飲食文化的異同,西方文化的特點內涵等;在講授李白的《將進酒》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關于酒文化的知識,什么菜可以配什么酒喝等資料。然后在知識拓展這一環節中請學生代表在課堂上展示各自所掌握的知識,在《勸菜》一課中則讓學生思考勸菜這一現象背后所蘊含的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深入挖掘出勸菜這一簡單的看似文明友好的舉動,背后卻隱藏著一種處世態度。這些知識內容可以通過互聯網、相關書籍等很多途徑收集。作為非專業的老師,并不需要做專業深入的分析,只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去收集相關的資料,從而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進一步的了解。知識拓展這一環節將有利于學生逐步在語文課中建立起較強的職業意識,并意識到語文課和專業知識的密切聯系,使其對烹飪專業知識的敏感度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這些知識內容也將對學生以后的職業生涯有所幫助。
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
語文課本內蘊含的德育內容非常豐富,基本上每一篇課文都蘊含著一些思想教育因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去尋找課文中能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努力找出課文內容與職業教育工作相聯系的最佳結合點,盡量做到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建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以幫助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能用正確的職業道德規范自己的行為。如在給學生講授《〈論語〉五則》時,可以通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給學生灌輸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觀,讓學生認識到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在職場上獲得信賴,讓學生從課文中得到啟發,自覺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在給學生講授老舍的《我的母親》時,可以著重引導學生學習母親正直、勤勞、重情義、做事講原則的高尚品格,引導他們建立不卑不亢、恪盡職守、廉潔自律的職業道德觀,使他們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走得更正、行得更遠。在學習《那一年,面包飄香》時,讓學生明白職業沒有貴賤之分,尊重內心的意愿,喜歡并努力付出,就能從工作中收獲快樂和滿足。在講授歐·亨利的《二十年以后》這篇文章時,應重點著眼于幫助學生理解主人公在忠于職守和背叛友情的艱難抉擇中,最后違背了自己的情感,選擇了正義,堅持完成自己的職責這種難能可貴的職業道德情操,給學生灌輸忠于職守、不徇私情的職業道德意識。
五、布置課后作業要緊密聯系烹飪專業
課后練習能起到鞏固所學知識,深化所學內容的作用。具有專業特點的課后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專業素養得到提高。所以教師在布置課后練習時,可以根據烹飪專業學生的特點設計課后練習,做到和烹飪專業緊密聯系。如蘇軾《赤壁賦》的課后作業是要求學生寫出東坡肉的制作過程和在課堂上講述關于東坡肘子的典故。易中天《餐桌上的文化》的課后作業則是寫出中西飲食文化的幾點不同?!读主煊襁M賈府》的課后作業是為課文中提到的菜肴重新命名或者以菜譜的形式概括出文中菜肴的制作過程。謝冕《永遠的校園》的作業是要求學生寫出北京的特色小吃有哪些?!断≈嗄媳蔽丁返淖鳂I是讓學生調動所學的專業知識,向同學們介紹你最拿手的粥品是什么,怎么做的。作文訓練方面則主要是著重掌握介紹菜肴制作程序、烹飪實習場面描寫、菜肴命名等和烹飪專業相關的內容??谡Z交際訓練則包括了中外美食推介會、食品雕刻技巧解說和面點制作過程介紹,主要是讓學生課后搜集資料做好準備,在課堂上進行現場介紹和解說。這些各具特色的課后作業,不僅可以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而且其濃郁的職業色彩,也使學生意識到語文的實用之處,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搜集資料、整合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現場發揮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
六、完善評價機制,在考核中突出烹飪專業特點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勵與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完善的評價機制是促進中職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方法。因此,學校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和評價體系,改革傳統的以試卷和分數為主要依據的評價方式,積極倡導科學合理的多方評價體系,根據不同專業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評價方式。在考核設計中可以根據不同的職業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出與專業相匹配的考核內容。因此,在考核烹飪專業學生時,可以側重于考核學生掌握烹飪名菜的文化知識典故及設計新穎別致的菜名的能力,或者制作菜譜,或記敘動手做菜的過程和體會等。與專業緊密聯系的考核內容更能凸顯職業語文教學的精髓,同時也為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時能胸有成竹地運用語文知識為自己的職業服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以上方法對烹飪專業的語文課進行了一些改革嘗試后,學生能以專業角色的身份學習語文,學習語文的興趣明顯提高,職業素養也得到提升。語文這門基礎文化課和烹飪專業緊密結合,使語文課成為了有專業特色的、有職業特點的語文課,并且適應了職業教育的要求,體現了其在職業學校中存在的價值,真正發揮中職語文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完善學生職業素養的雙重功能。
【作者簡介】許宜本(1979— ),女,講師,籍貫廣西合浦,現就職于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