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中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見,語文學科教學在中等職業教育中占據著不可低估的地位。本文從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有機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融為一體、語文學習與學生實際需要相適應、體現專業差別、注重語文知識體系化五個方面論述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一、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有機結合
語文課程所具備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了它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的課程理念。許多中等職業語文教師注意了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語文技能的訓練,沒有將語文技能的訓練納入教學的整體,這不符合中等職業教育“實用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中等職業教育語文課不是簡單的知識講授課,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課,而是需要將二者有機結合,這是由其性質所決定的。
二、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融為一體
大教育觀是20世紀形成的一種嶄新的教育理論,在大教育觀的背景下,國內教育界提出大語文觀。語文是人類一切文化的基礎和載體,滲透、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經濟、軍事、科研等無一不是語文知識的沃土。“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說明了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本質的區別,它除了學校課堂的教學外,更應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語言環境、言語生態來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語文學習要與學生實際需要相適應
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繼續,然而大多數學生語文素質較低。針對這一特點,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控制好難易程度,循序漸進,切忌好高騖遠。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重點進行字、詞、句、文的認、釋、讀、寫,在此基礎上適當進行能力訓練和提高,不能把對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為對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要求。例如,作為教學內容的選文,就應當精心選擇,要保證選文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和時代感;所選擇的各類文章要貼近社會發展實際和學生日常生活,要集工具性、人文性、經典性、時代性、開放性、綜合性、實用性于一體;選用課文要注意思想情感、價值取向的導向性,選取內容健康、文質兼美的作品。選文的難度要考慮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文的題材、內容要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既要具有啟發引導作用,又要貼近實際。
四、體現專業差別
在中等職業學校中,各專業學生的語文基礎和興趣不同,今后的工作崗位和對語文能力的要求也各有差異,因此,在確定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內容時,首先要考慮文理科學生培養目標的差異。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屬性與學習需要,從不同角度挖掘教學內容中的職業元素,努力找到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培養職業能力的切入點,采取 “同課異構”“文同教異”“分層教學”等不同的教學策略,努力實現語文學科教學與專業學習的整合和交融。
五、注重語文知識體系化
中等職業語文學科教學要以就業崗位對語文能力需求為核心,要把語文課程需要掌握的知識、能力,獲取知識、能力的方法和途徑,組織實施的方式、方法,以及測試評價等納入一個系統,統一確定課程內容的排列組合序列,使內容精練,形式簡潔,整體協調;而不能只強調一個方面,或只重視某一個環節。需要特別注意的有以下三點:一是結合各專業課程的內容和要求,對語文知識點進行重新整合,同時要關注語文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和統一;二是按照分解出的三個層面即就業崗位需求層面、終身學習能力需求層面、個性發展需求層面進行教學, 注重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三是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標準及方式應體現多元化操作思路。
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在把握教學原則的基礎上,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大膽嘗試,努力為學生的專業提升和個性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劉蘭蘭.試論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J].新課程(中旬), 2014,(2):17.
[2]李海波.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科學與財富, 2015,(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