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元正 邵俊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移動終端設備的日益普及,教學方法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微格教學以現代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術為基礎,把復雜知識細分為知識點,把綜合技能細分為單項操作,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效果。高職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為薄弱,對內容多而復雜、知識點之間相互關聯的課程學習感到吃力。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將微格教學法靈活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升了學習效率。微格教學法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得到了創新應用。
1.微課程
微課程是微格教學的常見形式,包括微教案、微課件、微講授和微練習。設計微教案必須規定每一節微課程所針對的某個知識點。微課件的制作要突出“微”和“精”,一節微課程的配套PPT課件有短小精悍的5、6頁即可。微講授在精不在多,語速可稍快,還要有意識地避免口頭禪,增加講授信息量。微練習一般安排在每一節微課程的結尾,設置1、2個相關思考題,幫助學生作簡單回顧。一節微課程時間控制在7~8分鐘,在學生注意力開始分散之前完成該部分的學習。微課程內容安排不必拘泥于新知識講授,一場簡單的討論、一道綜合題的精講都可以設計成一節微課程。
2.微實踐
工科類學科強調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并重。在實驗課、實踐環節開展微格教學,可利用現代化視聽技術,攝錄學生的操作過程,通過回放、反思、糾正,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相關技能要點、規范動作。課前,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一般每組3~5人,首先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下達實踐任務、講解注意事項、進行安全教育,而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此時攝錄各學生的操作過程。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提示指導,而是現場監控,僅僅制止那些有可能造成人身傷害或設備損壞的錯誤操作。實踐完成后,學生可在各自手機上觀看回放錄像。教師組織學生互評,分析操作過程,總結優點,指出錯誤與不足。觀看自己在視頻中的操作,往往能凸顯出平時熟視無睹的錯誤,利于加深印象,有針對性地糾正。事實證明,這種實踐形式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但使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同時也在事后的交流分析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使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得到改善,達到提升綜合素質的目的。
3.微研討
當今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學生面對互聯網這個巨大的知識海洋,借助電腦、智能手機等網絡終端,可以便捷地通過網頁、微課、MOOC、微博、微信等途徑完成知識的傳遞,不必完全依賴書本、教師或課堂了。因此,教師在知識層面將逐漸失去優勢。面對90后甚至00后的網絡原住民,教師應當積極應對,將主要職責從傳授知識轉變成訓練引導,從知識的講授者變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學生探索研究,獲得新知識。對于認知范疇的知識點,系統性和邏輯性不強,可以由學生自學研討。具體的做法是:組織學生分組,抽簽領取任務單(主題),用兩節課的時間讓學生根據任務主題進行自主學習,制作PPT上交。隨后,各組派出一名代表講解,并回答教師或同學的提問。結合PPT內容、美觀程度、講解和答辯表現對該小組進行評分。該分數為小組平均分,各人得分在課后由組員自行商議,根據貢獻大小分配。氛圍寬松的學習方式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度,能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特長。各小組之間的競爭感,又能激發團隊合作的精神,因此很受學生的喜愛。
4.結束語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為主要目的,傳統的教學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高職人才的需求,積極探究新的教學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微格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目前已經在國內高校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一系列新穎活潑、短小精悍的教學活動吸引了學習者的眼球,讓學習者能在快節奏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索、思考和學習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因此,創新應用微格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通過實踐驗證效果,對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變革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本文為校級課題“液壓傳動英漢雙語教材建設(編號:A-0154-15-303)”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