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曙光
摘 要:新能源企業的使命是開發新能源產品與技術,降低碳排放量,因此新能源企業的績效評價要建立在節能減排、降低碳排放量的基礎上。構建碳減排績效、財務績效、技術績效、價值績效和社會績效的綜合指標體系,科學確定各指標權重,合理評價新能源企業的綜合績效。
關鍵詞:新能源;低碳;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5 ?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4-0019-02
當今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共識,為了減少企業生產中大量碳能源投入和溫室氣體排放直接影響大氣環境,人類不斷研發利用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規劃了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先導和支柱產業,其中新能源是我國未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個重點。為尋求新型、清潔、安全、可靠的可持續能源系統,降低碳排放量,眾多企業進軍新能源領域,新能源相關企業迅速發展壯大。但是新能源企業的投資金額巨大,運營成本高昂,政策變化快,經營風險高,涉及的相關利益集團多,其企業績效的好壞是社會各方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因此,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新能源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滿足各方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一、新能源企業績效評價的特點
績效反映人們在從事某一項活動的過程中取得的成果或成績,包括效率和效果這兩個方面,隨著社會價值觀念的變化和發展,績效評價的標準也不斷發生變化。對企業而言,其生產經營的目標已由單純地追求利潤向關注企業的全面發展,提高企業的價值方向轉變;對于企業績效的評價,已經由過去單純評價企業的產值和利潤,轉向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和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并且不再使用單個或幾個財務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績效,而是轉向建立指標體系,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綜合績效評價。
對于新能源企業而言,首先企業管理者經營的目標就是實現資產的增值和為股東賺取利潤,所以財務績效指標是他們關注的。新能源企業需要獲得大量投資,投資者之所以投資到這一高成本、高風險領域,是想獲得相應的高回報,他們更關注企業的股價。目前我國的能源與環境問題嚴重,政府對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給予了相當大的支持,從金融、財稅、補助等各方面促進新能源行業的長遠穩定發展。政府作為宏觀調控者,更關注新能源企業對技術創新、環境保護的影響。新能源企業的員工、社會公民等利益相關者可能更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由于新能源產業的使命就是保護環境、實現低碳經濟,所以大家共同關心的還是新能源企業對低碳循環經濟模式的貢獻。新能源企業肩負著國家、社會和公民的厚望,對于穩定經濟增長、保持社會和諧、保護地球環境、促進科技進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新能源企業績效的評價不能片面強調某一方面,僅以利潤指標為標準,也不能忽略新能源企業在節能降耗方面的使命。科學合理的方法是應該在低碳視角下,綜合評價新能源企業在財務、技術、價值、減排、科技、戰略、社會等各方面的綜合影響。
二、新能源企業績效指標體系的構建
對新能源企業進行績效評價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建立科學有效的指標體系進行績效評價。要想使績效評價的結果更加合理、有效和說服力,科學地選取每個績效指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本文根據目前中國新能源企業的自身特點,認為應當在考慮碳減排績效的基礎上,從財務績效、技術績效、價值績效和社會績效等幾個方面綜合評價。不論是碳減排績效還是財務績效或社會績效,每個方面的績效衡量標準都存在多項指標,有些指標是可以直接客觀量化的,有些只能根據人們的主觀價值判斷,但都可以作為備選的指標體系。
1.碳減排績效。新能源企業碳減排績效是指企業開發銷售的新能源產品使用后在節約能源、治理污染、減少碳排放量等方面取得的環境保護效率和效果。新能源企業本身運營的每個時間點也都在消耗能源,所以在績效計算時要剔除本身生產新能源產品的碳消耗量。度量碳減排量可以采用比較法,新能源企業的生產的新能源產品總量在投入使用后,按其技術參數計算其碳排放量,然后與達到發熱量的傳統能源相比較,得到新能能源產品使用后減少的碳排放量。
2.社會績效。指新能源企業對社會的政治、文化、民生、生態、環境等帶來的綜合貢獻,因為碳排放作為一個單獨的績效考核指標,所以對社會績效的衡量主要從其他方面入手。衡量企業社會績效的指標有企業公益捐贈、環境保護、解決就業人口、員工福利水平、企業納稅貢獻等。
3.財務績效。財務績效是傳統的績效評價方法,主要以企業一定時期內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財務指標進行比較分析。企業會計報表里的數據信息,簡單加工就可以生成相關財務指標來定量反映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成果。因為財務指標涵蓋了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所以財務績效可以全面判斷企業經營管理狀況,發現企業經營管理問題,揭示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有凈資產收益率、毛利率等,反映企業盈利質量的財務指標有利潤現金系數、主營業務利潤率等,此外還有如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營業收入增長率、資產周轉率等反映企業抵抗債務風險能力、運營能力和發展能力的指標。
4.技術績效。新能源產業屬于高新技術行業,需要不斷地加大新能源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投入。這些創新投入產生的技術后果就是各項技術研究成果,如專利申請、非專利技術、發表科技論文等,間接后果表現為推出新能源產品、新能源技術的運用而使新產品和服務收入的增長等。因此,可以使用企業專利申請數、專利擁有數量、發表論文數量、高新收入增長率、高新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等指標來衡量新能源企業的技術績效。
5.價值績效。企業的經營目標已由單純的追求利潤轉向企業價值或股東財富的最大化,新能源的研究開發和使用對企業價值的提高至關重要。很多新能源企業已經在深滬交易所、新三板或境外證券交易所等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其每天的股票交易價格就是企業價值的外在表現形式,可以根據其價格波動情況計算企業的市盈率、市凈率、托賓Q值等指標來衡量其價值績效。
新能源企業績效指標體系的構建應該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原則,科學合理地選擇指標體系。本文根據中國新能源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參照績效評價方面的相關研究成果,請教新能源企業的實務工作者,篩選出新能源企業績效評價時應選取的指標體系一級指標應為碳減排績效指標、社會績效、財務績效指標、價值績效指標和技術績效指標等五個方面。二級指標則相應選取新能源產品碳排放減少量;企業捐贈、企業員工規模、員工福利水平、企業納稅總額;凈資產收益率、營業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流動比率、資產增長率;市凈率、托賓Q值;新能源產品專利申請數、新能源論文發表數量、高新產品收入增長率、高新產品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等16個具體指標。
三、新能源企業績效評價模型構建
新能源企業提高某一方面的績效指標,可能會影響到另一方面的績效指標。例如,碳排放績效的提高可能需要增大企業的運營成本,勢必導致財務績效的降低;加大研發創新的投入規模,可以增加專利數量,但同時可能使企業的利潤降低。要解決這一沖突,績效評價專家廣泛使用數學模型的方法進行進綜合平衡。這些評價方法從不同領域、各個學科引入,各有利弊,不同的評價主體可以根據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常用的定量評價方法有模糊綜合評價法、因子分析法、平衡記分卡法、層次分析法、DEA法、主成分分析法、熵權法、德爾菲法等方法。
績效評價需要比較各方面的投入和產出,新能源企業的主要使命在于減少碳排放量,保護地球環境,因此需要在低碳視角下,適當加重碳排放指標的權重,但具體權重應該是多少,其他指標該如何分配權重,最后評價結果等具有模糊性和復雜性。本文認為可以結合美國著名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I.L.Saaty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的層次分析法和L.A.Zadeh教授于1965年提出的模糊集理論兩種方法。層次分析法將待評價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遞階層次的組合因素,使用兩兩比較的方式決定本層次中各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逐層推進決定各層次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和權重。而模糊集理論使用模糊數學的方法,對各測評對象進行模糊數學合成運算,最終使難以量化的測評對象清晰化。因此,對新能源企業的績效評價可以先用層次分析法決定指標權重,再使用模糊評價法評測績效分值,這樣可以解決確定權重時的主觀性和測量因素的模糊性問題,增強了新能源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的科學性與準確性。
四、結語
新能源企業的績效評價要建立在為節能減排,降低碳排放量的基礎上,綜合運用財務績效、技術績效、價值績效、社會績等指標和標準,采用科學和系統的方法,對新能源企業做出客觀價值判斷。低碳視角下的績效評價有利于相關利益者更加全面了解新能源企業的績效狀況,對新能源企業進行理性投資、有效監督、合理補助、科學激勵,有利于新能源的產業向著良性的發展方向改善。
參考文獻:
[1] ?楊繼偉,馮延超.基于AHP-FUZZY評價的R&D項目資金分配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1).
[2] ?裴玉.新能源企業的核心能力分析和戰略選擇[J].科技管理研究,2011,(9).
[3] ?宋效中,李靜.基于熵權法的新能源企業經營績效綜合評價[J].中國集體經濟,2014,(21).
[4] ?馮延超.自主創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會計師,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