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以2012—2014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分別選取審計費用、會計師事務所規模以及審計意見來替代審計質量,建立模型,研究它們對審計質量替代的有效性。結果表明,審計費用對審計質量最具替代性,審計意見排名第二,會計師事務所替代性最差。
關鍵詞:審計質量;替代變量;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F239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2-0105-03
引言
所謂審計質量是指審計單位為被審計單位提供審計服務工作的過程及審計結果的優劣程度。審計質量的情況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狀況,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信譽,同時對于維護國家經濟秩序,保障社會公眾利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審計質量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關注的對象。這些研究大都采用相關模型來進行實證分析,這樣就面臨一個問題,審計質量作為一個定性的概念,無法將其量化,在研究時就需要選擇審計質量的替代變量。查閱相關文獻,盈余質量水平、審計費用、會計師事務所規模以及審計意見是國內外學者常用的替代變量。劉少峰(2006)在研究會計師事務所行業水平是否影響審計質量時,選取盈余質量水平替代審計質量進行實證研究,得出事務所行業水平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呈負相關的關系。宋衍蘅、殷德全(2005)以審計收費替代審計質量,通過研究注冊會計師更換與審計費用的關系,進一步分析事務所變更與審計質量的關系。呂文慧(2011)以會計師事務所規模為替代變量,選取了2010年1 340家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審計委員會建設與審計質量的關系。申富平、丁含(2011)用審計意見類型替代審計質量,以第一股東持股比例為前提條件,分析審計收費與審計質量的相關關系。
本文以2012—2014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分別選取審計費用、會計師事務所規模以及審計意見三個替代變量,建立模型,研究它們對審計質量替代的有效性。
一、研究方法
(一)指標選取
1.因變量
(1)審計費用:借鑒前人的文獻,研究審計費用影響因素時,采用審計費用率作為因變量和審計費用作為因變量相比,審計費用率具有更好的回歸效果。在本文中,同樣采取審計費用率的自然對數即Ln(審計費用/資產規模)作為因變量,用LnRof表示。
(2)會計師事務所規模:用Big10表示,根據會計師事務所年度總收入進行排名,國內“十大”取值為1,國內非“十大”取值為0。
(3)審計意見:用Opin當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時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
2.自變量
本文從企業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以及股權結構等五個方面選取了每股收益(Eps)、凈資產收益率(Roe)、凈資產收益增長率(Growth)、總資產周轉率(Tat)、資產負債率(Leverage)、流動比率(Quick)、流通股比例(Ltg)、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Top3)等指標,同時還考慮到企業規模的影響,選取了企業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LnAssets)作為自變量。
(二)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
1.文中所使用的公司財務數據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統計所使用的軟件為SPSS。
2.研究樣本選取了滬深兩市2012—2014年A股上市公司,按照以下原則進行篩選:(1)上市滿一年的時間;(2)剔除財務結構特殊的金融類上市公司;(3)剔除這三年內財務信息披露不規范,數據缺失的上市公司;(4)剔除存在AB交叉股和AH交叉股的上市公司;(5)剔除S股、ST股、PT股上市公司。最終,確認的樣本總數為5 406個。
(三)模型建立
本文通過以下模型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別驗證三個替代變量的有效性。
yi=α+β1Eps+β2Roe+β3Growth+β4Tat+β5Leverage+β6Quick+
β7Ltg+β8Top3+β9LnAssets+ε
其中,y1為LnRof,y2為Big10,y3為Opin。
二、實證分析
(一)共線性診斷
共線性是指各自變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關系,這樣使得線性回歸結果失真或者不夠準確。所以進行回歸分析之前,先找出存在共線性的變量進行排除。SPSS統計軟件提供了共線性診斷的功能,可以通過方差膨脹因子也就是VIF進行。VIFj=(1-R2j)-1,其中R2j表示回歸模型中因變量Xj對其他自變量的決定系數,當VIFj的值大于10時,我們能夠算出R2j大于0.9,這說明變量之間存在嚴重的共線性。該模型共線性診斷結果(見表1)。
表1結果表明,三個模型中的方差膨脹因子數值都較小,且均小于10,說明這三個模型中均不存在共線性問題。
(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我們從回歸方程擬合度和方程顯著性檢驗來對三個模型進行比較分析。
1.回歸方程擬合度檢驗
決定系數R2=SS回/SS總,該數值反映了模型中通過自變量來解釋因變量的程度。該系數數值越接近于1,說明該線性回歸模型的擬合度越好,也就是說相關方程的參考價值就越高,而該值越接近于0,相關方程的參考價值就越低。
從三個模型擬合度檢驗結果可以看出,選用審計費用作為替代變量時,回歸方程的擬合度最好,且數值高達0.811,解釋度很高;審計意見的決定系數次之,卻只有0.076;會計師事務所規模的決定系數最小,且接近于0。
2.F檢驗以及方差分析
從表3中可以看出,三個模型的Sig.(p值)均小于0.01,表明模型中的因變量和自變量存在著線性回歸關系,而且總體很明顯。從F的數值上來看,y1的F值為2 432,y2的F值為5,y3的F值為50,三個模型的數值不相等且差距較大。F的數值代表了回歸方程是否顯著,它是對回歸模型中因變量與所有自變量之間是否具有顯著的線性關系做出判斷。由三個模型的數值說明選用審計費用作為替代變量最具有統計意義,審計意見次之,事務所規模效果最差。
研究結論
通過對三個變量的實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審計費用對審計質量的替代效果最好。會計師事務所收取了較高的審計費用,會在提供審計服務的過程中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保證了審計工作的質量;而對于低廉的收費,會計師事務所為了保證自己的收入,必定會節約成本,從而導致審計質量的下降。
2.審計意見不能很好的替代審計質量。審計意見是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狀況的反映,它是由企業自身情況決定的。我們不能根據非標準意見或者是標準審計意見來判斷審計質量的情況。如果對于同一個被審計單位,不同的審計意見才能反映審計質量的好與壞。
3.作為替代變量,會計師事務所的有效性最差。曾有學者研究發現,事務所規模和審計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拋物線的關系,也就是說存在著一定的范圍,審計質量隨事務所規模的增長有所提升,但超出此范圍,可能會出現相反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