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志
摘 要: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主張結合計算機、通信網絡等技術途徑,進行以往單一審計單元的創新改良構筑,同時適當提供標準評價、管理信息系統,盡量將既有審計媒介加以深度開發和靈活沿用,至此開創足夠發達、開放的多元化審計監督引導體系架構。相信經過資源優化配置過后,當中審計獨特的轉接適用價值必將完美呈現,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足夠和諧的協調適應基礎。
關鍵詞:會計事務;信息化;審計規則;整改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5-0095-02
前言
顧名思義,會計信息化審計職務,就是充分彰顯現代化信息技術協調整改實效,全面突出以往計算機外圍限定屏障,屬于企業內外信息科學整編的一類回應手段。其主張有力銜接既有系統架構的實時、開放性操作特征,避免會計責任、環境、境外審計規劃期間衍生任何不必要的思維模糊跡象。事實上,此類會計審計主體、客體如獲新生,不懼怕任何樣式的程序重建挑戰,并將全身心投入到更多新穎形式的審計組織形式和業務管理類型當中。
一、會計信息化審計內涵機理與功能特征論述
會計信息化審計,主張精確預測審計職務交接中的一切風險,并在關鍵時刻制定組織科學運營和企業評價綜合信息戰略內容,全程穩定系統審計運行結果的客觀、獨立特性。事實上,審計組織原本就主張凸顯信息技術適用能效,定期規劃并實施全新審計方案,借此判定既有信息系統安全、可靠等價值地位;再就是針對內部財務報告影響程度做出有機回應,并提出精準式系統審計報告材料。畢竟此類會計信息化審計事務,始終借助計算機系統作為審視對象,相對地決定其應用期間必須具備以下功能特征:
1.極為廣泛的審計空間范疇。一旦說會計信息系統全面投入沿用情境過后,單純針對其加以修改完善,相比系統初始化開發設計階段要顯得更加困難。所以,相關規劃主體,不單單要將使用過后的會計信息系統加以事后驗證,并且需深度銜接事前和事中審計工序流程,維持會計結構形態的高度完整。
2.比較隱蔽的審計疏導線索。透過實時布置的會計信息系統工作結果驗證觀察,有關內部核心審計線索,絕大多數會在計算機媒介層面之上存儲,想要加以精確識別提煉也不是較為簡易的,同時會面臨各類整改轉移和隱匿銷毀等不安狀況。
3.足夠動態化的審計調試證據。在特定企業單位進行經營活動布置期間,有關會計信息系統始終是不可或缺的,在特定狀況之下必然會對業務經營水準產生直接性影響。相關技術人員在開展此類會計信息化審計事務期間,必然會在工序交接期間進行審計證據挖掘,確保在盡量及時完成審計任務的基礎上,不會對被審計系統正常運作質量產生任務限制性威脅。另外,審計內容上時刻彰顯系統特性。因為會計數據處理期間自動化水準日漸提升,涉及系統后期輸出結果,往往會因為信息系統構筑期間不同因素檢查分析流程深度交接,而發生全面改變,唯獨將以上細節處理周到,才能保證輸出正確信息內容。
二、目前我國會計信息化審計工序流程銜接準則研究
依照我國最新頒布的《審計法》條令觀察分析,涉及會計信息化審計可以順勢延展為準備、實施、結論審定和措施執行、后期評估階段。
1.會計信息化審計準備階段。此類環節核心任務在于精確擬定審計方案,將輔助性操作系統一切結構狀況進行調查、審理,并制定內部初始控制體制,借此穩定符合性測試的范疇,將當中一切不良風險提煉出來并順勢遏制。
2.會計信息化審計方案實施階段。具體彰顯全新審計系統的核心引導效應,必要情況下聯合審計范疇、工序銜接規則加以多元化評價,確保最終審計結論的完整性,能夠在緊急狀況下及時發表審計改造建議。
3.會計信息系統結論精確化審計和方案科學實施階段。審計期間,內部工作人員會針對系統一切符合性與實質性測試內容加以提煉修正,方便被審部門會計報表材料的合理性、公平性、一貫性特性得以有機呈現,并且快速介入系統核心處理功能評價單元之中,將最新整改調試意見內容補充完整。
4.會計信息化審計結果多元化評估階段。接受審計調試的部門,將時刻保留最終結果的認同和異議表達權力,特殊情況下可以提出重新審計要求,此后對應職務人員會依照相關證據材料做出復審決定。
三、新時代背景下會計信息化審計方式的創新布置策略內容細致解析
長久以來,經過我國經濟交流活動實施不斷的網絡信息化、國際化專業調整,使得電子商務一躍成為一類核心經濟管控項目。尤其在網絡經濟大潮急劇翻涌的背景下,電子商務同會計網絡化審計事務自身得以有機更新延展,接連不斷地帶動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衍生效率,對應地令其間一切經濟監督流程下的會計信息審計規則變得更加嚴格縝密。相信持續不久過后,此類會計信息化系統審計事務,必定能夠借助原有的現場審計環境,逐漸拓展銜接到互聯網空間之中。也就是說,所謂的信息化審計項目,其實就是基于互連網,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專門的方法,通過人機結合,對被審單位進行遠程審計,是在Internet網構筑WWW.應用環境中,建立超級連接,通過Internet訪問遠程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實現對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審計。整個系統由若干臺審計人員使用的審計工作站(計算機)、審計內部的局域網、一臺審計部門Web服務器、Web服務器與被審單位服務器連接通信的Internet廣域網、被審單位會計信息系統服務器組成。
1.開創布置足夠新穎全面的會計信息化審計法律規章體制。如今網絡技術如此發達,各類黑客、信息盜取行為廣泛分布,尤其作為會計信息化審計事務,更加需要借助法律法規文件謀求保障空間,長此以往,才能適度彰顯異質化審計程序科學效應,并且有效地實施對應調試方案內容。所以,現如今我國相關部門已經主動聯合最新技術手段,及時強化會計信息化審計程序協調支持能效,并在適當時機范圍內建立足夠完善的保護法規體系架構。有關細節內容表現為:首先,針對《審計法》條令進行適當修繕。盡管目前審計法律體系架構覆蓋范圍中,已經針對各類信息化審計職務交接流程提出嚴密規范要求,但是核心工作系統架構形態尚未做出明確規定,并且長期缺乏對應法律文件進行內部程序審計管理。其次,主動穩固輔助型法規建設力度。雖然現在我國審計法律文件開始限制審計活動中的特定內容,但是后期工作調整實效始終不夠顯著。所以,相關設計主體有必要透過網絡、計算機技術等方面推動立法建設步伐,借此輔助會計信息系統一切審計規范事務,并在合理期限范圍內完善既有法律體系的缺陷細節。需要注意的是,有關單位要全程參與法律改革活動之中,確保最終制定的審計理論體系,能夠較好地貼合國際標準和我國基礎國情,不會遺留任何會計系統審計技術完整性、先進性缺失弊端。endprint
2.適時培養提供高素質會計信息化審計人才。如今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作為內部高效會計信息化審計人才,不單單要時刻掌握各類審計專業技能,同時要靈活適應計算機網絡程序更新速率,能夠在任何時刻做出正確決策。事實上,現下我國會計信息化審計人才供應力度極為有限,個體專業水準表現上可說是參差不齊。相關部門必須定期開展會計信息化審計技能訓練活動,確保內部成員能夠及時觀察到國際先進性審計準則和人才隊伍編制,并自主進行自我規范改造,切實拓展自身審計人才重復教育活動能效,督促工作人員及時跟進并掌握最新會計審計專業知識,穩定今后各類職務交接和審計挑戰的綜合應對實效。
3.設計開發質量水準較高的會計信息化審計專業應用軟件。我國大部分企業會計信息化改造沿用實力不高,這和內部信息系統支持軟件運用普遍程度有著直接關聯,長期放置不管,必將令特定系統審計流程承受百般阻撓。事實上,有關單位在開展會計信息化審計工作期間,幾乎單純地沿用計算機程序加以輔助交接,全程忽視專業化審計軟件的存在以及延展意義。面對此類狀況,需要審計程序開發設計主體全面參與到系統運行和維護實踐單元之中,正視一切審計工作內容特性,并針對當中特有的方式流程加以深刻調研解析,盡量在最短時間范圍內研制成功一類較為科學、應用方便的審計軟件,借此全效提升我國各類企業會計信息綜合審計工作協調效率,全面推動會計信息審計軟件開發水準,最終拓展會計信息系統審計軟件市場機制的不斷成熟前景。另一方面,會計信息系統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審計軟件的數據接口,為了規范審計工作,必須對審計接口做如下處理:第一,由于會計信息系統審計線索的隱蔽性,需要在會計信息系統中預先留下審計接口,保證會計信息系統的審計功能,以此來提高審計軟件的質量。第二,審計人員需要對審計預留通道進行測試,即對會計信息系統處理數據的程序、方法進行測試,檢測結果是否與預期一致。第三,在企業財務和管理軟件的數據接口上規定使用統一標準的接口。
結語
綜上所述,長久以來,會計信息化審計方式的確有效調節了不同企業協調發展水準,并且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對于既定審計事務提出更加嚴格的規范管制要求。畢竟我國目前會計信息化審計研究成就,始終維持在初始階段,在理論體系架構方面仍舊始終處于落后狀態,相關規劃主體必然同步面臨會計信息系統創新設計和審計事務有機滲透等技術挑戰。因此,必須針對當中隱藏的突兀性問題加以精確提煉和產生原委解析,必要情況下制定綜合式信息審計系統,為今后會計信息系統審計應用,奠定標準協調適應基礎。
參考文獻:
[1] 武娜.淺談信息化條件下加強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5,(8):45-63.
[2] 翁曉華.計算機審計技術在內部審計中的實踐[J].中國農業會計,2015,(4):69-78.
[3] 楊靜.關于我國電算化審計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12):103-115.
[4] 李劍鋒.基層審計機關審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方法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12):123-146.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