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靖
對于假期作業,筆者一直都想進行創新和改進.去年的寒假,筆者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嘗試,那就是不讓學生完成書面需要寫的作業,改成動手讓孩子們自己做些科技小制作.當把這個決定告訴學生時,從學生的歡呼、鼓掌、贊歌中筆者感受到了他們對這項作業的喜歡與好奇.
為了保證孩子們都參與進來,臨近放假前兩個禮拜筆者征集了孩子們自己想做作品的想法,因為剛接觸物理才一學期,有些想法可行有些則無法實現,對于不錯的作品列了個清單讓學生選做:如重力小車、空氣動力小車、太陽能小車、皮帶傳送減速小車、橡皮筋小車、電動小車、遙控小車,電動起重機、液壓起重機,電梯升降模型機,紅綠燈模型,簡易掃地機器人,國旗升降臺,萬花筒,摩天輪, 自制洗衣機甩干機,無線遙控電動自卸車,風力發電機,手搖發電機,蒸汽機,電磁秋千,升降橋,自制幻燈機,雙筒望遠鏡,紅外線報警器等100多項,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生2~4人一組自由結合,在假期制作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向家人或老師求助請教,開學后交作品.
新學期開學后,孩子們交上來的作品讓筆者大開眼界(圖1和圖2),除了有三個小組的作品沒有制作成功外,其余的都很成功,精巧完美.當看著孩子們付出努力與汗水的作品,聽著他們給老師講制作過程中的曲折、趣事時,深刻地感到了孩子們的智慧與力量,更感受到了他們完成作品時的新奇感、成功感、滿足感.
八年級9班愛好歷史非常博學的于同學做了10把回旋鏢. 他告訴了老師.其實,筆者自己都不知道的關于回旋鏢的來歷、原理、為什么做成“V”、“三葉型”和“葉子型”.學生進行了實驗探究,研究了回旋鏢飛行平穩度與材料的密度,大小,夾角,兩邊長度與回旋鏢最大寬度之比的關系.
八年級7班的司馬同學利用剛學過的八年級上冊內容凸透鏡成像規律做了個幻燈機.通過家中的放大鏡拆得了一塊凸透鏡,用所學的太陽光聚焦法測出了透鏡的焦距,用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底片做物體,用鞋盒固定距離,制成了一個幻燈機,返校后,筆者讓他在班里進行了展示,從孩子激動愉悅的講話聲中看到孩子將所學應用于實踐的快樂.
八年級8班的邵同學雖是女孩卻是男孩性格.她從網上購買了一個遙控四輪皮帶傳送小車.雖有說明書,但是孩子還是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按照順序將車身、輪子、電池槽、電路板等各部分按裝好.當終于裝好小車時,她興奮地閉合開關的那一瞬間傻眼了,咋弄都沒有反應.檢查一遍,再檢查一遍,還是不行,孩子郁悶的不行.晚上,作為工程師的老爸回去了,孩子向老爸求助,聰明的老爸立即發現問題出在了連接馬達的那兩根線上,導線上的絕緣皮雖去了,但是上面為了保護還刷有絕緣漆,于是他拿打火機將導線燒了一下,把絕緣皮擼掉一些,讓銅絲變長后用指甲剪掛掉絕緣漆,重新裝上后立馬就工作了(圖3),孩子高興地一蹦三尺高.開學后,孩子爸爸專門來找筆者,告訴我說孩子自從做這次小車后,和他變親了,原來因為工作忙,陪孩子時間少,發現孩子自從上初中后就和他很生,但是這次父女倆合做小車的過程,讓孩子很佩服老爸,也讓孩子深深地喜歡上了動手喜歡上了高科技東西,經常纏著老爸問問題.
孩子們在制作的過程中,遇到了各式各樣的挫折,如固定歪了的齒輪和電機無法完全吻合導致齒輪不轉,電動機裝反了,用橡皮圈限位時橡皮圈卻套不到軸上去,皮帶打滑等問題,但是孩子們最終都克服困難成功地完成了任務.
通過這次假期作業,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動手能力,甚至于親子關系都得到了提高.也真正地從實踐中感受到了作品中的物理知識,如自制甩干機中的離心力,電動起重機中電學、滑輪組、電動機知識,萬花筒中的平面鏡知識,重力小車、手搖發電機中的能量轉化,電磁秋千中的磁知識,回旋鏢中的伯努利原理等等.
在4月份,我們集中展出了學生做的八十多件假期的科技制作作品,得到了全校學生的駐足參觀,初三的學生看到電子類作品嘖嘖稱贊,說自己已經學過電學知識了卻沒想出這么好的點子,回去一定動手試試.初一的學生參觀后說物理這么有趣啊,真想趕緊學.
通過這次假期作業布置的實踐,更加堅定了筆者本學期將繼續布置特色假期作業的想法.又一次臨近假期了,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真心的呼吁,各位工作在教學一線上的老師們,利用我們的智慧,布置有特色的假期作業,讓所有的孩子,讓我們老師們自己都能嗅到假期作業的芳香.讓假期作業具有明顯的學科特性,區別于平常的學校作業,教師要設計更適合學生假期進行操作的作業,讓假期孩子們的心靈得到鍛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