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富+張鐸
[摘 要]隨著社會對高素質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長,各高校都在加強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力度,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主要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創新型人才是具有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人才,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保障體系可以使高校培養出更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高校應當構建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教學體系,使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均衡得到提高。高校應通過拓展人才培養的途徑,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培養應用和創新能力。高校應當通過不斷的探索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培養;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5;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4-0042-03
一、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競爭愈加激烈,而社會競爭的本質則是人才的競爭。現代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也成了高校必不可少的任務。國外的教育不僅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也將重點放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上,目前我國也提高了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各高校通過采取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以及實踐活動來保障創新型人才的全面發展和當代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創新型人才培養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保障體系的內在要求
(一)完善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各高校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來保障創新型人才將來可以服務于社會。首先,優化專業結構,通過將現有的專業和社會實際人才需求相結合,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專業方向,根據社會需要,可以衍生或增設新的專業,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更適應社會未來發展需求。其次,完善課程體系,為了培養出創新型人才,一要重視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二要對課程延伸時必須根據專業需要和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進行,通過實踐切實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高校應該重視實踐教學體系和理論教學體系的融合,根據專業學習理念和綜合實踐,進行創新型教學體系的構建。
(二)促進高校教學模式的變革,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不足是大學生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而進行學生能力培養不能過度依賴高校設置的課程。高校應該將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和創新能力培養作為宗旨,并將其貫穿到教學中去。首先,教師應該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作為根本,及時的進行專業課程的調整,優化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時間分配,確保能夠在理論教學到位的情況下,做好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將實踐和理論的作用發揮出來,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摒棄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手段,轉變思想,創新教學手段,針對課程的特點,來進行現場模擬和項目分析,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知識運用方面的能力。[1]比如,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許多專業課程實踐性較強,課程內容繁雜枯燥,公式推導多,圖表多,針對此類課程,需要教師將一些繁雜枯燥的內容總結為若干要點,通過生動的講解讓學生掌握。采用啟發式、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采用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如課外組織學生到市區的道路交叉口了解交通信號的工作原理、交叉口交通量統計方法,到附近的道路橋梁工地,結合實際工程講解道路橋梁組成、各部分作用及施工過程等。通過這些課外實踐教學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堂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應改革現有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要根據課程特點設定不同的課程考核模式,改變過去以單一的筆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的模式,實行多元化的綜合評價機制,保證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擴大人才培養途徑,建立應用創新實踐基地
為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擴大人才培養途徑,建立應用創新實踐基地,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平臺。高校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性質,提供不同的設備、技術支持,競賽環境。例如提供給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的機會,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提供一個應用知識和創新的窗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高校可以與相關行業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來培養出創新型人才。首先,高校可以根據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調整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確保培養出的人才可以更適應社會需求;其次,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機會,擴大學生對于行業的知識面,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和增強對社會的適應能力。[1]
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特色保障體系
(一)開展大學生科技實踐活動
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從大學生踏進大學校門開始,就應摒棄中學學習階段的那種灌輸模式,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生科技實踐創新活動能有效的建立大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得學生對創新產生興趣。學生在參與科技創新實踐中,可以發現問題,尋找解決的思路,同時找出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并與本專業所學到的知識結合起來,積累實踐經驗。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為學生以后的創新思維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創新型人才是具有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人才,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可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在創新實踐中,重要的是實施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進行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的目的便是培養學生本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將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打下基礎,因此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實施過程中,而不是僅僅體現在成果上。
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是大學教育的一個開端,一個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啟蒙,也是創新型人才保障體系的首要步驟。以當前來看,大學生社會實踐已經融入幾乎每個高校的教育體系中,而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也在很多高校開展。高校對科技創新實踐的重視程度也就決定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2]
(二)開展創新性的校園文化活動
根據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背景和大學生成長現狀,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素質的提高,特別是在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作用非常重要。校園文化活動應率先適應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切實增強校園文化活動的時代性,提高實效性,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校園文化活動要緊密的與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專業學習相結合,讓學生更多的接觸到跟專業相關的問題,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把課堂學習與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結合起來,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具體到學生的學習和活動中去,將專業優勢切實發揮出來,進行專業文化氛圍的營造。這樣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
鼓勵開展個性化校園文化活動,給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良好環境。因為學生的個性和偏好的不同,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可一概而論。長期以來,高校過于堅持統一的管理模式和教學模式,其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與培養。由于過度的約束,沒有提供給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也就制約著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思維能力。高校應開展個性化的校園文化活動,讓那些本來在寢室里休息的同學更多的參與進來,發揮學生潛在的創造力,解放學生的思想。[3]
不斷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為創新性人才培養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自高校擴招以來,高校的師資力量和實驗設備等條件不能完全滿足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進行文化活動的創新可以彌補硬件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對校園文化活動進行創新時,學生利用自己的體驗和實踐,不但能夠發揮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還能夠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別是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在活動過程中強化學生本身的創新意識,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所以,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的過程可以說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過程,通過校園文化活動能夠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三)積極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活動
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活動也是創新型人才培養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活動突出的是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問題為導向,具有開放性、實踐性、綜合性等特征,學生參與熱情高,具有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潛在優勢。目前,學生廣泛參與的課外科技活動既有單科性的項目也有綜合性的項目。[4]單科性課外科技競賽活動與本科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結合緊密,項目選擇與實施相對容易,如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學生在修完相關數學課程的基礎上即可參加,但也要求教師在本科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建模意識以及優化求解模型方法的意識。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抽象、簡化、假設,確定變量和參數,建立最簡單、最恰當、最易于處理的數學模型,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訓練和理論知識的鞏固深化提供了平臺。綜合性課外科技競賽活動需要多個專業知識的支撐,項目選擇與實施難度相對較大。此時,需要按照項目的任務分工反推需要的知識體系和知識點,教師要在相關專業的教學中導入課外科技競賽活動的知識,吸納相關年級和專業的學生參與。此類綜合性的課外科技競賽活動接近工程實際,這就需要將本科課程與實踐創新思維相結合,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競賽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果缺乏引導,會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對待問題無從下手,再加之本科理論教學的抽象化,會使學生喪失對課題研究的樂趣。為了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學校或專業院系應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有關本科課程的實驗和實踐,讓學生更具體的理解和領會一些理論的含義。反之,如果教師在競賽過程中參與或指導過多,會使學生產生惰性,過分依賴老師去解決問題。在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中,保證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教師適當的去提供一些意見,才能充分體現競賽的意義。
四、結束語
創新型人才是具有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人才,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保障體系可以使高校培養出更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高校應當構建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教學體系,使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均衡得到提高。此外,高校還應當通過拓展人才培養的途徑,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培養應用和創新能力。目前,我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還在初級階段,高校應當通過不斷的探索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 注 釋 ]
[1] 顏錦.應用型創新性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3(24).
[2] 鄭秀梅,司有寶,付麗艷,李廣軍.創新性人才培養與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
[3] 王金寶.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活動在高校創新性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江蘇高教,2011(4).
[4] 夏擁軍,崔瀅,繆培仁.第一課堂與課外科技競賽活動協同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探析[J].中國農業教育,2014(4).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