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華
(崇左市江州區特殊教育學校,廣西崇左 532200)
目前自閉癥兒童語言障礙主要表現在發音障礙、句法障礙以及語言環境障礙三個方面。其中發音障礙主要是指單音重復發音或失語的障礙類型。句法障礙則是指具有一定發音基礎和發音能力的兒童,缺乏能夠將語音組合成詞語、或將有限的詞語組合成完整的能夠表達一定含義和個人情感傾向的語言。還有一部分兒童缺乏語言主動性、也不會使用人稱代詞,導致語言表達出的內容不明所指、不為人所理解。
從細節上來看,不同自閉癥兒童發音障礙的類型有所不同、表現形式也有所區別:有的兒童可以模仿正常發音時的口型,但是由于面部肌肉較為僵硬、聲帶和內置器官的僵化,難以生成足以發音的聲帶振動頻率;還有一類自閉癥兒童發音時聲音較輕、聲帶振動頻率較低,所以其只能發出一些較為簡單的音節或零星的詞組,不具備連貫性和完整性,時間一長就會顯得發音吃力,本身的體力以及精力并不能支撐其完成一段語音的表達和陳述。
鑒于此,對自閉癥兒童語言發音的矯正可以嘗試著從這樣的思路來展開:從發音原理的角度來看,言語呼吸與一般呼吸最為本質的區別就在于前者是通過深吸氣、淺呼氣來帶動聲帶的振動,達成發音的效果;但是自閉癥兒童在發音時,他們的胸腔起伏較小,這充分說明他們的呼吸器官不夠強大,不足以支撐其完成整個發音的過程。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嘗試引導自閉癥兒童通過跑跳、吹氣等方式進行呼吸訓練,當然有的兒童由于本身在語言表達障礙存在的同時還具有聽力障礙,很難聽從口令來完成訓練動作,因此教師可以引導這類兒童來進行將膝蓋彎曲至胸前、平推進行壓迫呼吸的訓練方法,來逐漸培養他們加深呼吸力度,也可以在吃飯喝水的時候引導兒童進行緩慢的咀嚼訓練來提升舌頭的發音力度。
自閉癥兒童由于本身溝通交際能力欠缺,要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這類兒童調動想象力、拓展生活視野。
第一,游戲運用策略。在康復訓練中融入有趣而輕松的游戲,可以幫助自閉癥兒童在較為愉悅、輕松的環境中接受教師安排的語言訓練活動。
第二,運動訓練策略。身體是一個人一切活動和思想誕生的本源,沒有強健有力的體魄,縱使再有想法,也難以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或者底氣不足,讓呈現出的語音模糊、不清晰。因此在對自閉癥兒童進行語言康復訓練時,還必須要夾雜一定的體能訓練,為語言能力的康復提供有效的體力基礎。
第三,音樂陶冶策略。音樂對于陶冶自閉癥兒童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性情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在語言康復訓練過程中,伴隨著輕柔悠揚的音樂,讓學生隨著音符的躍動,逐漸走出性格上的孤僻,變得慢慢開朗起來,從而為語言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奠定有效的基礎。
第四,親情接納策略。教師要通過引入親情的因素,讓自閉癥兒童卸下內心的包袱,信任老師,愿意聽取老師的意見,在以后的康復訓練中能夠不斷地用心去體會老師說過的話、做過的動作,從而積極投入地展開康復訓練。
第五,伙伴認同策略。語言需要對話來進行豐富與完善,所以教師可以采取伙伴培養的方式,讓語言功能正常,性格樂觀開朗,同時又富有積極性和愛心的健康兒童幫助自閉癥兒童進行對話訓練。讓自閉癥兒童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幫扶和友善,感受擁有伙伴的意義和價值。
自閉癥兒童由于心理、性格以及語言上存在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在引導其進行康復訓練時,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第一,言語表達要秉承適度原則,盡量采用短句、短語,降低自閉癥兒童的理解困難;同時還要注重用詞的準確性,盡量避免雙關語、時下流行語以及反諷語。
第二,在與自閉癥兒童進行溝通和交流時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對他們的個人不當或失言行為抱有私人成見,相反要積極結合每一位自閉兒童的身心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幫助他們消除心理恐懼。
第三,積極推進師生之間的良好合作,通過構建良性的互動與合作機制,能讓自閉癥兒童在面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群體時,產生一定的適應性和積極心理。
第四,在與自閉癥兒童進行溝通和交流時,教師要隨時注意他們情感和表情上的變化,密切留意他們感興趣的點與內容,幫助他們將交流的話題進行合理的延伸或拓展,讓他們愿意將自己內心所想積極表達出來。
第五,自閉癥兒童語言康復訓練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所以在展開康復訓練之前,教師一定要仔細檢查周邊環境,消除干擾物,保持他們心境上的穩定。
幫助自閉癥兒童進行語言康復訓練,使之走出自閉、自卑的心理困局,不僅需要認真了解這類兒童生活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時還要結合其具體的行為特征展開有針對性的方法選擇。倘若教育工作者能夠有效地將語言康復訓練過程與其它方面進行結合,展開綜合訓練,那將會收獲更加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花.自閉癥兒童語言康復訓練案例分析[J].新課程·下旬,2015(9):114.
[2] 陳海輝.如何對自閉癥兒童的語言進行康復訓練[J].時代教育,2014(8):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