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岳
跳繩作為一項悠久的、趣味性強、簡單易行而行之有效的游戲活動,是非常容易推廣的運動形式。跳繩對兒童的體質、認知的發展,對兒童的合作能力發展等等均有著十分顯著的促進作用,學校應廣泛開展這一運動形式,以增強學生的體質,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團結、堅持、勤奮等多種優秀品質。
少年兒童早期跳躍的特點是彈跳力小、協調性差、動作緊張、落地較重、易失平衡。這與此時期兒童神經發育水平低,身體重心高,下肢力量弱,缺乏落地意識有關。此時還是自然跳動,跳的運動技能尚未形成。3~4歲幼兒一般能掌握雙腳向上、向前跳等簡單的跳躍動作。幼兒中晚期,特別是5歲以后,跳躍能力發展很快。起跳逐漸有力,動作日益協調,平衡顯著改善,學習新動作快,質量較好。這與此時期幼兒神經發育快,四肢特別是下肢發育較迅速,運動能力、學習能力發展有關。6歲以后,幼兒已經能初步掌握立定跳遠、單腳跳、跨跳、跳高、跳遠等基礎的跳躍動作,在正確引導下,這個年齡的幼兒還可以掌握跳皮筋、跳繩等較復雜的跳躍技能。起跳比較有力、落地能較主動地屈腿緩沖,動作表現出較好的協調性、節奏性。但與學齡兒童相比,他們起跳力量較差、落地意識較缺乏、緩沖動作差、動作還沒有完全定型。跳躍動作中,女幼兒比男幼兒的協調性好而彈跳力稍差。在訓練幼兒跳躍能力的發展的過程當中,跳繩就是一項非常好的體育運動形式。它不僅能達到相應的鍛煉效果,而且方便簡單??梢匀耸忠桓K,且在活動的過程當中,不易受活動場地和活動人數的限制,可以幾人一組,也可以是十幾個人分組進行。
跳繩的方法很多,適合在幼兒中普遍開展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正、反搖雙腳跳:雙手搖繩,由體后(前)向前(后)搖繩。當繩剛一接觸地時,雙腳同時跳起,讓繩從腳下過。前腳掌落地后要稍屈踝和屈膝緩沖并準備再跳。
②正、反搖單腳交換跳:搖法同雙腳跳,但雙腳交替做起跳腳。
③正、反搖單腳跳:搖繩法同①,但用單腳連續跳。
④帶人跳:一人(或兩人)搖繩跳帶一人(或兩人)(不搖繩)跳。二人相對或同向站立。繩搖到腳下時,兩人同時跳起。可用雙腳跳,也可用單腳交換跳;兩人跳法可以相同,也可不同;被帶者還可以做各種花樣跳法。
⑤跳擺繩:一人蹲立,以身體為圓心擺繩,在身前應貼地面搶擺,向后搶擺時可舉起臂在頭上搶擺。跳繩人站在擺繩人身前,繩搶擺至腳下時跳起。
⑥跳擺繩二:二人各持繩的一端,相對站立,左右搶擺繩。跳繩人站在二人中間,當繩擺至腳下時跳過。
⑦雙人跳:二人并立,各用外側手各握繩的一端,協同搖繩跳。
(2)跳長繩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這樣,有時候,你們隔山隔水,但卻覺得沒有距離,有時候,我們親昵纏綿,卻發現相距萬里。
①原地跳長繩:兩搖繩人各握長繩的一端,相對站立,跳繩人在兩人中間、繩的一側站立。當繩搖至腳下時跳過。跳繩人可做花樣跳、拍球跳、拾物跳、摸地跳。
②空搖長繩跳:搖繩人搖繩中不讓繩觸地,繩離地高度應根據跳繩人跳躍能力而定。
③搖繩跳高:跳繩人先在中間跳,然后向任一搖繩人移動跳。
①跳繩的基本姿勢:上體正直,微挺胸,頭正頸直,眼向前看。跳時兩膝和踝關節充分蹬伸,肩肘放松,主要用小臂和手腕搖繩。落地時,前腳掌先著地,落地要輕,稍屈膝踝緩沖。
②對于跳繩所用的繩的選擇很重要,繩的長度應該與孩子身高相匹配,不宜太長,對應繩的材質也應該符合相應的標準,在跳繩的時候,孩子應穿彈性較好、輕便的鞋子。
③跳繩要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選用合適的方法,步驟可多可少,但要持之以恒,方能見其效果。
④對接受能力和運動能力差的孩子要多鼓勵和幫助,不要埋怨、責怪和歧視。
跳繩主要是四肢肌肉活動,兩腕翻轉,兩腳跳躍,肩帶、背肌、腹肌、臀部、大腿、小腿和各關節都參加活動。幼兒通過跳繩運動,能使上、下肢肌內變得豐滋、結實、富有彈性。跳繩時由于下肢肌肉有節奏地收縮,落地時身體重量對下肢骨骼有適宜的壓力,刺激骨質增強,促進兒童骨骼的生長和關節、韌帶的發展。長期堅持,可使幼兒的上下肢骨兩端的軟骨進行不間斷的刺激,從而推遲軟骨鈣化的年齡,使骨骼生長期延長,從而使人長的更高大。另一方面使骨的密度更大,強度更堅韌,骨骼發育更勻稱和靈活,使幼兒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身體發育的更好。
首先,跳繩是一種不間斷的跳躍運動,能夠使大腦活力增強,幼兒在跳繩的過程中,雙手握繩不斷地甩動,會刺激手指,對腦下垂體產生作用,進而增加腦細胞的活動,提高思維能力。對6~7歲的幼兒來說,腦細胞正在發育,只要科學地掌握孩子跳繩活動量,就可以促進大腦的發展。
其次,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在跳繩時手指和腳趾都到得充分的運動,能有效地不斷刺激手部和腳部的穴位,可以增強腦神經細胞的活動,從而開發智力。
再者,跳繩過程當中準確的時間概念和方位直覺,對幼兒的大腦發育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推廣跳繩的經驗也說明,經常性地練習跳繩可使幼兒大腦思維更加靈活和清晰,特別是用腦之后,跳繩能使大腦迅速去除疲勞,恢復活力。
跳繩時,特別是學習跳繩的初期,幼兒要運用視、聽、體位感覺來感知繩子的運動、自己的搖擺和跳躍的動作,要根據繩運動的速度、節奏和它的方位,調節跳躍動作的時間、節奏、速度和幅度,使二者運動協調一致。因此它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速度、方位、節奏和時間知覺發育。跳繩時注意力集中,特別是快速跳繩和跳大繩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而且要兼顧跳躍、搖繩動作和繩的運動等多各方面,注意點要不斷地、快速地轉移。因此,它能較好地提升幼兒集中注意力、注意力轉移能力和注意力的廣度。
跳繩動作豐富多彩,而且可以自由變化,它為幼兒變化和創新動作提供了良好的方式,只要老師予以支持、鼓勵和引導,它將有效地培養創新興趣和創新能力。同時,跳繩的過程當中還可以鍛煉孩子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品質,培養青少年頑強的意志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在跳繩的過程中,能促進身體內血液的流動,加快身體內的新陳代謝,從而提高各個器官的功能。跳繩過程中,腳底等到了充分的活動,刺激了腳底血管和穴位,從而起到一種保健的作用。因此,經常跳繩的孩子,食欲增強,消化和吸收功能好,能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
據測定,在同樣時間內,跳繩和慢跑所消耗的熱量、運動量大致相等。冬天跳繩,可使兒童呼吸加深,心率加快,從而捉進新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抗寒耐寒能力。
幼兒在跳繩活動中能和同伴自由、愉快地交往,增進友誼,提高交往能力。尤其是在二人跳與多人跳長繩中,兒童的協作能力與同伴的互動能力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幼兒肥胖的數量越來越多,通過跳繩運動,能讓肥胖的小孩消耗掉更多的熱量,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跳繩鍛煉了身體,增加了孩子的抵抗能力,感冒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對少年兒童來說,跳繩是一項較好的體育運動,能增進幼兒之間的感情,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促進了兒童的生長發育、腦力發育等各方面的體質、使少年兒童身心得到全面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占春.幼兒體育教學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06):17-21.
[2] 黃世勛.怎樣發展幼兒基本體能[M].北京:人民體育出社.1982(03):33.
[3] 吳玉琴.我教幼兒學跳繩[J].寧夏教育.1994(10).
[4] 黃世勛.體育活動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06):137-139.
[5] 梁巧英.跳繩教學注意事項[J].中國學校體育.2008(01)
[6] 常識.跳繩好處多[J].家庭科技.1997 (11):29.
[7] 陸正華.跳繩的健身功效[J].中國民間療法.2007(01).
[8] 望子.跳繩可以健腦[J].孩子天地.2002(Z1).
[9] 王登佐.兒童跳繩有利于智力發展[J].江西教育.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