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東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觀察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對多人喂球訓練法在網球訓練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得出多人喂球訓練法有利于練習者技術動作的定型和改進。有利于提高練習者步伐移動能力和技戰術意識,有利于培養練習者運動興趣和頑強的意志品質。多人喂球球訓練方案的制定應根據練習的內容、目的和練習者的技戰術風格特點制定??茖W制定每次練習的擊球數量、球速和頻率、組數、間隔時間。同時多人喂球訓練法應與網球的其他練習方法相結合,充分發揮多人喂球訓練法的優勢揚長補短以達到科學訓練的目的。
[關鍵詞]網球 多人喂球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4-0255-02
網球運動誕生在法國,最初流行于英國的宮廷,所以有著“貴族運動”之稱。隨著網球運動在美國的發展,從少數人的運動逐漸擴大到大眾參與,網球運動隨之在全球興盛起來?,F如今成為僅次于足球成為世界第二大球類運動。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近幾年網球運動在各大中城市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李娜等一批優秀的網球運動員在國際舞臺上的優秀表現也加快了網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隨著大眾網球運動參與度越來越高,人們對自身網球技能提高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就要求我們有更加科學有效的網球培訓方式來提高網球參與者的運動技能,本文探討多人喂球訓練法在網球訓練中的應用,旨在為改進和豐富網球培訓方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一、多人喂球的定義和幾種主要訓練模式
(一)多人喂球訓練法的定義
兩名或多名喂球者,依次連續向練習者喂出不同線路不同落點的球,以提高練習者移動和擊球能力的練習方式叫多人喂球訓練。
(二)底線正、反手定點抽球
兩名喂球者分別站在底線左右兩側,分別喂出直線和斜線球。練習者底線定點回擊球至指定區域。正、反手底線抽球是網球比賽中使用最頻繁的兩項技術動作。練習者通過重復擊打不同方向的來球至指定區域,訓練其正、反手抽球的應變能力。
(三)底線正、反手橫向移動回擊球
兩名喂球者分別站在底線左右兩側,依次供出直線球或依次供出斜線球,練習者左右移動將球回至指定區域。橫向移動步伐是網球比賽中運用最頻繁的步伐之一。練習者必須連續橫向移動,訓練其移動過程中正、反手抽球技術的穩定性,提高其正、反手抽球的相持能力。
(四)接發球銜接底線相持球
一名喂球者位于底線上手發球,兩名喂球者分別站在底線兩側供直線或斜線球,練習者接發球后回擊底線球至指定區域。網球比賽中接發球后與下一拍的銜接極為重要,能夠決定這一分的走勢,練習者通過反復訓練接發與底線相持球的組合技術,提高其接發球與相持球的銜接能力。
(五)底線相持、中場抽球、網前截擊銜接球
兩名喂球者分別站在底線兩側,依次喂出底線球、中場球和底線抽球,練習者依次回擊底線相持球、中場抽球和網前截擊球至指定區域。網球進攻是逐漸確立優勢的過程,底線相持、中場抽球、網前截擊就是典型的進攻組合套路,練習者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進攻組合球中各項技術的運用與銜接。
(六)底線抽球破網技術
兩名喂球者分別站在網前依次喂出直線或斜線球,練習者移動中進行底線正、反手抽球破網練習。抽球破網技術是在對手上網情況下,為了扭轉被動局面而采用的一項有效的技術。要求練習者力爭擊出穿越網前喂球者的抽球,提高其在被動狀態下扭轉局面的能力。
二、多人喂球訓練法的作用
(一)多人喂球訓練法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
初學者在訓練的初期所掌握的動作技術處在泛化階段,動作僵硬,不協調。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導致動作技術的變形。心理學和生理學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圍內,刺激強度越大,則越容易建立條件反射。多球訓練密度比單球訓練密度大,強度高,單位時間內練習的次數多,有利于練習者形成動力定型和改進技術動作。[1]多人喂球練習有單位時間練習次數多的特點,練習者在練習初期可選擇原地回擊從不同方向的來球,對比接不同方向來球時手上的感覺,做到動作不變形的基礎上進行手法微調。隨著技術動作相對熟練,可選擇移動回擊多點位來球,重復的跑動和連續的擊球對練習者的肌肉和神經刺激較大。高密度的練習跑動和擊球有利于促進練習者肌肉與神經運動記憶的形成,對形成正確的動作動力定型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網球步伐移動能力
好的步伐移動是打好網球的關鍵,只有及時準確的移動才能為手上技術創造先決條件。網球初學者往往感覺步伐移動很枯燥而忽視了步伐的練習。多人喂球練習可以模擬實戰,利用兩人或多人喂球,練習者可以根據不同方向,不同落點的來球移動。由于多人喂球的連續性較好,練習者可以連續跑動。由于多人喂球練習也能夠模擬真實比賽時球飛行線路和落點,有利于提高練習者跑動意識和到位率。多人喂球更接近真實比賽情境,對提高練習者擊組合球能力戰術意識有著明顯的效果。[2]
(三)貼近實戰,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網球初學者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在實際練習時,由于技術動作掌握不牢,擊球穩定性差,不能形成多拍的來回,極大的影響到了網球參與者的運動體驗,不利于初學者對運動興趣的培養。多人喂球練習能盡可能的模擬實際擊球線路,連續不間斷的有規律或無規律的為練習者供球,練習者能夠充分體驗跑動和擊球的快感。因此能提高練習者的運動興趣并激發其對挑戰自己的渴望。對于一些水平較高甚至是專業運動員來說,多人喂球訓練法也是一項很好的提高趣味性和挑戰性的練習。模擬比賽情境能使枯燥的多球訓練增加更多的趣味性,使練習者提高練習的積極性。多人喂球可為較高水平的練習者設置超出其運動水平的喂球線路組合,充分調動練習者的運動潛力,挑戰運動員的技術和體能極限,從而提高訓練質量。
三、多人喂球訓練法在時間過程中的應用
(一)一組練習的擊球數量
多人喂球訓練是由多組一定數量的喂球練習組成的。根據練習的需要可以確定不同數量的喂球數,以達到科學訓練的目的。進行定點單項技術練習時,擊球次數要多,密度要大,有利于動作定型。進行移動單項技術練習時由于移動需耗費一定的體力,防止練習者在過度疲勞時技術動作變形,所以擊球數量相應減少。[3]在進行移動組合技術練習時,一個組合技術擊球數不宜超過5個,此練習強調一個組合中各項技術間銜接的連貫性,可在每組練習間稍作幾秒鐘的調整,以求有充沛的體力連貫完成下一組的練習。每組擊球的數量要根據練習的內容和練習者的水平需要來定。
(二)練習的組數
多人喂球訓練往往要進行多組的多球練習。跟擊球數量一樣,一次訓練的組數也是根據練習的需要來確定的。組數由訓練目的決定,進行單項技術動作定型和改進時,不適宜在疲勞狀態下練習,組數不宜超過5組。進行單項技術動作能力提升練習時,需要對機體進行超負荷的刺激時組數宜在4—6組。在提高組合球技術練習時,需要保持機體充沛的體力和清晰的思維,組數應在2—4組之間。
(三)各組練習的時間間隔
多人喂球練習要根據訓練的目的和練習者自身的身體條件來制定各組間隔的時間。科學的制定練習的間隔時間,防止休息時間太短而影響練習質量或休息時間太長達不到訓練強度的情況。在進行單項技術定型和改進時和進行移動組合球技術提升時,要保證練習者有在良好的狀態下練習,保證其對動作準確性的體會,因此間隔時間宜長一些,約3分鐘。在進行技術能力提升和步伐練習中,要對練習者進行無氧訓練,讓體內乳酸堆積,從而提高來回跑動過程中多拍相持的能力[4],間隔時間應在1分鐘左右。
(四)喂球的速度
初學者在進行技術動作定型和改進時,應放慢喂球速度,使練習者能夠從容完成技術動作,有利于正確動作的定型。在提高單項技術動作能力和步伐移動的練習中,應根據練習者能力適當提高球速,充分調動練習者潛能。在提高移動組合球技術能力時,應從慢速喂球開始,讓練習者完全熟悉球路組合,再逐漸加快喂球速度,直至與比賽球速相符。高水平運動員可以適當超過比賽球速。
(五)喂球的頻率
初學者在進行技術動作定型和改進時,應降低喂球的頻率,使練習者有時間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調整。在進行技術能力提升和步伐練習時,應提高喂球頻率,提高練習者在短時間內調整的能力。在進行組合技術練習時,喂球頻率一般情況下應比賽時擊球節奏相符,模擬比賽情境。練習時也可根據練習者水平需要,適當降低或提高喂球頻率。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多人喂球練習有利于練習者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有利于提高運動負荷,增強技術能力和提高步伐移動的速度和準確性。有利于提高練習者戰術意識和各項技術在實戰中的運用能力,有利于培養練習者興趣和頑強拼搏的品質。
2.多人喂球練習即具備單球練習模擬比賽的優點,又具備單人喂球練習長時間,反復擊球的優點。通過多人喂球練習,能為練習者提供可靠的身體、技術、意識、心理訓練。
(二)建議
1.多人喂球練習要根據練習的內容、目的和練習者的自身條件,制定每組練習擊球的數量、球速和頻率、組數、間隔時間。
2.根據練習者的打法風格,有針對性的設計多人喂球組合模式,強化技戰術特點,凸顯打法風格。
3.多人喂球練習要與教練員指導相結合,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出調整,盡可能使練習者做到用最合理的技術和路線回擊球。
4.多人喂球練習適用于不同水平的練習者。在的訓練中要與其他練習方式的結合使用,揚長補短以達到科學訓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斌,史桂蘭.乒乓球新賽制下多球訓練方法的研究北[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03):2-3.
[2]滕守剛,許立南.多球訓練法中多人供球方式在乒乓球教學訓練中的運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11(02):10-12.
[3]黃綺莉,羅世明.羽毛球多球訓練初探[J].體育科技,2009,30(03):20-22.
[4]姚銀然.多球訓練對網球運動員專項素質及能量代謝的影響分析[D].湖南大學學報,2009.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