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民以食為天,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而糧食安全關系著國家安危。糧食的質量安全建立在糧食的數量安全基礎之上,要保證糧食數量安全就必須確保糧食生產的良性發展,而糧食生產的發展離不開國家財政與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主要針對江西省糧食安全和糧食安全中的涉農財政金融政策問題,深入了解江西省各鄉鎮了解糧食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戶存糧情況,深入糧食收購儲存基地,了解當地涉農的財政金融政策情況,分析江西省糧食安全中涉農的財政金融政策需求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糧食生產;糧食安全;財政金融政策;農業補貼
糧食安全一直是一個國家非常重要的問題,關乎一個國家可不可以吃得飽,能不能吃的好,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本問題。農民反映種糧收益不好,失去種糧積極性,出現大量的荒田,國家應正確引導農民,加大對農民的扶持力度或加快實現農業的機械化生產,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生產出安全的糧食。
一、江西省糧食安全中的涉農財政金融政策調研情況
為了研究江西省糧食安全問題,實際走訪了南昌市、九江、撫州等地,本調查問卷主要針對江西各鄉鎮了解糧食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戶存糧情況,深入糧食收購儲存基地,了解農發行具體的工作流程,當地糧食產銷結構及涉農的財政金融政策情況。調查問卷結合江西省的實際情況,具有較強針對性和系統性,了解不同地區的糧食安全情況,本調查采取階段抽樣法。一共發出266份調查問卷,其中樟樹103份,九江157份,撫州6份?;厥?58份,有效卷253份,有效率95.1%。符合統計調查的要求。以下是調研情況分析:
1.耕種人員及工具
從江西省的普遍情況來看,由于種糧收入低,成本高,大部分農村居民進城務工,留守在當地的居民主要以老人、兒童為主,缺乏主要的年輕勞動力,根據實際走訪的七個鄉鎮中,雙洲鄉中有44%的農戶打算減少土地種植數量。這是因為年齡增大的原因,體力不如以前。
在調研的鄉鎮中,由于存在耕地分散化,不便集約式管理,有些耕地收割機等現代化工具不好進入,不得不靠人力耕種;另外請現代化收割機等耕種工具的成本高昂,加上土地面積不多,為了節約成本采取人力耕作。
種糧大戶均采用的是現代化耕種設備,由于規模化效應,所以相對散戶的耕作成本較低,但糧食收購商及地方糧站收購價格相差不大,仍存在賣糧難的現象。
2.農田水利設施
在所有調研的農戶中,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就是農田水利設施不足,排水灌溉渠道不通暢,原有的農田水利渠道老化,電線遠,電壓容量不足,機耕道不寬等,這些因素使得農民的耕種效率及積極性降低。
3.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
江西地區的淡水資源較為豐富,使得淡水資源這一因素對糧食安全并無太大影響,除了在干旱年里有些耕地放水不便利,農戶普遍反映了水利設施不足這一問題。大部分農戶認為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有自然災害、耕地面積等生產要素的投入量、環境污染和病蟲害等,然而自然災害的發生卻是所有農戶所不能避免的,今年的雨水偏多則大大影響了很多農戶的收成,而病蟲害的農藥使用不當是影響樟樹地區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是當今市場上假藥和仿冒藥太多,也沒有明確的防偽標識,對農藥監管不嚴導致難以區分農藥真假,使得噴灑農藥后糧食產量缺收。
4.農業補貼政策
大部分的農戶都對農業補貼政策不了解,在基本的農業四項補貼中大部分農戶享受到的農業補貼有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但是農戶對各項補貼的金額不了解,僅知道補貼的總金額,良種獲得的補貼有水稻和油菜種子補貼;只有購置了農機的農戶還享有農機購置補貼,但是有些農戶認為申請過程繁瑣和時間長而不申請。但是也有部分農戶并沒有享受到任何農業補貼政策。另外,糧食收成歸種田人所得,但是補貼發放在土地擁有者的“一卡通”上,實際耕種人員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種糧直補。
在調研的鄉鎮中并沒有任何散戶為農作物買保險,只有調研的三家種糧大戶為農作物買了保險,其中30%的保費由農戶購買,農業保險金額3.6元/畝。剩余的70%享有農業保險費補貼,在為農業買保險的農戶中,近兩年都有獲得不同程度的干旱,雨水過多等造成減產的保費賠償。目前,并沒有農戶獲得農業重點生產環節補貼和重大關鍵技術補貼。
二、江西省糧食安全與涉農財政金融政策存在的問題
1.農田水利設施不足
江西省的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農田水利設施還是利用原有的渠道,隨著現代化機械入駐,原有的機耕道不能滿足現代化耕種工具,電線老化,電路遠,電壓容量不足,還有一些農田節水灌溉設施不足,排水灌溉不通順,降低了農民的耕種效率及積極性。
2.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
農業與工商業相比,周期長、效率低、收益少,勞動力人口逐漸由農業轉移到其他行業,由農村轉移到城市,大部分土地荒化或以口頭形式土地流轉出去,在訪談過程中了解到大多數土地耕種者都是四五十甚至六十歲以上的農民。農民由于土地面積少并且嚴重分散,不好集約式管理,不利于耕種,產成不高,同時,去除種子、農藥、請現代化耕種工具等成本外,普通散戶的凈收入不高約600元/畝,種糧收入低;存在賣糧難的現象,嚴重打擊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
3.農業補貼不到位
綜合江西省的情況,大部分農戶對基本的農業“四補貼”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了解較少,由于農業補貼的發放形式是根據農戶的耕地面積直接匯總打到農戶的“一卡通”上,并不是根據農戶的實際耕地面積計算,使得耕種者并沒有真正的從農業補貼中獲益。農戶對各項補貼的金額并不了解,僅知道補貼的總金額,良種獲得的補貼有水稻和油菜種子補貼;只有購置了農機的農戶還享有農機購置補貼,但是有些農戶認為申請過程繁瑣而不申請。也有部分農戶并沒有享受到任何農業補貼政策。農業保險覆蓋率低,很多農戶完全不了解農業保險,也享受不到農業保險補貼,一旦遇到干旱水災,農戶不得不為自己買單。
4.糧食安全缺乏有效的監管機構
糧食安全問題貫穿于糧食的整個生產、儲備、物流、加工等環節,但是國家缺乏有效的監管機構在糧食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管。在糧食的生產中主要是種子及農藥方面的監管缺失,致使市面上流通的雜交水稻中混有劣質雜家水稻品種和轉基因品種,不但影響了農民種糧產量的收成,甚至食用轉基因食品還會對消費者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在糧食的生產中,病蟲害也是影響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當今市場上假藥和仿冒藥太多,也沒有明確的防偽標識,國家對農藥監管不嚴,很多農戶不能區分農藥的真假,使得噴灑農藥后糧食產量嚴重缺收。
三、涉農財政金融政策建議
結合江西省糧食安全中涉農財政金融政策的調研,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對策建議。完善涉農配套設施建設的財政金融政策,加強農田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并引導農民參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及其他涉農配套的設施建設。維護糧價市場的穩定,完善糧食市場體系,創造糧食市場公平的競爭環境。鼓勵培養多元化、多種經濟成分市場主體參與糧食經營,不管是國有制、股份制、私營的,還是個體糧食收購商,都應該采取公平競爭的方式,讓糧食市場發揮主導作用。形成糧食安全生產產業鏈,將產業及供應鏈的優化整合,大大提高了糧食生產運作效率,而且降低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的成本,形成產銷一體化的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種糧利潤。完善并推廣農業補貼政策,使農民能真正從糧食生產中受益,以此來提高糧食競爭力和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加強糧食安全的監管,完善農藥監督制度,設立農藥生產、銷售的準入門檻。對生產假藥、販賣假藥的銷售商進行嚴厲的處罰。
參考文獻:
[1]唐冰璇.我國糧食安全問題及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6.
[2]許丹.我國糧食安全的財政政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5.
[3]郝繼忠.黑龍江省糧食產業發展財政金融政策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4.3.
[4]呂新業,冀縣卿.關于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再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3.9.
作者簡介:董衡一(1992- ),女,漢族,江西九江人,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江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經濟決策與金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