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036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的講話精神,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如何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提高農業對九臺全區經濟發展的貢獻力,經過積極探索和認真研究使我們意識到,全區要以抓鐵有痕、落地有聲、聚焦重點、咬住節點、突破難點的決心,積極鼓勵引導農民工進城創業,全力抓好加快培育新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和促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推動吉林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發展、加快建設幸福長春東部新城貢獻力量。
一、九臺區農村社會目前的主要形勢和面臨的問題
1.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且有不平衡性,與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農民的收入相對較低。2015年九臺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超過12000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470元,由于地域、資源、觀念等原因,發展出現不平衡。有一小部分貧困農民還需要政府和社會進行救助,占農村人口的4.6%。
2.土地問題是影響農村穩定的主要問題之一。集體機動田管理引發一些矛盾甚至導致上訪,一定程度性破壞了干群關系,個別時候成為黑惡勢力產生的土壤。農村人口流動與土地調整不同步問題比較突出,激化一些社會矛盾。土地征用、占用或開發由于法律政策不夠健全、執行難于統一等原因,有時引發一些不穩定因素。土地流轉尚不規范,潛在的問題和矛盾不容忽視。
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出路在于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實行土地規模經營,發展新型的現代化農業
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確保實行土地集中,進而能夠采取適度規模經營的生產經營方式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出路。在確保維護社會穩定的根本前提條件下,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讓一部分農民從土地中解脫出來從事二、三產業,把耕地轉租給另外一些農戶,培養一些種糧大戶,或者鼓勵農民聯營種植,走農業合作化的經營之路,使得土地能夠得到集中方能實現規模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機械化,集約化,科學化,使得農業發展增速提效,所以實現耕地集中,實現規模經營是目前解決農業面臨的問題的有效手段。所以,鼓勵農民出租、轉租自家責任田。吉林省是產糧大省,九臺區是產糧大區,地處黃金玉米帶,擁有優質的土壤和光熱資源,水資源豐富,由于分散經營的特點造成了種植業簡單粗放,品種單一,如果需要確保糧食穩中增收,最重要的問題是減少閑置荒蕪的耕地面積,使得浪費的荒地能夠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確保耕種面積不會減少,這就要求脫產農民的土地能夠得到轉租而不會閑置荒廢,組建農業合作社,讓耕地相臨的若干農戶實行連營比耕地轉租更容易實現,也更有利于實現農業機械化。
三、實行土地規模經營的前提條件和有效途徑是必須成功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化和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部分農民外出打工、經商,使農村土地開始出現流轉的局面。 從九臺區農業部門獲悉,從相關數據來看,這幾年中,我區農村勞動力轉移總體上呈現出,從規模上看,勞動力轉移數量出現平穩增長態勢。2010年至2015年的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分別為:6.7萬人、6.87萬人、6.9萬人、7.09萬人、7.13萬人、7.17萬人。這五年當中,年平均增長呈現出穩步上升的態勢。今年我區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大約7.2萬多人,我區西部地區如卡倫、龍嘉堡、東湖等鄉鎮占比例較大,東部如上河灣、其塔木、莽卡等鄉鎮因距離長春、九臺經濟開發區相對較遠而較少。其中轉移到本區內的農村勞動力大約為24000人,占轉移總數的30%;轉移到九臺區外在本省其他縣市的人數大約為45000多人,轉移到國外的人數大約近3000人。其次分布區域較為廣泛。2010年至2015年我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去向主要可分為國外、國內省外、省內三部分。國外占6%。國內省外占50%。省內占32%。其中,省內本區外占20%,本區內占30%,轉移到區內的農村勞動力主要在我區156家招商引資企業中務工,集中在卡倫、東湖、龍家堡等一些西部地區。其它地區占2%。
當前我區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有了較快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也存在不少問題,與先進地區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呈“放任”型。
一些鄉鎮領導還沒有真正意識到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意義,對這項工作認識不到位,思想不統一,研究不夠,思路不清,辦法不多,措施不力。
2.輸出無序,呈“松散”型。
雖然我區農村勞動力轉移有組織的輸出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從我們得到的數字看,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相當的虛假性,可以肯定的是,我區大部分勞務輸出組織、中介公司等機構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效能,基本上是為應付上級檢查而設??傮w表現在市場中介發育不夠,中介服務功能差,職業介紹范圍窄,在信息收集、組織輸送、跟蹤服務各環節上缺乏系統性。
四、保障農民工順利進城,大力推進城鎮化步伐,是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確保土地規模經營順利實施的措施
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關鍵在于解決好失去土地農民的安置就業及生活保障問題,需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對不再從事耕種的農民的去向,安置就業情況的成功與否是實現規模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對這些人安置得好有利于耕地轉租,安置得不順,將會影響耕地的流轉,為此國家應當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對那些自家耕地出租后不再種地的農戶給于政策方面的扶持,鼓勵失地農民積極創業,外出打工、從事加工、經商、養殖、餐飲、娛樂等二、三產業,并給于稅收等方面的優厚條件和享受優惠貸款等方面的資金扶持,同時應當建立起較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對無力種地的農戶辦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實行農村社會福利,對外出打工及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戶辦理農業保險,辦理農村社會保險,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
2.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經營的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和各經營主體的切身利益和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全區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各地要認真調查研究,對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和產業發展進行積極探索、大膽試驗,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制定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指導意見和政策措施,進一步創新機制、完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