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麗
及時補位,柳暗花明
□譚小麗
“我兒子調皮搗蛋?大家都說我兒子很聽話,怎么一到你們老師嘴里,就成了十惡不赦的壞人?你拿出證據讓我看看呀!”辦公室里,一位母親咄咄逼人地嚷著。“要證據是吧?我去找。”同事“嗖”地站起來,向教室走去。
辦公室的同事遇到問題,我們應該及時補位,積極幫忙處理,化解矛盾。見同事走遠,我問道:“您是雨的媽媽?”
她點點頭。我熱情地搬來一把椅子,請她坐下。接過我給她泡的茶,她嘟嚷著:“您才像個老師,我都站了半天。”
我摸摸孩子的頭,對雨的媽媽說:“真是個帥小伙兒,您可真有福氣。”
“親戚們都說他聰明,長大后絕對有出息。”雨的媽媽突然笑逐顏開,掏出手機,邊翻閱照片邊說:“老師,您看,這是他從小到大獲得的獎狀,滿滿的一墻。”
“那現在呢?”我等她說完,微笑著問道。
“這……”她一時語塞,但馬上話鋒一轉,“老師,您不知道,我兒子的班主任故意找我的茬兒,經常打電話讓我到學校來,害得我在左鄰右舍面前丟人現眼!”見我沒有說話,她仍憤憤不平:“他大哥讀書時,老師從來不打電話,現在不是挺好嗎?”
“哥哥跟我說過,你們喜歡無理取鬧,老師才不敢打電話跟你們交流,更別說嚴格管教他。哥哥后來越來越不聽話,才輟學打工。其實,哥哥很怨恨你們。”雨瞟了一眼媽媽,冷冷地說道。
“你這個死孩子,胡說什么?”媽媽伸手打雨。
我站起身,從抽屜里拿出一張畢業照,指著其中的一個孩子,問道:“您住在陽光社區,認識這個孩子嗎?”
她說道:“小偉呀,我怎么會不認識?”
“進入初中時,小偉曾經是年級十佳,結果連初中畢業證都沒有拿到,還兩次受到紀律處分。”我遺憾地說。
“那得怪他媽,他媽總是護著兒子。在學校,他的兒子打了我兒子,她還怪老師沒有教育好學生。”
“哦,原來是媽媽袒護兒子呀。”
她愣了一下,沒有再說什么。“雨是個明辨事理的孩子。剛剛他都說了,哥哥在學校出現了錯誤,由于您沒有和老師好好溝通,不僅導致您和大兒子關系緊張,還讓大兒子怨恨您。您想讓雨也這樣嗎?”我把目光投向雨。
她滿臉嚴肅,嘆了一口氣:“我當然不想雨這樣。但是,班主任一見到我,就噼里啪啦地指責雨。難道我兒子沒有一點優點嗎?”
我拉過雨,讓他挨著媽媽坐下,說:“大姐,老師和父母,擔心、焦慮的心情都是一樣的。或許老師很著急,處理的方式不恰當。但是,有一點您要明白,老師很在乎雨,當他出現錯誤時,第一時間與您溝通,共商對策。如果老師只揀好話說,讓您高興,大家相安無事,您會怎么看老師?”
“那可不行,雨犯了錯,老師應該及時跟我聯系。”她立馬回答。
“是吧,老師跟您一樣,都希望把雨培養成人。但是,沒有嚴格的教育,怎么會有出息呢?我們一起教育雨,讓他改正缺點,不是更好嗎?”
她點點頭,不好意思地笑著:“好,好。那剛才……”
“沒有關系,現在疙瘩解開了,您也明白老師的心意,沒什么難為情的,都是為孩子好嘛!”我讓她先坐會,然后去把班主任叫回來。
沒多久,雨的班主任回來了。雨的媽媽迅速從凳子上站起來,她看著我,很不好意思。我朝她努努嘴,示意她自己去解決。她走了過去,向班主任表示了歉意,與班主任握手言和。
當家校關系出現矛盾時,旁觀者不能置身事外,而要及時補位,利用旁觀者的冷靜和智慧,一方面耐心地做好家長的工作,穩定家長的情緒,不讓矛盾進一步激化,尤其是對于某些特殊家長,要化“干戈”為“玉帛”。另一方面,要從孩子的成長出發,多角度尋找家校溝通的路徑,及時化解矛盾。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家校合力,這樣才能迎來“柳暗花明”的艷陽天!
(作者單位:湖北省遠安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