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展
(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影響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因素分析
李發展
(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十一五”時期,是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高速增長期,文化旅游業已成為蘭州市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十二五”時期,是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文化旅游業將成為蘭州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理性分析影響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因素,對于查找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和探討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旅游業發展影響因素
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十一五”時期的高速增長期,文化旅游產業布局初步形成,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文化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文化旅游產品不斷豐富,文化旅游區域合作機制進一步健全,文化旅游收入不斷增加,文化旅游經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良好態勢。“十一五”時期,蘭州市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2284.3萬人次,年均增長24.9%;累計實現旅游總收入180.74億元,年均增長25%;接待旅游人數較“十五”時期增加1791萬人次,增長159%;累計實現旅游總收入較“十五”時期增加101.2億元,增長126.8%;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均高于全國和甘肅省的平均增長速度。特別是2010年,蘭州市接待國內外游客891萬人次,同比增長26.7%;實現旅游總收入63.5億元,同比增長68.4%,其中國內旅游收入62.8億元,同比增長69.7%,入境旅游收入963.2萬美元,同比增長40.8%;旅游總收入占全市GDP的5.8%,占第三產業的11.6%,占甘肅省旅游總收入的26.8%,文化旅游業已成為蘭州市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十二五”時期,是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文化旅游業的發展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文化旅游業將成為蘭州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文化旅游經濟將呈現出持續快速、逐年遞增的良好發展態勢。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還有諸多因素在影響或者制約著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的發展,蘭州市文化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與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蘭州市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從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蘭州市文化旅游產業地位不高,正處于加快發展的上升期;文化旅游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還比較弱;文化旅游業發展仍落后于其他省會城市,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表現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較低,文化旅游業的發展還遠遠達不到支柱產業和龍頭產業的要求;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缺乏特色產品、主導產品和精品名牌;總體發展規劃滯后,基礎配套條件不夠完善,文化旅游資源整合和開發程度較低;市場化程度不高,政府導向性投入較少;管理體制尚未理順,文化旅游企業經營方式陳舊,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市場競爭力較弱等。
加快發展文化旅游業,既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甘肅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實現蘭州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發揮蘭州市比較優勢、發展培育多元支柱產業的必然選擇,也是把握重要機遇期、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的現實需要。蘭州市要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戰略性的支柱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就必須把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與積極推進“文化蘭州”建設結合起來,加強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必須從抓旅游就是抓興業、抓旅游就是抓就業、抓旅游就是促開放求發展、抓旅游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等方面更新觀念。2003年6月,蘭州市委常委會討論通過了《中共蘭州市委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先進文化建設“文化蘭州”的意見》。同年,《“文化蘭州”建設規劃(2003—2015年)》頒布。“文化蘭州”建設的主要內容是發揮區域文化的作用,突顯文化的靜態和動態功能,以文化統領蘭州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努力把蘭州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突出的文化標志、鮮明的文化形象、濃厚的文化氛圍、豐富的文化內涵、獨到的文化特色、發達的文化產業、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場,人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市。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思想認識不足,觀念更新不夠,文化旅游發展的觀念相對落后,導致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意識淡薄,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的思想意識還沒有真正形成,在對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問題的認識上,著眼點多在于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卻忽視了對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既不利于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的整體發展,也不利于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的協調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影響或者制約著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是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關系到文化旅游業的持續發展。近年來,雖然蘭州市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明顯加快,是全國十二個交通樞紐之一,六條國道在這里交匯,數條高速公路輻射周邊地區,新擴建的蘭州中川機場已開通直飛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旅游包機航線,黃河蘭州段航運已開通近四十公里的市內旅游航線,與西北地區周邊旅游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交通區位優勢和較強的可進入性,但仍遠遠不能滿足蘭州市文化旅游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受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蘭州市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相對較慢,部分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旅游景區景點周邊飯店、賓館、廁所等配套設施建設相對落后,質量低下、數量不足,景區景點比較分散,沒有得到高標準、高品位的開發建設,可進入性、可利用性相對較差,已開發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之間缺乏有機連接,未能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群優勢,出現了“近看一朵花,遠看一盤沙”的現象,不能滿足不同游客的多層次需求,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整體水平較低。
蘭州市文化旅游行業規模化、集團化、網絡化、綜合化經營程度較低,經營業務單一;文化旅游產業結構不合理,規模較小,創新能力不足,效益不顯著,對相關產業的帶動力較弱;文化旅游企業整體水平不高,對經濟社會的推動作用不太明顯,普遍存在“小、散、弱、差”的現象,缺少具有競爭實力的規模化、集團化文化旅游企業,加之粗放型的經營管理方式,經營管理理念落后,經營管理方式和手段陳舊,致使文化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相對滯后,產業鏈較短,關聯度不高,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手段,與蘭州區域特色相適應的文化旅游經濟體系尚未真正建立,文化旅游行業的市場競爭力整體較弱。
文化旅游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隨著文化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和游客需求的不斷提高,對文化旅游人才素質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蘭州市旅游局現有的機構設置、人員構成等仍遠遠不能適應文化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需要,與其他省會城市的旅游主管部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與甘肅省旅游局工作機構的設置也不相對應,更與蘭州市文化旅游產業、經濟社會的發展不相適應,人員少、工作量大、機構不健全仍然是影響或者制約蘭州市文化旅游工作開展的一個突出問題。正因為如此,蘭州市文化旅游教育和培訓工作相對滯后,與市場需求已不完全適應,文化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技能也不完全適應文化旅游業快速發展的要求,文化旅游人才總量不足、層次和質量不高、結構和分布不合理,業內缺乏有利于人才成長的競爭激勵機制,人才浪費和人才流失現象大量存在,人員過剩與人才奇缺同時存在,文化旅游業缺乏高級管理人才和一線實用性人才,如旅游管理和服務、項目策劃與開發、市場營銷等,特別是熟悉業務、懂經濟、善管理、會經營的復合型人才更是缺乏,導致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后勁不足。
總體發展規劃相對滯后,旅游管理體制尚未理順,文化旅游景區景點的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等權限劃分模糊,存在一個景區景點多頭管理、相互扯皮推諉、惡性競爭的現象,在開發利用上,也很難做到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開發利用;旅游、公安、交通、衛生、工商、質監、安監、物價等部門橫向聯合和市、縣(區)上下聯動的旅游市場聯合執法機制尚未真正形成,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單打獨斗,部門聯動、上下互動的協調機制也沒有真正建立,導致文化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有序經營和有效管理難以實現。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必須依靠區域合作,形成跨區域、跨行業、跨景區的合作機制,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互利共贏。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蘭州市文化旅游業并未發揮蘭州市“座中四聯”的區位優勢,建立起有效的區域合作機制。
“十二五”時期,雖然蘭州市將圍繞“絲路重鎮、黃河明珠、山水城市、水車之都”旅游城市形象,著力實施“六個一”工程:即辦好一個展示蘭州旅游風采的文化旅游節會;評選一組代表蘭州旅游形象特征的攝影作品;制作一批體現蘭州旅游特色的標志性廣告;征集一套特色鮮明、形象生動、寓意深刻、認知度高的蘭州旅游宣傳品;編撰一冊反映蘭州旅游特色的導游詞;編輯出版一套旅游教育培訓教材以擴大市場占有率,推進文化旅游市場開發與營銷策略提升,但文化旅游市場化程度仍然不高,市場發育不夠成熟,市場機制不夠完善,市場在文化旅游領域配置資源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嚴重影響或者制約了文化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文化旅游行業的正當競爭。
制定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的投融資機制和激勵機制,鼓勵全社會興辦文化旅游業,是發展文化旅游業的重要保障。近年來,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雖然較快,但經濟總量仍然偏低。受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蘭州市文化旅游業投融資機制不暢,激勵機制不完善,政府導向性投入較少,缺乏切合實際、行之有效、貫徹始終的扶持政策和激勵政策,融資平臺搭建不力,銀企對接不順,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和外國資本等融入相對不足,多元化投資主體尚未形成,文化旅游業投入不足。而資金短缺使文化旅游行業,特別是文化旅游企業常常陷入資金不足的困境,一些好的文化旅游項目和配套設施建設不是推遲,就是擱淺,致使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特別是深度開發相對滯后,多年來風景依舊而面貌未改,導致許多景區景點未老先衰,出現了“侏儒癥”,名牌和拳頭產品較少,附加值不高,沒有形成名符其實的產業鏈。據統計,“十一五”時期,西安市每年列支旅游專項資金1000萬元,烏魯木齊市每年列支旅游專項資金2300萬元,而同期的蘭州市僅為800萬元左右,明顯落后于周邊省會城市,與省會城市發展文化旅游業的要求極不適應。
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實踐表明,廣泛進行宣傳促銷是提高文化旅游產品知名度,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廣泛的宣傳促銷,不僅可以提升蘭州市文化旅游產品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也可以對外宣傳蘭州、展示蘭州,提高蘭州的知名度。文化旅游產品的特性,就是不可移動性,像莫高窟只能在敦煌,麥積山只能在天水,貴清山只能在漳縣等,你搬不動它,只能讓游客到那里去游覽觀賞,這就是發展文化旅游業的一個重要環節,即文化旅游產品的宣傳與促銷。目前,蘭州市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缺乏特色產品、主導產品和精品名牌,市場競爭力不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不高。在宣傳促銷方面,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無論是在宣傳促銷的力度上、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與周邊地區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與相關媒體(如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的廣泛合作不足,多渠道立體宣傳促銷不夠,致使文化旅游產品宣傳促銷的力度不大、范圍不廣、深度不夠,尤其是在交通樞紐地帶和發達地區對文化旅游產品的宣傳促銷不到位,效果不明顯,導致一些文化旅游產品“鎖在深閨無人識”,知名度不高。
以上主要因素,已成為影響或者制約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瓶頸,也是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但與此同時,國際文化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國內宏觀政策的傾斜、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區域文化旅游合作的趨勢,也為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十二五”時期,是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蘭州市要按照國家把甘肅建成文化大省的要求,充分發揮黃河文化、絲路文化、民俗文化交融的優勢,以黃河為載體和平臺,凸顯“黃河明珠、山水城市、絲路重鎮、水車之都”的城市形象,把蘭州建成絲綢之路精品旅游節點城市、西北區域旅游集散中心和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1]中共蘭州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Z].2010-11-18.
[2]蘭州市政府.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綱要[Z].2011-2-22.
[3]蘭州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實施意見[Z]. 2010-12-3.
[4]李俊霞,劉心剛.蘭州文化旅游業發展問題研究.
[5]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甘肅省“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Z].2011-8-3.
F592.7
A
1007-9106(2016)10-0044-04
*本文為2013年度蘭州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區域特色理念下的蘭州市旅游業發展問題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李發展(1963—),男,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經濟法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