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字敏

摘 要:“基于問題式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 簡稱PBL )”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核心,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知識建構過程。PBL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靈活掌握知識和發展高層次的思維技能、解決問題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學習興趣,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基于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001-03
中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而PBL正是強調把學習設置于復雜有意義的問題中,組織學習者以問題為焦點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習者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過程,靈活掌握PBL相關概念和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習者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一、PBL的概念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簡稱PBL,可譯為“基于問題式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以解答問題為驅動力,以分組闡述、展示、討論及相互交流為手段,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自學、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為主要目標的全新的教學模式。PBL的教學目標尤其要突出學生的獨立自學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資料組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該模式提倡:“先問題,后學習”。
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20世紀60、70年代基于問題的學習在西方醫學教學領域產生。該模式強調知識的應用,注重未來職業技能的培養并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的思想,因此在短短的20、30年內該教學模式已風靡全球,對各辦學層次、各學科的教學與培訓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我國教育研究工作者從1990年代開始大量介紹國外在該領域的研究并嘗試探索如何將PBL引人到我國的教學實踐之中。
研究結果表明:PBL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保持;促進學生對新問題的概念遷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基于問題學習能夠提高學習者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培養學習者的思維能力、自我指導學習能力和交流能力,可以說,它為現代教育困境提供了一條出路。
二、PBL模式的教學方法
在國內對“基于問題式學習”(以下簡稱PBL)模式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研究還較少。PBL是一種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原則相吻合的教學模式,與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比較一致,對中學化學教學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1、PBL模式的教學特點為:
(1)以問題為學習的核心;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支架來建構的;
(2)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學生承擔主要的學習任務,而教師的角色只是指導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
(3)偏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學生是自身知識主動的建構者、發現者、傳輸者;
(4)問題必須是非結構化的問題,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和過程;
(5)在每一個問題完成和每個課程單元結束時要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
2、PBL 教學方法的具體步驟:
3、PBL模式中教師角色的不同
教師在PBL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傳統教學中的角色完全不同。在PBL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因此,教師不再是傳授知識的工程師,而是像蘇格拉底所說的“助產士”。
在PBL中教師作為促進者,而這并不意味著忽視教師的作用。教師能否運用促進性的教學技能,這對 PB L的效果來說具有決定性意義。教師的作用主要包括:
(1)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在元認知水平上提問,提出非指導性、但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來促進小組討論;
(2)激發學生思考,協助學生聯系過去相關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
(3)協助學生討論、理清及認識其學習議題;
(4)協助學生搜尋及運用學習資料等;
(5)監視小組活動,以確保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要鼓勵學生外化他們的思維過程,并鼓勵他們相互評論,示范如何對自己的推理和理解技能進行自我評價的技能。
4、PBL模式中學生角色的不同
在PBL中,教師要想方設法鼓勵學生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的權力交還給學生,學生不再被視為知識被動的接收者,而是PBL模式學習過程的主角。PBL方案的設計會盡量選擇那些能夠使學生遷移知識的概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課題,每個人都在小組中被賦予一定的角色,他們各自的生活經歷和經驗都會成為PBL的財富。他們的潛能和熱情會在PBL活動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認可。學生最終會成為是自身知識主動的建構者、研究者、小組學習的合作者。
(1)學生作為自主學習的建構者。學生需要自我激勵,設置學習目標,獨立進行研究,進行自我引導的學習,將新建構的知識應用到復雜的問題解決之中。
(2)學生作為研究者。在PBL的過程中,學生承擔解決問題的任務,他們需要識別問題的癥結所在,尋找解決問題的良好方法,并努力探求、理解問題的現實意義。
(3)學生作為小組學習的合作者。在小組中,學生共享專業知識,共同處理問題解決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與小組其他成員相互依賴,共同承擔責任。
三、將 PBL應用于中學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PBL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其優勢為:
(1)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2)培養學生多向思維方式,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言語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運用和鞏固所學知識并培養對知識的綜合能力;
(3)有利于提高教師對相關學科之間的理解與聯系,擴展了教學視野;
(4)加強了師生互動,密切了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
其不足之處是:
(1)學生習得的知識不夠系統,師資不足,教學條件不足,無現成的教材。
(2)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缺少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缺少經驗。
誠然,實施PBL的學習伊始,教師要付出更多的備課時間,投入更多的課余精力,個別學生會因為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綜合的分析信息能力,在 PBL這種全新的學習模式與教學模式中感到束手無策,難以應付,學習效果也不理想。同時隨著這種 PBL模式的不斷推行,學生對此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認可, 繼而積極參與,終會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建偉.基于問題式學習[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03):45-48.
[2] 姜美玲.基于問題的學習:一種可資借鑒的教學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3,(03):57-59.
[3] 趙海濤,劉繼和.“基于問題的學習”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7,(12):38-41.
[4] 王 新.基于問題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探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0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