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穩
?
電務施工企業如何開辟新市場
文/劉穩
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最明顯的就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高聳入云的高樓大廈、寬闊整潔的城市道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疾如閃電的中國高鐵,這些都是建筑施工企業展示的一件件杰作。在基礎設施建設的激烈競爭大潮中,建筑施工企業如何做強做大,如何守住老市場,開辟新天地,可謂各有高招。作為電務施工企業,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開辟新市場。
開展區域化經營,避免了同質化公司在經營開發過程中的不公平競爭,區域化公司取得的成果是顯而易見、有目共睹的。電務公司對專業化分公司進行了區域性劃分,讓各專業化分公司有自己的經營片區,強化了守疆保土意識,避免了盲目開發,進而深耕細作,在區域內擴大影響,長期占領區域市場。
牢固樹立“現場就是市場”的經營理念。專業化分公司進入一個新的市場,大多都是依靠中標的項目,需要牢固樹立“現場就是市場”的理念,在施工現場上把文章做足。通過項目的實施,細致的管理,傳播企業的特色文化,營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不僅要保質、保量、保工期地完成好施工任務,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個個項目,讓管理團隊融入當地的市場中。我們不但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為企業贏得榮譽、創造效益,還要有意識地挖掘當地市場存在的潛在項目,分析潛在的對手和朋友,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制訂翔實的經營方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有計劃、有目標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展開經營工作。
就地延伸業務范圍。在項目所在區域進行細致的調查工作,明確工作方向,確定奮斗目標,充分利用在建項目和中央企業的優勢,在項目區域入地扎根、開花結果。在既有項目區域站住腳跟,接上地氣,盤活各種在用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從而提高市場經營競爭的實力。要鍛煉善于發掘潛在項目的能力,打破傳統觀念,只要是企業資質范圍內的項目都可以嘗試,都可以開展經營活動。只要工作方法得當,就會打開一個嶄新的局面,從而使企業進入一個嶄新的市場,擴大產業結構。不要嫌棄有的項目太小,其實小項目,有時捎帶著就解決了,反而干脆利落,取得的效益也會立竿見影,影響往往是深遠的,意義也是非凡的。
堅守陣地,謀求長遠發展。一個項目做下來,如果沒有開枝散葉,灰溜溜地撤離,那就是把陣地丟失了,要給項目全體參建員工灌輸堅守陣地的思想意識。為了謀求長遠發展,可以適當招錄當地員工進入企業,讓企業更好地和當地特有的文化相結合;還可以鼓勵年輕人在當地找對象,在當地成家立業,把心留住,更好地堅守長遠發展的陣地。起初可以先在從事輔助工作的崗位方面試行招錄,如保安、保潔、廚師、駕駛員等崗位。隨著后續項目的不斷擴展,一些本地籍專業對口的大專院校畢業生也可以招錄,就地培養較高層次的管理人才,讓企業有更多的陣地可守,從而形成固定經營區域,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區域基石。

在區域經營的框架下把區域內的市場經營好,這是前提,但不是全部。有的專業性較強的領域,僅憑一兩個省份或者片區的地盤,要做到持續經營發展,保證源源不斷的市場份額供給,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主要是受范圍小、競爭激烈、市場后勁不足等因素的影響。若要去除這些不利因素,就要高瞻遠矚、放開眼界,謀求突破口,“跟著專業出片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盡力擴大區域經營范圍。雖然區域經營是企業堅守的陣地,但是我們在具體問題上不能過于死板和教條,不能片面地認為本企業內別人片區我們不能進入,這要根據各自的優勢專業和資源來發揮。雖然每個基層單位所承攬的施工任務大同小異,但還是有發揮各自的強項和優勢的機會,可以長期積累大量的專業人才、專用工機具、專用設備、儀器儀表、施工管理經驗,等等。把這些優勢的資源打包推廣,就會形成一把鋒利的尖刀,在市場開拓方面打頭陣,突破區域限制。還會引領各單位根據自身的特點,打造各自不同的優勢專業,向更專業化方向發展。
打造優勢專業,形成品牌效應。作為以鐵路建設為主的施工企業,本身也有品牌效應,但廣大民眾對類似企業的了解,僅限于股票和施工現場的企業宣傳展板和標語,還不足以形成強有力的品牌效應。企業的品牌重點要在行業內、區域內、建設單位、管理單位內形成,基層單位和項目部要注重品牌細節的建設和維護,時刻不要忘記作業人員的安全帽、工作服上的標志都是企業品牌的很好展示。要從一點一滴的文明施工行為做起,維護好品牌,讓品牌服務于企業,服務于企業的經營開發,達到在招投標過程中,一提起企業的名稱都會讓同行敬畏、讓業主放心、讓管理單位敬佩的效果,追求這樣的品牌效應,是企業開拓市場的法寶。
在專業領域取得引領地位。企業必須有目標地在專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專業方面爭得更多的話語權。在技術、管理、應用、創新、專利方面要系統地、持續地改進模式,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和企業活力。積極努力參與規范的編制、標準的審定、工藝工法的修訂等國家和行業的相關活動,讓企業引領專業發展方向,從而促進經營開發工作的開展,形成拳頭產品和固有市場。
社交能力強的人,無疑會在經營管理、市場開發方面占有優勢。我們在市場開發工作中,要理順社會關系,使用社交手段,為經營開發工作打下人脈基礎。
避免人走茶涼。一般情況下,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都要與建設、設計等各單位隨時保持良好的關系和頻繁的互動。一旦施工項目結束,人員撤離,就不再保持聯系,仿佛就老死不相往來了。其實,這是一種無形資源的極大浪費,也不利于企業形象的樹立和維護,更違背了我們“干一個工程,交一方朋友”的經營理念,還會讓老朋友覺得企業很現實、很勢利、很假。即便是項目部從一個地方撤離,后續項目暫時銜接不上,也要和參與建設的各方隨時保持溝通聯系。平常的一個電話,一條微信,勝過山珍海味;一句問候,一份掛念,溫暖人心。
挖掘人才流動的潛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高端人才和越來越多的新生代年輕人早已沒有了“鐵飯碗”的概念,頻繁的跳槽已經成為了社會新現象,人才和企業雙方隨時都在面臨選擇和被選擇,選擇合適的人才和崗位,謀求更大的發展和實現個人的理想。我們經常遇到這座城市的建設方人員流動到了其他城市,人才的流動,帶走的是優勢資源。通過工程項目的實施,是不是在建設方心里已經劃歸為“優勢資源”,如果是,我們就要主動地順著既有建設方的社會關系,到新的城市、地區開拓新的施工業務,不能坐以待斃,更不能望而卻步。要把人才的流動當成一種新的機遇,企業可能就會在新的區域打開新的局面。
借船出海拓展海外市場。目前,國內建筑企業的規模龐大,施工產能已經過剩,待到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逐步縮減的時候,施工企業的出路在哪里?國家大力實施的“一帶一路”政策,鼓勵國內企業順勢出海,開發海外市場,雖然今天已有中國建筑企業走出國門,但還遠遠不夠,到了我們該加快走出國門步伐的時候了。我們要借船出海,不光要借集團公司、股份公司的大船出海,還要面向市場,面向更大的范圍借船。中國的機電設備在海外市場已占有一席之地,而國際上的工程,很多都是以設備生產廠家為主,牽頭實施融資、設計、采購、施工的一攬子項目。施工企業完全可以同這些國內的生產廠家展開戰略合作,發揮施工優勢,借著他們的大船出海。即便是從一些分包項目開始,也能讓我們在海外站住腳,為以后更大的項目積累經驗,培養海外人才,培育海外市場。
(作者單位:中鐵一局電務公司)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