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容
摘 要:小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因此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成為小學階段總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087-01
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在閱讀教學中,要體驗什么,探究什么,課程目標都有具體的體現,即培養閱讀能力,培養認識能力,充實文化底蘊,培養崇高情感,形成優秀品質。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過程,不僅承載著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信息傳遞、情感交流、思維碰撞的批判性、創造性的過程。這次課程改革,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提倡學生在閱讀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為此,我在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試著采用了一些方法來進行閱讀思維訓練,以期達到教學目的。
一、“三步閱讀法”解決閱讀思考題
小學語文的閱讀篇章都比較短小,所以在教學時,我要求學生對短文至少要讀上三遍。第一讀要求:標好自然段,歸納小段意,事情六要素,牢牢記心里。第二讀要求:細讀思考題,審題要仔細,圈出關鍵詞,答案畫文里;再讀小短文,標出中心句,答題考慮好,不能無邊際。第三讀要求:最后仔細查,千萬別落題,題號打個勾,消滅病詞句。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在課堂上教師就已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談感受。對于課外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將課上所學得方法加以運用,養成認真有效閱讀的好習慣。我的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認真按照我指導的“三讀法”進行閱讀訓練,在做閱讀題時,大部分學生失分都比較少。
二、“快速閱讀法”擴大閱讀知識面
在知識大爆炸時代,對信息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的要求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則很難適應時代要求,跟上時代步伐。作為教師,我們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快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和中心意,做到不忽略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就能在最短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默讀法是快速閱讀的一種有效形式。除詩歌以外一般閱讀多用默讀法;在查閱資料,閱讀報刊,以及在理解性閱讀、研究性閱讀中也廣泛使用默讀法。學生在默讀時,如果經常伴有標劃、批注、摘錄、做筆記、列提綱、畫圖表等筆頭活動,會更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
泛讀法也是快速閱讀的一種方法。利用學校的資源,自主開發資源,通過課外大量的閱讀,不僅是對閱讀教學的補充,更是閱讀積累,思想積累,方法積累的有效途徑。方法有:(1)、學校應盡可能開放圖書閱覽場館,班級成立讀書角。發動學生帶來閱讀資料。組織好閱讀小組,對閱讀資料進行分類刪選,注明閱讀字數,規定閱讀時間,提出閱讀任務, 做好“學生閱讀情況記錄”。(2)、定期不定期開展閱讀競賽活動。(3)、成立閱讀小組,組織閱讀測試等。
三、“多元結合法”加強閱讀創造性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應努力提倡學生創造性閱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語言和創造性思維。采取多元輻射,就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其實讀、述、唱、畫、演、問、比、思都是閱讀的有效形式。把它們有機結合,從而形成讀述結合(把學生自讀課文與指導復述結合起來,即把朗讀、默讀、速讀與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相結合)、讀唱結合(把指導閱讀理解和音樂演唱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音樂氛圍中加深對課文的領悟,提高朗讀能力)、讀畫結合(把讀與美術繪畫結合起來,在讀中或學生自畫,或師生共畫,或展現現成圖畫)、讀演結合(把閱讀和表演相結合,在學生閱讀中,或教師獨演,或學生自演,或師生共演)、讀問結合(把閱讀和質疑問難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會問,在疑中加強讀)、讀思結合(把閱讀和思考、聯想、討論結合起來,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及生活閱歷加深認識,于思接千載、鉤前聯后中拓寬視野,在師生共議、爭鳴辯駁中交流心得)、讀比結合(把閱讀和比較相結合,在閱讀中或換詞比較,或縮寫后與原段相比較,或數篇課文相比較;或比較課文內容的相似點,或比較課文藝術手段的不同點)、讀寫結合(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閱讀中或仿寫,或續寫,或擴寫,或補寫,通過寫句成段來實現讀寫遷移),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和體驗,從而創造性地閱讀。
四、“角色體驗法”增強閱讀趣味性
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感受的體驗。由于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閱讀又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在閱讀中要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要充分尊重學生鮮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過程中要落實“對話”理念,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是閱讀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感受。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在相互討論中,在小組交流中,在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閱讀,去理解詞句。學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有自己的評價,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讓閱讀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快樂的精神體驗過程。
五、“背誦抄寫法”注重閱讀的積累和語感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所以豐富的積累、良好的語感,全部要通過閱讀來實現。要加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有益讀物。另外還要注意在閱讀中進行積累,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的篇段。通過閱讀積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維材料以及佳詞好句,以此來增強語感,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