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156-01
從目前課改情況看,傳統的教師講授式教學依然盛行,很多教師對自主學習的認識還存在明顯不足,對自主學習的意義缺乏正確認識,有的教師甚至擔心自主學習會影響自己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繼續沿襲“一本書、一言堂、一鍋煮”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他主學習”仍占據教學舞臺,教學方式單調,成為制約課堂教學質量的“瓶頸?!?/p>
自主學習通常是指主動、自覺、獨立的學習,它與被動、機械、接受式的學習相對。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顯的學習方式,有學習的主動權和選擇權。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轉換自己在傳統課堂上的角色,應該讓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監控,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學習材料,應幫助學生學會設置合適的學習目標,選擇相應的學習策略,讓學生自己負起學習的責任。
一、解放課堂,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學習
2011年版課標強調自主學習,“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掌握語文規律”。我們老師就要研究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語文的特點,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欲和進取精神,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要盡最大限度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筆者認為,每節課應給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特別是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情感激發和語言的品味等手段來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世界觀。比如在閱讀教學中至少要保證有一半的時間是學生自己讀的,寫作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寫作更是天經地義的。
二、營造氛圍,讓學生快樂地自主學習
課堂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氣氛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主動參與。在教學中,教師應盡最大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關愛、平等自主、尊重個性的學習氛圍。備課時立足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做到熟悉大綱和新課標,熟悉教材,熟悉學生,克服“以教代學,照本宣科”的傾向。
教師在教學時要克服“居高臨下,自以為是,賣弄學問”的傾向,要善于營造情景、利用情景、促變情景,建立豐富多彩的課堂情景機制。樹立“雙主體”觀念,提倡平等互動交流,著眼“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建立課堂平等交往的對話機制。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講課過程中可走到學生中間,一邊講,一邊與他們進行眼神的交流。
教師在教學中還應適時賞識、肯定或使用表示夸獎和欽佩的手勢,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這樣做能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學《背影》時,一學生提出為什么要買橘子,不買別的水果?另學生脫口而出“橘子就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獎他這個解釋多么富有文化內涵,說他讀的書多,見識廣,也許作者根本就沒這么想,但這樣解釋應該是最好的。我這樣一說,那位學生不知有多么幸福。
三、引導質疑,讓學生主動地自主學習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從“讀”到“悟”的過程、實質是一個從已知領域向未知領域探索發現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幫助學生尋找已知與未知之間的聯系,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現在有很多教師還是經常采取傳統的老師先設計好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這種方法。如果長期都是老師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之展開討論,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一種惰性和依賴性,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就得不到培養。老師在備課時可以從課文本身和學生的理解出發設計好若干問題,但不要要急于在學生整體感知教材之前就把問題塞給學生,提出要等到學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體會之后才提出來,而且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知提出問題。
但是,何處尋疑?怎樣質疑?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適時點撥誘導,教給方法,從扶到放,使學生學會發現,學會質疑,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我們根據語文學習的特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首先,抓住課題質疑。要求學生仔細分析課文的標題。看標題是什么結構,中心詞是什么,這樣的標題適合寫成什么樣的文體,重點應該寫什么等等。其次,就文章的整體把握質疑。要求學生學會問本文是誰寫的,寫了些什么,他為什么要寫這些,是怎樣寫的,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等等。第三,抓住文章的關鍵詞語、句子質疑。告訴學生文章哪些詞語和句子是關鍵詞句等等。
四、教給方法,讓學生科學地自主學習
一堂好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多少;教師能指點一條路,學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師能給予一點啟示,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識;教師能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去實踐運用。比如:字詞學習的方法,寫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聯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內容;或用肢體動作演示理解;或查字典等等,學生積累了這些字詞學習的方法,才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主動識字學詞,不斷擴大詞匯量。對課文學習,可以先總體泛讀,然后擇其重點段精讀,品詞析句領悟審美;可以從審題入手,通過設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讀后存疑,通過查找資料,上網獲取信息,閱讀課外書來提高語文素養。學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細,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越強,就可以去廣泛地自學,把課內的學習主動遷移到課外去,并將所學的知識技能用來解決新問題,加以創造性的發揮。
五、開展活動,讓學生有趣地自主學習
初中學生好動,可以根據學生發展的特點,設計一些適合初中學生的語文活動,在語文活動中,學習語文,提高能力。活動可以靈活多樣,豐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課外活動,課內也可以開展一些小型的活動。比如課前5分鐘的講故事比賽,演講與口才訓練,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課堂的查字典比賽、書法活動、仿句練習、網絡資料搜尋、網頁制作等活動。專門開設語文活動課,分小組開展各種語文活動,比如自我介紹、家庭介紹、寵物介紹、家鄉介紹、民居介紹;自創相聲小品表演、自創詩歌朗誦、課本劇表演、節目主持、社會熱點評論、小辯論……
總之,我們倡導自主學習就是要喚醒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自主地發展;就是要關注學生不同的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地發展;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可持續地發展。學習的自主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自主學習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