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政林
摘 要: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變為主動。《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經成為新課程中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應該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當然也包括作業批改的環節。
關鍵詞:數學作業;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236-01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變為主動。《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經成為新課程中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應該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當然也包括作業批改的環節。所以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作業由教師“全批全改”已不適應《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作業批改也應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
況且初中數學教師一般都承擔雙班的教學任務,作業加起來上百本,由教師全批全改花費2——3小時。特別是幾何證明題,批閱時間更長,讓人頭昏腦漲。我還擔任班主任、年級組長工作,一天到晚的雜事做不完。哪還有時間和精力去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又豈能上好課。初中數學知識難度加大,基礎較差的學生是越學越難,越學越差,久而久之九喪失了學習興趣,成績一落千丈。
面對以上問題,我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何不實行小組合作批改作業呢!因為初中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理解能力、判斷能力,如果由學生自己相互批閱作業,教師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去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學生通過合作批改作業也可以達到自主、合作、探究,互相彌補取長補短。于是我經過縝密的思索,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進行了一年的課題研究,終于取得了一定成就。促進學生成績提高了,激發了學習興趣,教師也減負了。下面介紹我的做法:
一、使學生明白小組合作批改作業的意義
給學生講清楚實行小組合作批改作業是新形勢下課程改革的要求,目的是促使學生間的合作、探究,體現學習的自主性。通過合作批改作業,可以達到方法上的共享和借鑒,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全批全改,學生只是被動的改正。
二、劃分小組、明確組長職責
讓學生四人或六人一組,視情況而定,每組推選一個成績較好且具有高度責任心的學生當小組長。并規定小組長的職責:①組織本組成員交叉批改作業,做到優、差結合,搭配合理。決不可出現差生批改差生的作業,因為差生自身基礎較差又如何發現、判斷別人作業的對錯。②小組長收集作業并檢查作業批改情況及存在問題,并向老師如實反映。
三、批改作業的步驟及形式
第一步:組長合理分配作業,小組成員交流、討論正確答案,如果答案不統一可以與其它小組交流,或者請教老師。
第二步:正式批改。批改過程要強調細心,一步一步的細看解題過程。如有錯誤就用圓圈、線條等符號勾畫出來,并在題旁邊打上小“×”。
第三步:對作業進行評價并署名。從整體、字跡、解題思路等方面先對作業進行等級評價,可用“A、B、C”,“優、良、差”或者分數來評價。再針對作業情況寫出贊揚或者激勵性的評語。如“你今天的作業很工整,方法新穎,要繼續保持哦!”“你的作業有點馬虎啊,要細心吶!”“今天的作業非常棒!”“你漸漸進步了,繼續加油哦!”“這段時間你的作業有很大進步,期待你有更出色的表現!”署名的目的在于杜絕學生批改作業時馬虎、不認真,也能體現自己的責任感,同時老師查閱作業時便于追究該生的責任。
第四步:組長督促成員改正作業,然后將更改后的作業收集,并檢查更改情況。
第五步:教師查閱各個小組的作業,及時掌握情況,如果問題突出要及時講解、糾正。
經過小組合作批改作業一年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效:第一、學生成長了,學習積極、主動了,學習興趣濃厚了,增強了同學間的友誼,培養了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探究意識。第二、學習成績提升很快。我帶兩個班的數學,現在的八(2)班從原來七年級時的11人及格,1人優秀提升到24人及格,9人優秀。八(3)班從原來七年級時的9人及格,提升到18人及格,1人優秀。第三、給老師減輕了很大的負擔,使老師從繁重的作業中解脫來,有充足的時間去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同時我還有一個感悟:我們要當一個懶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要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要充分相信他們,放手讓他們去做,不要怕出錯,說真的,學生做起事來比老師認真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