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光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如何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并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成為擺在政治教學者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創新培養;教學模式;改革;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258-01
在知識經濟爆發的時代,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學技術的競爭依靠人才的力量,人才的培養需要教育模式不斷地改革和創新,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成為現代化教育的主題。初中思想政治課如何改革和完善教學模式,下面是我對創新教育的幾點認識。
一、轉變思想,真正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意識
學生主體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習慣于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自覺性和創造性,只是一種被動接受,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因此就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思想,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二、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在師生交流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更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
1、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出現,更要在科學、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目前的政治課教學中,我們教師仍然是在唱主角,在盡情地灌輸,即使讓學生講,也不能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東西,一派教師主體性的體現。這種教學方式的課堂里往往充滿著嚴肅的氛圍。要打破這種沉寂的氣氛,可以將活動在適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這種方法既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課中,依法治國和思想道德建設是兩個重要的內容,在課堂上我采用辯論的方式,辯題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哪個更重要”。把學生分為兩組,正方觀點是依法治國更重要,反方則認為現代社會更需要以德治國。班里的每個同學為了辯論比賽,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準備充分,許多同學能拿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還有些同學能很好的聯系初二學習的法律與道德的關系,通過交流與討論,同學們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還真正體味到了主人翁的樂趣。
2、通過小組協作,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講到《可持續發展戰略》時,先組織學生學習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及受污染狀況的相關資料。然后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確立一名負責人,引導學生調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況。通過調查,各組同學從不同角度搜集資料,確定主題,如:“河流的變遷”“飲用水狀況調查”等,并進行討論,交流,每個小組都要完成一份調查報告,全體同學共享研究成果。對于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
三、教學改革對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教學中,要注意結合政治課的教學內容,由淺入深,設疑解惑來引導學生開動腦筋,鼓勵其勇于創新。
1、設疑是啟發和培養創新思維的根本。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有疑,有疑者需要到無疑,到這里方為長進。有疑問,才會有思維;有思考,才會有所創新。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解惑,可極大地激發學生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當感到無解的時候,通過教師解惑,體驗到恍然大悟的感受,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能力。設疑和解惑都要有針對性,要圍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原有知識結構中發現矛盾,激發思維欲望,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2、鼓勵學生多讀書,并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因為讀書是理解知識、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它可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讀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學生好奇、求知欲強的心理特點,提出一些與教材內容有密切聯系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以此調動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并且在讀書過程中鼓勵學生要有不唯書的質疑精神,能有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見解,敢于懷疑一切,從而增強思維的創新性和獨立性。
四、注重教學與實踐的結合
政治思想來源于社會實踐,是社會實踐的總結與思考,因此在教學中同樣要體現出其實踐的精神,要充分把政治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初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式地創設問題情境,提出討論主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引導他們對問題的思考。主題的提出依據可以多樣化,教師可利用教材本身的內容、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日常生活和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例以及各種節假日喜慶活動等都可為課堂創設情境進行討論學習。這種類型的情境教學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培養學生對現實社會的關注與思考,提高對事物的觀察與分析的能力
總之,在新課標改革中,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們必須要營造一種寬松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感受政治這個學科在各個領域應用中所體現的價值和意義。讓學生在充滿教學創新、互動的氛圍中,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從而為學生的主動學習、發展探究創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