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朝龍
摘 要:生活化教學已經成為物理教學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日益重要。物理來源于生活,物理教學能否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就是關鍵所在,體現著物理課堂教學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是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本文探討了初中物理教學中生活化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323-01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現象物理化,反過來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將學到的物理知識靈活地運用,能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教學,能有效激發初中生學習物理學科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影響物理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經驗,談談實現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初中物理課堂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初中學生認知、自控力等方面還比較薄弱,因此,上課時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特別是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由于物理知識內容過于深奧,傳統的老師講解,學生認真聽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無法接受或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最終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初中物理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需結合教材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生活的情境,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融入教學當中。
如,教師在進行物質物理屬性的講解時,可以先問學生一些生活中有關物理屬性的問題,如一斤鐵與一斤棉花那個更重?進而延伸到臺秤、天平及磅秤等的應用上。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活躍課堂的氛圍。初中物理課堂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學,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使學生在接受物理知識時能夠更積極主動,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
二、以生活經驗思考問題
一切科學知識都來自生活,受生活的啟迪,初中物理知識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生活經驗是否豐富,將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借助他們頭腦中已經積累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思考物理問題,從而強化學生的物理意識,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
例如,在教學“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一個題目:某一個學生將一浸濕水的籃球從不同高度自由落下后,地面上留下了大小不同的兩個印跡,問哪個印跡是球從較高的地方下落留下的?為什么?學生借助自己在體育課或平時打籃球的生活經驗。知道高處的球落下撞地后變形大,變形大的在地面上的印跡也大,由此,迅速得出印跡大的是球從較高的地方下落留下的印跡,并且能量轉化關系也分析得非常透徹。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除了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物理問題外,還要為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解題的依托,使學生能借助生活經驗來思考物理問題。
又如,在講授“樂音與噪聲”這一節時,教師可利用收錄機播放兩首不同的歌曲,聽完后很自然地知道了高音和低音;在講到音色時,教師讓學生閉著眼睛根據聲音猜一猜他是誰。由于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所以這節課學生學得很輕松,很愉快,也能很自然地掌握這些物理知識。
三、開展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一環,它是提高學生實驗能力的重要步驟。但是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只是教師操作學生記,這樣的教學不僅枯燥乏味,而且制約了學生對實驗操作的興趣。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生活化實驗教學。下面就談談如何生活化實驗教學。
1、選擇生活中常見物品做實驗。學生身邊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實驗資源利。用日常器具做實驗,不但具有簡便直觀等優點,而且有利于學生動手,發展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倡導用日常器具做實驗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如滑動變阻器的教學一般。都利用實驗室的滑動變阻器,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常見的生活器材做變阻器:用鉛筆芯代替變阻器,將導線的一端與鉛筆芯接好,另一端在鉛筆芯上滑動改變鉛筆芯連入電路的長短,可以發現。燈泡的亮度會發生改變,完全可以說明滑動變阻器的原理。
2、將實驗研究與解決生活問題聯系起來。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往往漠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問題,常常在一種所謂的“學術性”、“理想化”狀態下開展實驗教學,這樣容易使學生對實驗感到乏味并產生抵觸情緒,教師應將實驗研究與解決生活問題聯系起來。將實驗內容與解決生活問題巧妙融合到一起,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實驗能解答許多自己在生活中感到困惑的實際問題,感受到實驗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四、社會實踐活動,強化教學效果
物理知識與生活密不可分,它從實踐中來,又應用于實踐中。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求學生在掌握雙基的基礎上,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驗證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物理綜合能力和提高科學素養。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課堂教學內容,還開放了視野,開拓了思路,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能力。
總之,物理來源于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這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物理學的發展進步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理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境,讓物理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推廣多元開放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思考生活中物理現象之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將生活體驗與物理知識相結合,最終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 汪源新.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2(9).
[2] 章建芝.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學[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