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中旭
摘 要: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
關鍵詞:語文教師;專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359-01
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師素養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的培養必須遵循“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原則,通過大量的讀書、研究、寫作等實踐活動,促使教師在專業化道路上迅速成長。下面我就初中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培養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一、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積累豐富的專業知識
俗話說得好:“打鐵先要自身硬。”“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勤奮的教師,不僅重視學習,更是加強閱讀,積極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轉變教師角色與教學方法,不是把教師的文化也一起扔掉。荀子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可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所以,一個語文教師始終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從閱讀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那么,教師該讀些什么呢?一是讀教材,包括研究課程標準、教科書和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明確自己教學時該做什么,怎么做,才能為教學成功打好基礎。二是讀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書籍,如著名作家的評傳、節選課文的原著、著名作品的賞析、名家名作的手稿、與背景有關的史書等等,這既能對教材不斷理解加工,也能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三是閱讀經典,《說文解字》、《文心雕龍》、《古文觀止》、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明清四大名著、魯迅雜文、曹禺戲劇、郭沫若詩歌、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等都應列為必讀書目,才能培育學生文學素養、傳遞祖國傳統文化。四是讀與語文教育有關的書,有關語文教育學、語文心理學、語文教材教法和著名教育家的書都要有計劃地閱讀。五是讀與提高語文教師綜合素養有關的書。語文教師要有一定的藝術品位,因此要去讀哲學、美學、文學、思維科學、文藝理論、藝術等一些高品位的書。六是要瀏覽時文、博客、微信,進行網絡閱讀,開闊眼界。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文學特色及代表作。上世紀80年代不讀金庸、瓊瑤、三毛,便難與學生交流;現在我們不知韓寒、郭敬民、羅琳,便難與學生對話。語文教師要經常瀏覽報刊,閱讀時文,以了解時代特點,貼近時代脈搏,樹立先進的現代觀念。
二、關注生活,走出教室,拓寬狹窄的語文課堂
今天,我們提倡大語文教學觀。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更要清楚,單純的課堂講解和練習是不適應教師和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要積極做到像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語文教師可以把其他學科教學當作語文教學的另一場所,體現合作學習的精神。教師要明確語文是一門工具,是各科知識的載體,所以得多聽聽其他教師的課,以便進行比較教學。數學的法則定理,有些就是一個多重復句;理化的實驗解說,就是一篇說明文;歷史事件的記述就是記敘文;地理風光的描繪,就是生動優美的散文;政治觀點的闡述,就是邏輯嚴密的論文。
語文教師可以在班級生活中進行語文素養培訓。班級也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場地,在這里既能進行班級建設,又能實踐語文能力,既能進行集體教育,又能進行語文訓練。如選舉班干部,讓學生推薦或上臺講演;班里組織活動,讓學生當主持人;學生輪流值日,一分鐘講演評論班級生活,填寫班務日志;寫會議發言稿,當班會記錄人;新老師上課寫歡迎詞;組織欣賞繪畫、攝影、雕塑、書法等藝術作品等,使班級教育與語文教育和諧統一。
語文教師也可以在學校生活中進行語文素養培訓。要讓師生都具備一種在學校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學習和運用語文的“本能”。如校園自然風光和校園文化長廊中有許多語文學習的內容;組織學生參加學校運動會、藝術節、義務勞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重大活動后,讓學生作文;聽領導講話、專題報告時,邊聽邊做記錄,訓練提綱挈領的技能,學習生動的語言和優美詞語;讓學生辦板報,糾正校園內外的錯別字和不規范漢字;開展人人都講普通話活動,組織語文競賽等。這樣既豐富了學校生活,又提高了語文素質,把語文教育由課堂擴展到學校生活的天地。
語文教師還可以為開闊視野遍游各地名勝,為體驗作者情感尋訪課文游蹤。
名勝古跡讓教師走出課堂,走向自然,用眼睛、耳朵和心靈去感受山川景物的種種美妙和人文景觀的巧奪天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我們心理上的審美需求,培養了我們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了我們對自然的審美能力。語文教材中的那些寫景散文、山水游記,引導我們或尋幽探勝,或憑吊古跡,或拜謁寶剎古寺,或蒞臨三山五岳,會使我們感同身受,獲得意想不到的體驗。
三、刻苦訓練,潛心研究,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效
教師教學語言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是教學成功關鍵之一。語文教師應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教學。普通話水準的高低,關系到教學中各種環節諸如正音、正字、朗讀等完成得好壞。所以要不斷訓練,刻苦練習普通話。同時還要加強教師語言的準確性、激勵性和趣味性,使自己的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語文教師要學會研究社會,研究自己。要通過參觀、訪問、實際參與、探究等活動了解社會現象,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定位;體會自己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養成關注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語文教師還要走出學校,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感悟生活,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道德品質和能力,使自己的人格日臻完善。
一個語文教師要實現專業成長,要成為一個“學者型”“研究型”“創造型”的教師,必須研究學生,研究課堂,邊學習,邊教學,邊研究,實現“教學研”三結合。語文教師的研究范圍很廣,研究形式也很多,譬如文本研習、教學反思、評課說課、調查實驗、行動研究、文獻評述、編寫教材、撰寫論著等等。
四、陶冶情操,控制情感,充滿熾烈的職業和生活激情
語文是充滿情感的學科,因為語文不僅學語文知識,還承載著傳承文化,文化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語文教師雖不是演員,但要學會運用好情感,時刻充滿對生活的激情,對學生的熱愛,對職業的全身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