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慶堂
(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山西 太原 030021)
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鄭慶堂
(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山西 太原 030021)
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線,以實現人民群眾期盼的中國夢和“兩個百年”為宏偉目標,以“四個全面”舉措為重要途徑,推進“五位一體”全面發展的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想的中心內容。這一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特殊規律的再確認;是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新認識;是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把握的再提升;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實現途徑的新探索;是對社會主義建設布局的新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
習近平;馬克思主義;治國理政新思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過程明確的向我們展示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提出的“三個來源”:第一,來源于對馬列思想的繼承;第二,來源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第三,來源于對民族優秀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的批判繼承。
馬克思強調:“規律揭示的就是事物運動發展中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簡單的說,規律就是通過實踐把握事物內在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們可以說探索和把握規律就是為了把握事物發展的方向,從而把實踐經驗理論化,以指導人們利用理論化的實踐經驗來促進事物的發展。
自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產生以來,習近平通過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來積極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最終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的規律,為社會主義發展指明了方向。習近平曾明確指出,我黨的工作方向仍然是在黨的帶領下,沿著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不斷前進。
建黨100周年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要依靠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黨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無論在做什么決策之前,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建國100周年時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代在發展,中國的發展不能停滯,黨還要繼續與全國各族人民一起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只要黨堅持正確的路線,正確的方向,緊緊地與人民群眾一起努力奮斗。相信“兩個百年”的目標一定會實現,中國夢也會實現,中國在世界的地位也會提高,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是世界不可阻擋的趨勢。
1.“理論自信”來源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信仰
“思辨產生哲學,哲學奠定理論。”這句話充分表明,要“理論自信”,我們務必要對哲學進行深刻的學習,把每一個哲學觀點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用批判思維、創新思維去解決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理論”是我們生活的良好向導,堅持“自信”就必須有“理論”作為支撐,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走在時代的最前方。
2.“道路自信”來源于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
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夠自信的走在時代的前列,究其原因還是在于中國在共產黨的帶領下實現了民族獨立,并逐漸擺脫了貧困,邁入了世界強國之列。中國的成功說明了我們所走的道路是能夠幫助我們走向勝利的,在這條道路上,我們要信心滿滿的走下去。
3.“制度自信”來源于我國的制度
中國能夠快速的發展離不開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在這一制度的引領下,我們不斷摸索前進,不斷地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要在行動上自覺地、堅定地、理直氣壯地堅持“三個自信”。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不同場合上逐漸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一戰略布局是習近平在新時期下對國家發展戰略所作的新規劃,它豐富了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實現途徑的新探索。
1.戰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小康”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過去我們對于社會發展的初期規劃。十八大后,“建設”改為“建成”,雖然只是一個字的改動,但是這一個“字”包含的意義卻重大而深遠。“成”這一個字不僅僅是對我國在小康社會建設所取得成果的肯定和總結,更是黨對今后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開局。
2.不竭動力——“全面深化改革”
我國過去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開放,我國今后該如何發展,發展到什么程度依然不能脫離改革開放。為了繼續深入發展,解決我們前進道路上出現的發展不均衡、創新能力差、產業結構單一等一系列社會發展中的詬病,我們必須進行全面深化改革,以搶占我國未來大發展大繁榮的制高點。“改革”是社會前進路上的催化劑,堅持可以幫助我們診斷出社會生病的原因,才能為全面治愈社會問題提供良方。過去取得的成就告訴我們,“改革”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是黨的正確選擇,為此,我們不能改旗易幟,更不能走彎路,堅持這一路線是我們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前提基礎。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內,各地區發展差異較大,所以我們必須貼合實際的來進行改革,利用好地區優勢,處理好民族差異,以實現全民族發展的互利共贏。
3.規范引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在建設民主法治的道路上取得過人民群眾滿意的成績,同時也犯過嚴重的錯誤,這導致我們在新時期更加注重法治建設。國家要想安定和諧,必定不能缺少法治的規范和引領作用,“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只有堅守法律,才能促進社會公平,才能使人民過上井然有序的生活。依法治國的作用已經越來越重要,信奉法治能使我們取得人們期盼的成就,能為全面小康的實現提供保障,也能為問題的解決提供最優化的方案。
4.根本保證——“全面從嚴治黨”
“全面從嚴治黨”作為實現人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證,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然是要“全面”,那么在黨的治理過程中必然不能只從組織管理方面入手,更該擴大到每個黨員的思想作風和廉潔自律方面,更深層次一點就要從現存的制度方面出發,完善制度管理,填補制度漏洞。所以,我們應該緊抓“從嚴”,要求每個黨員能夠嚴格遵守黨規黨紀,全體黨員要謹記自己是人民的服務者,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才能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良好意識。
習近平宣示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并列,形成了“五位一體”總布局。這一總布局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的核心理念。
1.政治建設
新時期,習總書記在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措施。第一,習總書記提出進行自上而下的深化改革,他表示,目前國際國內都處于和平穩定的發展時期,局部動蕩不會影響世界和平安定的大趨勢,因此,我們現階段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依然是發展經濟,而不是階級斗爭。習近平同志還指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為此,我們必須在全面改革開放的道路上走下去,在改革開放的基礎上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持續深化改革。第二,習近平同志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對我國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第三,習近平同志從馬克思關于政黨的基本理論內容出發,結合中國共產黨發展實際情況,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治黨理念。經過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活動的實踐,全面從嚴治黨已經逐漸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治黨理念和治黨方式。
2.經濟建設
習近平同志從當前經濟發展現狀指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我們必須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他還認為,對于經濟發展必須要“兩手合力”,即在市場資源調配作用上和政府宏觀調控經濟作用的問題上,我們要結合實際情況,用好“兩只手”以促使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成為統一的有機整體。習近平在“十三五”規劃中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這不僅為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道路上的問題提供了指導,也為中國經濟今后的發展道路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3.社會建設
社會發展的程度都是由社會生產力的變化發展決定的,而生產力發展是由于社會矛盾引起的。因此,只有不斷改變生產方式解決社會矛盾才能促進社會繼續前進,這一觀點是馬克思在社會建設方面的重要觀點;其次,馬克思強調無產階級是社會發展的主體,是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力,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結合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所做的重大決策,我們可以發現,習總書記在社會建設方面的思想,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即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同時,習近平總書記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依靠人、為了人、發展人,在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中貫徹和實現這一根本理念。
4.文化建設
習近平指出,要進行符合中國現代發展要求的特色文化,就必須有一個人民大眾認同的精神體系和價值觀的引領。習近平提出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核心價值體系,就要使其逐漸融入到人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開展有紀念意義的文化活動,傳播主流社會核心價值。習近平還強調,每一個公民都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棟梁,尤其是青年人。然而反觀當下,內心浮躁、急于求成是很多青年人的通病,追求名利浮華和物質享受的不良社會風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思想的純潔性。所以,我們必須時刻審視自我、砥礪自我,自覺摒棄各種落后錯誤的思想,培養和樹立屬于自己的正確的價值觀。
5.生態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生態建設必須要尊重自然規律、保護自然環境、維持自然生態,盲目的追求發展,肆意的破壞生態環境不僅不能促進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反而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理念納入到了“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中,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這標志著黨中央將堅持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意志和決心,實現中華兒女與自然生態和諧相處,實現經濟協調健康發展。
從以上觀點我們可以清楚認識到: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
[1]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寫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理論體系概論(2010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44-145.
[2]岳東峰.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DB].http://theory. gmw.cn/2016-01/08/content_18423543.htm,2016-01-08/ 2016-05-10.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4.
[4]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3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0-41.
[5]谷春立.從三個邏輯上深刻理解習總書記提出“三個自信”的重大意義—學習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深刻體會[N].吉林日報,2014-05-13(1).
[6]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報,2012-11-19(1).
[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1-282.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44-145,69-70.
[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8-209.
[1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1.
責任編輯:張明明
D61
A
1674-1676(2016)05-0008-03
鄭慶堂(1969-),男,山西昔陽人,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中特理論研究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為法學、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