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費連 王文華
(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西安710061)
(陜西正衡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1)
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軍民融合發展
黃費連 王文華
(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西安710061)
(陜西正衡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1)
“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用“五大發展理念”來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使軍民融合在增動力、促平衡、可持續、拓空間、更包容上取得顯著進展,在關鍵重點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發展理念;引領;軍民融合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思路、方向和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和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十三五”時期,必須始終堅持用“五大發展理念”來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使軍民融合在增動力、促平衡、可持續、拓空間、更包容上取得顯著進展,在關鍵重點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創新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也是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不竭驅動力。當前,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重大顛覆性的技術創新不斷出現,世界強國都在搶先進行創新戰略部署。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創新將成為世界大國競爭和綜合國力比拼的新賽場,誰主導創新,誰在高科技領域占據制高點,誰就能主導這場賽場規則和比賽進程。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推進軍民融合創新方面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動向。例如,美國防部專門在硅谷建立創新聯絡處,企圖先于競爭對手發現和掌握先進技術,并將其快速應用到軍事領域,以確保其始終處于軍事主導地位;俄羅斯成立的先期研究基金會,已成為國防創新的“技術直梯”,扶持了不少突破性創新,創新成果被大量應用到軍民各個領域;日本廢除了長期實行的“禁止武器出口三原則”,防衛省開始直接資助高校從事軍事項目研究。各主要國家為搶占軍事戰略制高點主動權,爭奪國際軍事競爭的新優勢,都紛紛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重新謀篇布局,大力整合政府、軍隊、社會和民間科研力量,積極構建向全社會開放的軍、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用軍民一體化方式積極推進云計算、大數據、3D打印等顛覆性的技術創新。
隨著我國創新驅動戰略的全面實施,我們既面臨趕超跨越的難得機遇,也面臨差距進一步拉大的風險,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原始性技術創新和具有尖端水平的不多,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只有努力在創新發展上進行新部署,才能跟上世界發展大勢。這里面有一系列創新性的新課題需要研究。比如,如何發揮軍事需求對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牽引帶動作用,通過在軍事領域的率先突破實現以軍帶民,催生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助推經濟技術轉型升級;如何打破軍地各自獨立、高筑“圍墻”的壁壘,把國防科技創新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發揮國防軍工附加值高、產業鏈長、輻射帶動效應等優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國家科技工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如何對接“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軍民融合模式創新,加快建設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軍民融合信息服務平臺、供需對接平臺、協同創新平臺;如何主動對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努力發掘具有重大潛在軍民通用價值的前沿創新項目,形成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生態化的軍民融合優勢技術產業集群;如何利用好民用科技在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先進制造等高新技術方面的成果,利用好國家信息化發展的制度環境、政策體系和人才資源,利用好國家信息化建設重點工程項目,把優勢民企、民用高技術、民間高手快速引入軍事創新鏈條,加速顛覆性技術創新;如何更好發揮軍民融合園區的孵化功能,帶動創新要素向前沿技術和高端產業聚集,促進軍民融合發展升級,等等。只有深入研究和解決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們才能從創新發展的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時發力,形成軍民協同創新體系和產學研一體化的軍民兩用技術創新平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協調是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只有緊扣軍民融合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正確處理好軍民融合發展中的重大關系,消除瓶頸、補齊短板、協調比例、優化結構,軍民融合才能整體推進、穩步發展。
在堅持協調發展、增強軍民融合發展的整體性上,有一系列的重大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比如,如何實現資源配置上的協調性,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即國家總體資源配置能夠比較客觀準確地反映國家發展與安全之間輕重緩急的關系,能夠形成合理的資源分配比例;如何實現發展時序上的協調性,即將軍民融合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體系,使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在國家戰略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保持步調一致;如何實現制度安排上的協調性,即從國家戰略全局出發設計的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標準體系,能夠充分兼顧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需求,能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棋局”與未來戰場的“戰局”作出通盤考慮、整體謀劃;如何主動對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繼續布局一批軍民融合重大建設項目,增加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收到穩增長、補短板、調結構、固安全等多重效益;如何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開啟軍民融合向國內全域覆蓋、向境外戰略利益攸關區延伸的新格局;如何有效統合協調軍隊、海警、海監、海上民兵等多種力量,統籌海上戰場和國家海洋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統合軍事行動、執法行動和海上科考生產活動,構建軍民融合的海上聯合力量體系、聯合戰場體系、聯合保障體系和聯合行動體系,推動海洋強國戰略的全面實施,等等。只有協調處理好這些重大關系,才能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最終實現國家大系統集成效益和國家戰略收益的最大化。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關注重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放緩,資源環境剛性約束趨緊,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這將成為軍民融合發展所面臨的長期制約因素,同時也對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形成了倒逼。
適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要求我們把綠色發展理念納入軍民融合研究的視野,積極探索國防經濟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的新途徑。這方面需要研究的問題也很多。比如,如何將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融入軍民融合項目建設中,推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在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與改革中,使每一項戰略規劃、每一個項目建設、每一次軍事行動都力求提高質量和效益,充分體現綠色發展理念,走出一條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發展路子;如何加強綠色低碳教育,推進綠色低碳軍營建設,優化軍隊的能源消費結構,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的節能減排、碳排放權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努力形成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形成綠色低碳的工作方式和消費方式,使低碳工作、低碳生活、低碳消費成為自覺行為,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逐步向綠色低碳模式轉型,等等。在軍民融合發展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潛力很大,蘊含著諸多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新生長點,搞好了可以為推進軍民融合增添強勁的綠色發展動力。
開放是適應世界經濟發展大勢、實現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核心是通過破除體系壁壘,在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之間形成一個開放統一的系統,使軍地優質資源能夠深入到彼此體系內部,形成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最終收到“融入體系、改造體系、重塑體系、催生新型能力、形成核心能力”的效果。
目前我國軍民兩大體系之間,仍然是自成體系、自我封閉、壁壘重重。例如,11大軍工集團的民品配套率僅有13%左右,獲得裝備承制準入資質的民營企業只有1000多家,占全國高新技術民營企業總數的比重還不到1%。這就給我們提出很多需要研究的問題。比如,如何鼓勵符合條件的軍工企業引入社會資本及上市,提高軍工企業的發展動力和活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如何破除軍工生產壟斷,建立開放式發展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格局;如何縮短軍事需求的傳導鏈條,打通從軍事需求-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通道等。
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大國向強國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發展得越快,對外部的影響沖擊就越大,受到的戰略反彈力就越強,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矛盾和摩擦就越多,可以預見的和難以預見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全面推進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展開,如何搞好海外經濟利益的安全覆蓋,加強軍民融合海外布局,推進我海外利益攸關區的軍民融合建設,在加快海外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搞好必要的戰略預置;如何以放眼世界的戰略視野、居安思危的戰略清醒搞好強軍興軍的戰略籌劃,在經濟建設布局向全球范圍延伸的同時使軍事能力建設向相關區域拓展,提高戰略投送能力,支撐我軍事力量走出去,加強海外軍事存在,切實做到國家利益發展到哪里、就具有能夠延伸到哪里的軍事能力,等等。只有深化這些問題的研究,才能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開辟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廣闊空間。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核心要義。軍民融合發展的本質,就是促進軍民之間的信息溝通、投資協調、人才交流和技術合作,推動包括技術、人才、服務、資本、信息、管理、標準等所有要素在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中充分涌流,使有條件的各種所有制經濟、各類經濟主體的一切資源的創造力在軍民深度融合中競相迸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把體現全局利益的軍民融合逐層分解細化為各主體的外在約束和內在激勵,使軍民融合各方都能從軍民融合發展上獲得利益,軍民融合才能推得動、走得遠、融得深。
在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政府、軍隊、企業等主體的利益訴求各不相同。特別是深度融合必須聚焦利益關系重新調整、利益格局重新塑造和利益分配重新組合,必然涉及到一些部門、一部分人員的利益讓渡,甚至可能誘發各種的利益沖突和矛盾糾葛。因此,實現共享發展,必然會觸碰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比如,如何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領域的需求,制定資源共享和利益分配的辦法,推動軍地之間產學研用的有機結合;如何做好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增強制度安排的包容性,保障各類主體具有平等進入、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如何有效化解軍民融合體制機制改革實施過程中的各種阻力,合理分擔各類改革成本與風險,在新體制下建立新的運行機制,確保新體制有序運轉;如何健全利益補償機制,確保共擔融合發展成本、共享融合發展紅利,把有利于宏觀和全局利益的融合發展轉化為各主體的內在驅動力;如何完善相關的政策,讓承擔國防義務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不吃虧,利益得到可靠保障;等等。把這些問題研究清楚了,就會增強軍民融合各類主體在共建共享中的安全感和獲得感,確保軍民融合順利推進。
責任編輯:徐芳
F426.48
A
1674-1676(2016)05-0026-03
黃費連(1966-),女,四川成都人,碩士,中共陜西省委黨校政治學教研室教師,研究方向為政治學、發展戰略。王文華(1971-),男,福建福州人,博士,陜西正衡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總監,研究方向為經濟學、國防經濟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