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飛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信用卡套現中的詐騙問題探討
王鵬飛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使用信用卡在個人移動POS機上完成轉賬的表現之一是信用卡內資金轉移至與POS機綁定的儲蓄卡中。在現實中,由信用卡持卡人向其本人儲蓄卡轉賬的情形確實是一種常見的信用卡套現類型。如果個人移動POS機綁定的儲蓄卡并非歸信用卡持有人所有,則信用卡中的資金一旦轉出,信用卡持有人便對該部分資金失去控制。是否具有實施轉賬的意圖是決定將對資金的控制是否轉移的核心要素,產生轉賬意圖也可謂相當于產生了將對資金的控制轉移給他人的意圖。如果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使得他人產生在個人移動POS機上實施轉賬的意圖,能夠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信用卡套現;轉賬意圖;詐騙罪;個人移動POS機
甲利用乙的身份證和銀行儲蓄卡辦理了一臺個人移動POS機,該身份證和儲蓄卡是由甲在網上購買的,甲將該個人移動POS機同乙的儲蓄卡賬號相綁定,然后在網上發布出售POS機的信息。丙看到出售信息后按照甲的要求購買了這臺個人移動POS機,先后三次用該個人移動POS機試刷信用卡,數額均為幾千元。丙在三次試刷卡之后的第二天都收到了款項。但是,該款項實際上是在丙的信用卡中的資金轉入乙的儲蓄卡賬戶之后,由甲從乙的儲蓄卡賬戶中將資金轉至丙的儲蓄卡賬戶之中。在丙相信該POS機可以將本人信用卡中的資金轉入本人儲蓄卡賬戶后,甲就告知丙如果連續三天刷POS機的資金數額達到24萬元,可以免手續費。丙聽信甲的告知之后,將信用卡在POS機上刷了6萬元,但在刷卡后第二天并未收到款項,甲以丙本人的操作錯誤為理由,讓其再次刷信用卡。丙又連續兩次刷卡,金額總計18萬元,但丙刷卡后第二天均未收到款項。這部分資金的實際流向是由丙的信用卡賬戶轉入了乙的儲蓄卡賬戶,甲并未從乙的儲蓄卡賬戶中將該部分資金轉入丙的儲蓄卡之中,而是將資金轉到其本人的儲蓄卡賬戶之中。那么甲將18萬資金轉入其自己賬戶的行為應當如何定性呢?
使用信用卡在個人移動POS機(以下簡稱“POS機”)上完成轉賬的表現之一是信用卡內資金轉移至與POS機綁定的儲蓄卡中。據媒體報道,某種個人移動POS機的申請“門檻”較低,申請人提供身份證、姓名和商戶名稱,即可開通注冊并實現將POS機同申請人的儲蓄卡相綁定。本案中,甲利用他人身份證和儲蓄卡即可辦理POS機的情形,正是反映了個人移動POS機申請“門檻”較低的事實。如此意味著同為信用卡持卡人的申請人可以在該種POS機上綁定其本人的儲蓄卡,并利用POS機的轉賬功能將信用卡內資金轉入其本人的儲蓄卡之中,從而使用儲蓄卡提取現金。在現實中,由信用卡持卡人向其本人儲蓄卡轉賬的情形確實是一種常見的信用卡套現類型。由該種POS機的特征所決定,信用卡持有人在POS機上刷卡的目的并非將對資金的控制轉移給他人,而是最終能夠控制從信用卡中轉出的資金。
本案中,如果丙期望通過向甲購買POS機以達到方便從信用卡中套取現金的目的,則按照常理,丙在POS機上刷信用卡是為了信用卡中的資金轉入丙本人的儲蓄卡之中,最終不失去對轉出資金的控制。換言之,丙只有在認為POS機同其儲蓄卡完成了綁定而能夠控制信用卡中轉出的資金時,才會發出將信用卡內資金轉出的指令。當同POS機相綁定的儲蓄卡并非屬于丙本人時,只要丙刷信用卡轉賬便意味著丙會失去對該部分資金的控制。丙在POS機上刷了三次信用卡的行為便是對POS機同其儲蓄卡是否已完成綁定的確認。因此,由于POS機是否同丙的儲蓄卡相綁定關系到丙從信用卡中轉出的資金能否由其本人控制,甲在向丙售賣個人移動POS機時的承諾不僅是保證POS機的刷卡轉賬功能完好,更是向丙保證會根據丙提供的身份信息和儲蓄卡賬號完成POS機同丙的儲蓄卡的綁定。在這個過程中,POS機轉出資金的功能正常,則甲對將丙的儲蓄卡同POS相綁定的承諾屬于虛構事實,也意味著丙刷過信用卡之后能夠控制轉出資金的事實是由甲虛構的。根據上述案情介紹,甲通過實際同POS機相綁定的儲蓄卡三次向丙的儲蓄卡匯款便屬于隱瞞丙會對信用卡轉出資金失去控制的事實。
如此一來,甲的行為具有詐騙罪的虛構事實的特征,而認定詐騙罪的問題在于,即使丙基于甲虛構的事實產生了錯誤認識而失去了對資金的控制,但丙始終不存在將對資金的控制轉移給甲的意圖。該問題的存在似乎使得從詐騙罪的角度作出定性存在障礙。筆者認為,信用卡持卡人得以將信用卡內資金轉入其本人儲蓄卡之中的原因是利用POS機的轉賬功能,則解決該問題的突破口便是使用POS機的轉賬原理。如上文所言,如果POS機綁定的儲蓄卡并非歸信用卡持有人本人所有,則信用卡中的資金一旦轉出,信用卡持有人便對該部分資金失去控制,那么,關于信用卡持有人是否會失去對資金控制的主觀意圖不單單是其有沒有轉移資金控制的意圖,還包括有沒有在POS機上實施轉賬的意圖。當信用卡持有人具有將資金轉移給他人控制的意圖時,該意圖同利用POS機實施轉賬的意圖是相一致的,而當持有人不具有將資金轉移給他人控制的意圖時,在POS機上實施轉賬的意圖同前者可能是相分離的。由于信用卡套現是信用卡持有人利用POS機將資金從信用卡轉至儲蓄卡,在POS機上刷卡的行為便是在客觀上一切結果的開端,如果沒有在POS機上實施轉賬的意圖便一定不會出現資金轉移的結果。換言之,信用卡持有人只要產生了轉賬的意圖并實施了轉賬的行為,而無論是否具有轉移資金控制的意圖,其對資金的控制便一定會發生轉移,本案的事實正是說明了信用卡持有人不具有將資金轉移給他人控制的意圖對事實上資金是否轉移并不能起到決定作用。本質上,是否具有實施轉賬的意圖是決定將對資金的控制是否轉移的核心要素,產生轉賬意圖也可謂相當于產生了將對資金的控制轉移給他人的意圖。
因此,如果甲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使得丙產生實施轉賬的意圖,能夠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責任編輯:徐芳
D261.5
A
1674-1676(2016)05-0082-02
王鵬飛(1987-),男,山西懷仁人,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