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志平
(平頂山學院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中、英、美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建設的比較與啟示
黨志平
(平頂山學院河南平頂山467000)
教師專業倫理不僅是組成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還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牽引力,已成為許多國家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舉措。而在培養和提高教師專業倫理素養方面,制定相關教師專業倫理規范起著關鍵作用。當前世界各國都根據自己國情和教師專業化程度,制定了相應的教師專業倫理規范,但在制定的過程和內容方面又各具特點。因此,通過介紹中、英、美等國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發展現狀,并對其進行比較與分析,提出優化我國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中英美教師專業倫理規范比較
隨著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推進,對教師整體素質提出更高、更全的要求,尤其強調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專業倫理素養和崇高的服務精神。英國艾沃·古德森指出:“教學首先是一種道德和倫理的專業,新的專業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為指導原則。”[1]所以,教師專業倫理不僅是組成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還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牽引力。但是,當前的教師專業化研究中對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關注較多,而對教師專業倫理等方面的關注和研究不夠。教師專業倫理教育往往在職前和職后的培養中也被忽視。正如加拿大教育家伊麗莎白·坎普貝爾在《倫理型教師》中指出:“倫理知識是專業知識中最重要但被忽視的方面之一,教師教育和教育政策非常強調教師提高知識水平,這將使他們更加勝任專業工作。……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倫理或道德的知識。”[2]同時,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教師專業倫理失范的報道,如教師用針扎孩子、體罰兒童、威脅兒童、性侵兒童等事件屢屢發生,這警示著我們急需加強教師專業倫理素養的培養。
而在培養和提高教師專業倫理素養方面,制定相關教師專業倫理規范起著關鍵作用。當前世界各國都根據自己國情和教師專業化程度,制定了相應的教師專業倫理規范,但在制定的過程和內容方面又各具特點。因此,分析英、美等國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發展現狀、結合我國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制定和實施實際,思考并積極借鑒國外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建設的成功經驗,從而優化我國教師專業倫理規范體系尤為重要。
(一)美國的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及其發展
美國在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突出的特點是比較重視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制定。“早在1896年,美國喬治亞州教師協會就頒布教師專業倫理規范[3]”。隨后在基于大量調研的基礎上,1929年全國教育協會制定并頒布了《全國教育協會倫理規范》。但可惜的是,規范對提高教師倫理水平產生的作用不是很理想,大部分教師甚至沒聽說過規范。在教師對規范缺乏了解的情況下,不可能期待他們去執行和遵守規范。為了提高新規范的實效性,美國全國教育協會于1941年和1952年對規范進行了兩次修訂,并于1941年正式定名為《教學專業倫理規范》。在教師專業化理念的推動下,全國教育協會于1963年、1968年和1972年分別對規范進行完善和修訂,并將其改名為《教育專業倫理規范》。在關于全國教育協會會員對倫理規范持有態度調研基礎上,全國教育協會于1975年對1972年版的規范再次修訂并延用至今。現行的《教育專業倫理規范》結構完善、內容要求詳細,主要由序言和原則兩部分組成。規范不僅明確了教師對學生和對本專業的義務,還分層提出教師的師德要求,主要包括師德理想、原則、規則等三個層面。為保障規范的執行力,發揮在教育實踐中的效果,全國教育協會并于1975年成立專門的檢查委員會。
20世紀中后期以來,美國進一步加強教師專業倫理的理論研究和規范制定。“1986年,卡內基教育與經濟論壇、霍姆斯小組分別發表了《國家為21世紀的教師作準備》和《明日之教師》兩份報告。”[3]而且,為提升教師整體素質、保障優質教育質量,美國全國教師專業標準委員會制定并頒布了《教師專業標準大綱》。
(二)英國的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及其發展
在國外,英國也非常重視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研制和推廣。英國早在1870年成立了教師組織——“全國小學教師聯合會”,主要成員為小學教師。后來隨著隊伍壯大,中學教師的加入,于1889年更名為“國家教師聯合會(NUT)”,其主要任務是推進免費的義務教育、維護教師權益、追求教育公平。同時,該組織制定并頒布了《專業人員行為守則》,該守則規定了教師專業倫理和行為規范,內容涉及面廣,對象包括學校所有成員及其之間的關系。“蘇格蘭從1964年起就開始成立了負責教師專業組織的教學總會。而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也在2000年成立了各自的教學總會,負責發放教師證書和制定包括倫理標準或準則等事務,同時還設有專門的專業行為委員會來評判教師的專業行為。”[4]
為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倫理素養,“2012年9月,英國政府頒布了新修訂的《教師標準》,并開始在英格蘭地區實施。”[5]2012年版的《教師標準》對教師工作中所要具備的專業操守和個人素質進行了明確規定。
(三)我國教師專業倫理規范
我國也非常重視教師倫理的培養與相關規范的制定,并于1993年制定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該法案不僅確立了教師的身份特性、合法地位,還明確了教師應享受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同時早在1984年,“教育部”聯合“全國教育工會”制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試行)》。在1991年修訂的基礎上更名為《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同年正式頒布實施。隨著教師專業倫理工作的推進,對其于1997年和2008年兩次進行修訂,現行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2008年修訂版。
2008年版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格式比較簡略,主要有六條內容構成,分別是:“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6]規范在內容上幾乎所有的要求都是教師美德取向,格式和表述上強調條目之間的整齊與對仗。
(一)適用范圍及專業化程度的比較
通過對中、英、美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建設概況的梳理可見:美國的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幾次易名,經歷了從1929年的《全國教育協會倫理規范》到1941年的《教學專業倫理規范》,再到1975年版的《教育專業倫理規范》,其適用對象為全體教育工作者。英國最大的國家教師聯合會(NUT)制定的《專業人員行為守則》,其內容比較廣泛,述及對象包括各級各類學校所有人員之間的關系及應對方式。而我國現行的教師倫理規范為2008版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從規范的名稱上看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學教師,幼兒園教師和高校教師并未提到。
同時,關于教師專業倫理的稱謂,我國稱為“教師職業道德”,英國稱為“專業人員行為守則”,美國稱為“教育專業倫理”。可以看出,我國對教師提出的是一般性行業德行要求,比較抽象、缺乏專業性,被批評為“對于教師工作的專業性反映不夠。……《規范》制定的隨意性大,不全面、不具體。”[7]英美等國將教師專業行為規范稱為“專業倫理”,不僅順應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還實現了教師倫理由職業道德向專業倫理的轉變。英美國對教師的要求明確、針對性強,僅要求教師對學生和本專業負責,充分考慮教師的職業特性。順應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性,我國教師倫理建設必須實現由一般道德向專業道德或專業倫理轉變,正如檀傳寶所言:“所建立的倫理標準都有較為充足的專業和理論依據,充分考慮了教師專業工作和專業發展的特點與實際,全面、具體、規范,要求適中。”[7]
(二)規范制定主體的比較
中、英、美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制定主體上的不同主要體現在,集權化與分權化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我國相關的教師倫理規范主要是國家行政部門制定,如“1984年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行草案)是由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制定的,1991年頒布并于1997年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是由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制定的”[8]。教師倫理規范制定主體比較權威,不僅強化了規范的約束力和強制性,也忽視了教師在規范制定中的主體地位和專業自主權。同時,我國并沒有成立專業的教師組織和教師協會,規范的制定不能充分反映廣大教師的意見。
英國的《專業人員行為守則》是由國家教師聯合會制定,美國的《教育專業倫理規范》是由全國教育協會制定。兩國制定主體均是專業的教師行會組織,在政策的制定方面能廣泛征求教師的意見,強調維護本行業(或本專業)的權利和利益,具有較強的維權和自治的性質,制定的規范認同度較高、實效性也比較強。
因此,要實現我國自上而下的制定模式向英美自下而上的制定模式轉變,要求教師專業組織在倫理規范制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甚至成為制定專業倫理規范的主體。
(三)規范的實施及其可操作性比較
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實施細則及可操作性不僅體現了規范的科學性,還體現了規范的實用性。2008年版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格式比較簡略,僅有向教師提的六條師德要求,幾乎沒有涉及規范實施的問題。盡管與《規范》一同頒布的《通知》中提高“貫徹《規范》應注意的問題”,但是相關內容還是比較概括、抽象,可操作性不強。
相比較而言,英美等國的教師專業倫理規范條目較多,內容要求具體詳細,可操作性比較強。如美國的《教育專業倫理規范》在廣泛調研、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注重將各種倫理要求客觀化、條例化,語言表述多以否定句式為主,師德要求層次化,使教師專業倫理規范不僅可以制約教師個體從教行為,還提高規范在實踐中的有效運用。英國有關教師專業倫理的規范以“不應該”、“不合適”等否定句式為主,如:“2007年,英國全國教師聯盟為其成員發放了一個手冊,該手冊中詳細地列舉了教師們經常不在意或容易忽視的一些行為。這些行為可以概括為:不合適的行為、有爭議的行為、瀆職行為和失職行為。”[9]而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多以肯定句式為主,禁止與否定的條款比較少,注重對教師從思想和精神等層面提出要求。如“二、愛崗敬業。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6]造成我國《規范》對教師行為原則性的要求較多,具體的描述性要求較少,空乏無力,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未來我國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制定,應減少原則性的、空泛性的條款,增加具體的、描述性的條款。
(一)完善規范體系和層次,立足教育實踐
英美等國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建設成功經驗之一,就是倫理規范結構有層次區分,規范具體、可操作性強。如美國《教育專業倫理規范》將師德劃分為師德理想、原則和規則三個層次結構,使規范既有理想倫理的引領,又提高規范在實踐中的有效運用。而我國由于受傳統師德的影響,過于拔高教師的地位和神化教師形象,對教師倫理要求不僅定位過于理想化、抽象化,還沒有層次之分,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較弱。
教師專業倫理建設雖然需要崇高的理想、較高的標準作指導,但是,過高的標準會使規范失去約束力和效果。因為教師是一個普通公民,其工作也是一個平凡的職業。因此,不能因為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為其提出過高的要求和期待,而無視教師作為一個“人”的基本需要。所以,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建設應立足教師教育實踐,廣泛調研,吸收廣大教師群體的意見,從一個專業人員的角度去要求。同時,教師專業倫理規范還應具有層次性,如申繼亮指出:“師德是教師的基本要求,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成分。同時,師德又存在水平之分,在滿足基本要求后,教師還需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步自修,達到滿分境界。”[10]而完善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體系和層次,就是針對不同層次和類別的教師,提出不同的專業倫理要求。為提高規范的可操作性,未來我國制定的教師專業倫理規范應制定實施要領,并明確規定教師不能和不應該做的事,將對思想、行為等抽象、概括的描述轉為具體、描述性的要求。
(二)推進教師專業組織建立,保障規范執行力
綜觀英美兩國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建設可見,教師專業組織和專業團體在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具有很高的參與度和發言權,發揮著執行、監督與制裁的重要作用。教師專業組織和專業團體不僅保證了規范制定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還滿足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充分體現社會各界對教師專業倫理的要求,從而淡化規范的強制性和權威性。同時,教師專業組織和專業團體通過對其成員的道德判定、資格審核和監督管理等,能保證教師活動的專業性、規范性和道德性,從而促進教師倫理自覺,保護教師群體的長遠利益。
而我國師德規范的制定主體主要是國家行政部門,這種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不僅強化了規范的強制性和約束力,同時也造成教師專業自主權和積極性的喪失。因此,我國應積極借鑒英美等國的有益經驗,積極推進教師專業組織和專業團體的建立,并成立專門的委員會,負責規范的編寫、宣傳和修訂等工作,并有權對教師的違規現象進行處理,保障規范的執行力。同時,對于有關教師對專業倫理規范執行與制裁方面的意見及修訂建議,教師專業組織與專業團體也可及時進行調查了解,并對規范做出合理的調整,使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真正成為教育工作者用以自律的工具。針對當前我國教師專業組織和專業團體建設不成熟這一現實,政府應適當放權、采取相應措施、并積極創設條件,鼓勵教師專業組織和專業團體的創建與發展。使我國教師專業組織專業團體應意識到建立和完善自身的重要性,逐漸形成依靠內部自律和自覺服務教師專業成長,真正起到推動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發展的作用。
(三)規范凸顯教師的專業性,立足教師專業自主發展
制定凸顯教師專業特性的規范,立足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提高教師專業倫理素養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的核心話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11]。因而,教師專業倫理應與其他行業人員的專業倫理有所區別,體現其專業特性。但是我國目前教師專業倫理法規并沒有體現教師專業特性,有用社會公德代替師德的傾向。
反觀英美等國制定的教師專業倫理規范,對于教師專業倫理的要求比較明確,具體、詳細,充分體現了教師的職業特性。因此,我國應積極借鑒英美等國的有益經驗、根據教師職業特性和要求、基于教師工作實際、制定凸顯教師專業特性的規范。因為“專業倫理實質上是一種‘角色’倫理,即按照社會賦予教師的基本角色和教師在整個社會分工中擔負的主要職責來確定其基本的倫理規范。”[12]同時,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放權,減少對教師團體或組織的限制,鼓勵教師積極主動參與專業倫理的構建,將提升專業倫理視為專業發展的一種基本需要。未來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的制定,還應結合教師工作實踐,爭取廣大教師的意見,在尊重、理解、溝通的基礎上進行,提升教師自身對倫理規范的認同感和自覺性。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局編,華東師范大學譯.教育展望(中文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44.
[2][加拿大]伊麗莎白·坎普貝爾,王凱等譯.倫理型教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
[3]徐廷福.美國教師專業倫理建設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5(5):71-75.
[4]王小飛.當代西方教師專業倫理研究與發展現狀述評[J].中國教師,2008(23):13-16.
[5]戴少娟.教師專業倫理建設的國際比較及啟示[D].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4):52-56.
[6]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EB/OL].(2008-9-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W8RC_8IFFY RndZ1Wq2cMPaIBUoruB_IWu-HnDf6aj8BCqTLcbuZibtcw9-AirS2N0qGheD4i7jovDLxLkjEX2_(2016-3-10).
[7]檀傳寶.論教師“職業道德”向“教師專業道德”的觀念轉移[J].教育研究,2005(1):48-50.
[8]黃路陽.中國大陸、香港、美國教師專業倫理比較[J].安康學院學報,2007(2):97-101.
[9]程紅艷.英國專業教師應該避免的行為[J].中小學管理,2011(2):50-52.
[10]申繼亮,趙景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現實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48-55.
[1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EB/OL].(1994-1-1)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937.htm(2016-2-1).
[12]徐廷福.論我國教師專業倫理的建構[J].教育研究,2006(7):48-51.
黨志平(1982—),男,平頂山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課程理論及教師教育研究。
G451
A
1007-9106(2016)08-0160-04
*本文為河南省教育廳2015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教師專業標準視域下師范生的教師專業倫理課程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5-JSJYYB-14)和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生命關懷視野下河南省幼兒教師專業倫理的失范與重構”(項目編號:2015-JKGHYB-0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