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學疼痛科主任 盧振和
張大姐今年58歲,沒退休前一直從事財務工作。退休后,像很多老年人一樣,帶孫子、做飯忙家務。近半年來張大姐感覺走路腿會痛,還以為是缺鈣。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張大姐一不小心得了感冒,有次打了個大噴嚏后,腰就痛得動不了,去醫院就診,被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為何打個噴嚏會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癥呢?其實,打噴嚏、下蹲、扭腰在一瞬間內都有可能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這是因為椎間盤髓核發生了改變。原來,在椎間盤的上下方是髓核,髓核由75%~90%的水分組成,具有膨脹性和彈性,可吸收震蕩、承載壓力和受壓后復原。而老年人髓核中的水分會降到70%以下,髓核的平衡、緩沖等功能隨之減退。在突然的外力作用下,如蹲下搬重物、扭腰、大力打噴嚏,甚至用力排便,都會使失去彈性的髓核突出,壓迫刺激神經,導致疼痛。
據統計,現在我國15%的人患有椎間盤突出癥,并且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多數人長期伏案工作。長期坐姿不良、以車代步、缺乏運動,都會加快、加重腰椎間盤退變的程度,使腰椎間盤突出癥更易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特點是坐久了腰痛,躺下休息就會好轉。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是將椎間盤整個切去,再植入自體骨頭或人工椎間盤,并在椎骨上打釘內固定,手術創傷較大。疼痛科醫生將1毫米的射頻針在X線或B超儀器協助下準確放到椎間盤纖維環上,用與發射無線電一樣頻率的電流加熱、凝固裂縫,消滅引起疼痛的纖維神經。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治療的適用人群更廣。
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后6周內患者盡量多臥床休息,減少腰椎間盤負荷,這樣有利于纖維環痊愈。記住人們常說的“寧躺勿站,寧走勿坐”。因為采用坐姿時,腰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比站姿時大得多。在康復期間,多在床上或墊上做仰臥、挺腰、蹬腿等加強脊柱肌肉的運動,可同時鍛煉下肢肌力和關節。因為水的浮力可消除體重對椎間盤的負荷,所以,游泳是一種很好的加強脊柱、髖關節和膝關節肌力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