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紹軍
每當進入秋季后,人們最明顯的感覺是胃口比以前好多了。從胃口差的夏日到胃口大開的秋天,人們如果忽視調養,會使胃受到損害。因此秋冬季里人們更需要養胃,尤其是進行適當的運動,更有助于胃的調理。
運動對增強消化系統功能有很好的作用,它能加強胃腸道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加強胃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運動還可以增加呼吸的深度與頻率,促使膈肌上下移動和腹肌較大幅度地活動,從而對胃腸道起到較好的按摩作用,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加強胃腸道黏膜的防御機制,尤其是對促進消化性潰瘍的愈合有積極的作用。
作為有效的輔助療法,胃病患者可以進行打太極拳、步行、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胃病患者在剛開始鍛煉時,運動強度宜小。如采用速度緩慢、全身放松的步行,時間每次20~30分鐘,運動時脈搏控制在110次/分左右。在風景優美的環境中步行2千米左右,有助于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改善全身及胃腸功能,對消除腹脹、噯氣,促進潰瘍愈合有一定作用。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加大運動量,每天最好堅持運動20~40分鐘。急性腸胃炎、胃出血、腹部疼痛者不宜參加運動,待病情恢復或好轉后再進行適當運動。
近年來的醫學研究發現,一些心理和環境因素也會引起胃部不適。因此,內養功鍛煉對慢性胃病以及心理性的胃部不適有一定的療效。內養功通過調息、意守等方法,調整呼吸之氣,使其逐步變得緩、細、深、長,從而加強腸胃消化功能,促使疾病逐步恢復。腹式呼吸是內養功的主要內容,目的在于使腹部隨著一呼一吸的動作,逐漸形成明顯的弛緩運動,做到意守丹田。
胃病的運動療法要注意全身運動與局部運動相結合,如配合一些適當的按摩治療,調整胃腸神經功能,減輕自覺癥狀,改善消化功能。
摩腹法 患者取仰臥位,雙膝曲。兩手掌相疊,置于腹部,以肚臍為中心,在中下腹部沿順時針方向按摩約5分鐘,以腹部有溫熱感為宜。用力宜先輕后重,然后擴大范圍按摩全腹部約2分鐘。
擦腰骶法 患者取坐位,腰部前屈。兩手十指并攏,掌面緊貼腰眼,用力擦向骶部,如此連續反復進行約1分鐘,使皮膚微熱為宜。
以上兩種自我按摩每日2次,連續治療24天,然后根據病情可隔日治療一次,直至癥狀消失。
如有胃痛現象,可以進行下面這種按摩:
揉內關穴 用拇指揉按內關穴(內關穴位于手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之間)36次,兩手交替進行,疼痛發作時可增至200次。此法可健胃行氣,解痙止痛。
點按足三里穴 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1寸筋間處),平時點按36次,痛時可點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