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
向套寫、抄襲說“不”
■王俊杰
摘要
套寫、抄襲是中學生寫作的常見弊病,嚴重影響學生寫作素養的提高與健康文風的養成。分析套寫、抄襲的常見類型,探討其成因,找到破解這一困局的自新之路,有助于學生寫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關鍵詞
套寫抄襲常見類型成因探析自新之路
1.愚公移山型。
該類型又叫全文照搬型,即將事先準備好的文章幾乎全文照搬,甚至不惜將試卷上的閱讀短文照搬過來,可謂“不辭勞苦”,且不動腦筋。
2.穿靴戴帽型。
該類型也叫局部改造型,即文章中的大部分文字都是別人的,自己只是為了靠題而將首尾段或結構句稍加改造、串聯,通過這樣“穿靴戴帽”的方式改裝出一篇“新”文章。
3.偷梁換柱型。
該類型又叫細節更換型,即將事先準備好的范文中的人或物等少量元素“偷梁換柱”,經過自己對細節的嫁接、改造,形成一篇貌異而實同的文章。
4.插花拼盤型。
該類型又叫材料組裝型,即把兩到三個預先準備好的范文素材運用一些結構句(段)進行重組,形成一篇看似外觀新穎、實則內里拼湊的假冒組裝產品。
5.語言“易容”型。
該類型也叫事例轉述型,即改變文章的語言容貌。這類抄襲者往往具有較好的語言文字功底,他們通過自己的文字對原作進行改造,事件情節或構思、立意都是別人的,只是貼上了自己的語言標簽,其本質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抄襲。
仿寫,重在一個“仿”字,仿的多是形式與方法,比如仿取材視角、立意方式、結構章法、語言風格等,但絕不借“仿”之名而將別人文章中的內容甚至語言大塊“移植”到自己的作文中來。仿寫是學習寫作的必要過程,許多著作等身的大作家,其寫作之路也是從成功的仿寫開始的,比如魯迅的《狂人日記》就深受果戈理的同名小說《狂人日記》的影響。可見,適宜的仿寫有助于寫作者習得技巧并提升超越。“舊瓶裝新酒”未嘗不可,關鍵是“酒”必須是新的。
套寫,則重在一個“套”字,即文章的立意構思或素材內容都是別人的,自己只在若干細節、結構形態或語言表達上略微做了變化;而抄襲更是懶到連事件細節與語言表達都是人家的。
1.缺乏寫作自信。
不少學生之所以要在考試中冒險套寫或抄襲,一個重要的心理層面的原因就是沒有建立起基本的寫作自信,平時過分依賴范文,沒有確切的把握能在考場有限的寫作時間內獨立完成一篇符合題意的原創作文。于是,他們的潛意識之中早就做好了種種套寫的準備。
2.忽視生活積累。
生活是寫作的第一源泉,對生活體察到什么程度,文字才能鮮活到什么程度。如果不注意留心生活,不深刻體驗生活,寫作就會陷入素材枯竭、人云亦云的窘境之中,就只能一味地挪用歷史、復制他人了。
3.投機心理作祟。
過去,限于技術條件,確有僥幸者因套寫佳作而從中獲益,這極大地刺激了后來者鋌而走險。但隨著閱卷機制的日益成熟以及閱卷條件的不斷改善,學生套寫、抄襲的風險系數將不斷提高。
4.過度模仿背誦。
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過度要求學生模仿范文,甚至鼓勵他們背誦范文應考,導致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都被弱化,他們一看到考場作文題,本能的反應就是從所閱讀或背誦的文章中進行選擇,然后依樣畫瓢。
1.累積寫作自信。
寫作自信不是一下子就能建立起來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的獨立寫作中悉心撿拾,慢慢累積,這樣,才能筑成牢固的自信“城堡”。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珍視每一次給寫作的自信之“城”“添磚加瓦”的機會,引導他們堅持獨立寫作,重視原創精神,盡力追求寫作的精品意識。
2.留心日常生活。
生活看似單調乏味,其實每天都有新的故事發生。只要你凝神觀察、用心體驗,寫作的素材自會源源而來。因此,為了能讓學生寫出原創精品,教師在平時就要幫助他們細心觀察、加強體驗,借助日常寫作之機,及時梳理生活素材。
3.力戒僥幸之心。
考場作文,尤其是中考作文不能套寫、抄襲,有兩大原因:一是閱卷教師大多具有比較豐富的閱讀積累,時常關注當下的時文及學生報刊;二是現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閱卷者對“問題作文”的核查更加便捷。在這樣的背景下,倘若依然抱著僥幸心理試圖套寫、抄襲,就極有可能將寫作引入不歸之路。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踏踏實實地寫出本色的生活與真切的自我,要告訴學生,這才是寫作的正道。
4.巧用背誦模仿。
博聞強記對于寫好文章的價值,已被歷代名家充分驗證;但“背什么”與“為何背”,則考驗著教師的智慧與良知。我們可以讓學生適當地背誦有價值的“私貨”,比如,他們未發表的優秀舊作,這樣,考試時一旦碰到確能匹配的文題,就可以巧妙地將舊作翻新,免得另起爐灶。但是,對于受眾甚廣的“公貨”,比如“優秀作文”“中考滿分作文”“經典時文”或者教師提供的范文等,則要慎背慎用。總之,合理把握背誦內容,能為寫作增添亮色;一旦越界或失度,則會引發考場災難。
套寫、抄襲對中學生考場寫作的危害巨大:倘若暴露,輕則影響語文成績,重則危及學業前途;倘若得逞,又會極大地助長其繼續弄虛作假的寫作心態乃至立身方式,并由此影響到后來的學習者乃至未來社會的寫作風氣。語文教育的路徑與旨歸,皆在于“人”“文”合一。誠信做人,真誠著文,應當是一個寫作者秉持的基本操守。
讓我們齊心向套寫、抄襲說“不”!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新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