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牧杰
?
電影《靜靜的嘛呢石》中新舊文化的融合與碰撞
□段牧杰
摘要:現在的電影市場越來越追求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制作浮華的畫面、炫酷的特效,為了“與時俱進”,不斷地推出吸引觀眾眼球的、所謂的新時代電影。但是,他們卻忽略了真實性、日常性才是電影的本質,文化傳播才是電影的最終目的。本文以電影《靜靜的嘛呢石》為例,淺談藏族生活中新舊文化的融合與碰撞。
關鍵詞:新舊文化;融合;碰撞;精神社會
一部好的電影必定會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這種文化也一定是在當時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所以,文化的交替一定是當下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而文化的融合與碰撞就是社會發展的過程。《靜靜的嘛呢石》劇情單一,但同時又把藏族百姓宗教文化的日常生活刻畫得淋淋盡致,有滋有味。整部影片以紀實的手法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描寫,在藏族人民之間找到了區別,在現代文明對傳統生活方式之間找到了對抗,也找到了融合。
影片剛開始展現的是在寺廟里進行的念經誦文活動,而主人公小喇嘛和轉世小活佛因為這些誦經活動,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受到師傅們的控制。影片中出現的電視機就是現代文化產物的代表,它吸引著年輕的一代,是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第一次交鋒。
當然,現代文明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對抗在這部片中無處不在。小喇嘛的哥哥在拉薩賺了錢,買了電視機和VCD播放機,這些產品讓小喇嘛看到了電視劇《西游記》——“唐僧喇嘛取經的故事”,進一步加深了小喇嘛對電視的依賴;小喇嘛的弟弟對學校里教的漢語文最感興趣,因為學好漢文將來可以去大城市;看完新年傳統藏戲《智美更登》后,老年人退場,年輕人開始跳迪斯科,迪斯科舞曲也是在藏族歌曲基礎上改編而成;在看戲過程中,小喇嘛和弟弟跑去附近的錄像廳看香港槍戰片……種種情節都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對抗與融合。其中,影片中的戲中戲《智美更登》讓人印象深刻,它是一部傳統的藏戲,在影片中它以三種形式出現。每一次的出現都是在進一步加深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之間的對抗與融合。導演以這樣一種戲中戲的形式反復加深所要表達的思想,讓觀眾覺得意猶未盡,出其不意。當然,也正是這樣一種形式才把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之間的對抗與融合發揮到了極致,這就是為什么這部片子能夠從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反映出不平凡的境界。
雖然現代文明對藏族傳統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但傳統美好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依然受到尊重和信奉。本片許多傳統文化美德都是通過小喇嘛來體現的,這也表明年輕一代對那種生根發芽的藏族信仰有著不可磨滅的堅守。其實,更具體地說,這也是年輕一代對理想、對信仰的執著。每個信徒都有自己的理想,而在這樣一個現實環境中,他們可以努力堅守著理想和信仰是多么值得尊敬和崇拜。總的來講,不管是理想還是信仰,這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的一種堅持,這也從側面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與對抗。
這部片子的開頭與結尾是相互銜接的,這是電影的一個特色,也是亮點之一,而電影中的嘛呢石成為了宗教的符號。
在影片中,把宗教文化和世俗生活之間的對抗與融合表現得最充分的,要數小喇嘛的爺爺了。影片通過以爺爺為代表的老一輩人,通過接受藏、漢、西三種文明的年輕人,還原了當代藏區宗教與生活的碰撞。爺爺身上流露的是藏族的傳統思想,宗教的倫理思想根深蒂固。在影片中,小喇嘛是他的孫子,但是他對孫子是存在兩種態度,一方面是把他當親人,而另一方面是把他當成僧人,這兩種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對親人,他非常疼愛孫子,但是對于僧人,他表現出了尊敬的態度,不敢逾越。爺爺在影片中的這些對話,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正是宗教與世俗的對抗與融合,當然,爺爺也生活在宗教與現實生活的交融當中,并且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影片中還有一個地方把宗教文化刻畫的很深刻,就是小喇嘛進行的宗教儀式,不是寺院里的祈愿大法會,而是由小喇嘛在世俗社會中完成的。在山頂的嘛呢堆旁邊,爺爺牽著放生羊虔誠地誦道:“這是我的小孫子交給您守護的放生羊,我們餓了不吃它的肉,窮了不用它換錢,凍了不穿它的皮。”緊接著小喇嘛開始誦經:“這放了生的生靈,在它的永生永世,緣于佛法結緣,利益眾生積功德……”這段對話的表達其實和《永生羊》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在《永生羊》里他們是食羊文化,而這里是放生羊,雖然他們的信仰不同,但在某種意義上他們是相似的,都是對自己的信仰執著地堅守著,這是他們生活的支柱和依賴。回到《靜靜地嘛呢石》中,小喇嘛和爺爺的這個儀式雖然有著鮮明的宗教色彩,但是這種儀式卻是不能納入真正的宗教儀式,它只是一個世俗的社會活動。而與這個儀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外一場儀式。風中正在拆除的索巴老人的帳篷搖搖欲墜,老人不在了,兒子不在身邊,親戚們來料理后事,嘛呢石靜靜地在一旁堆放。小喇嘛在風中為逝去的索巴老人誦經:“祈請有情眾生擁有幸福和幸福之因,祈請有情眾生遠離苦難和苦難之因……”這部分情節,通過索巴老人的離世,眾人指責索巴老人的兒子,把宗教與世俗的碰撞推到了頂峰,殘酷的現實、不堪的世俗是他們必須要去面對和承受的。
一部好的影片它必定是會對人們的精神世界有所影響,有所反思的,這是它成功的必要因素。在這部影片中有很多物質上的進步,有電視機、VCD、光盤等等,這些先進的現代文明的產物在以前的西藏是不可能見到的,而如今它們出現了,這說明社會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社會的進步和當地人們思想的進程并不同步,這就像影片中展現的一樣,當這些先進的東西出現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欣然接受,甚至會有排斥的情緒出現。他們的精神世界并沒有同步發展,反而,先進的產物越是一步步入侵他們的世界,他們的精神世界越是表現的退步。比如酗酒青年對老人的毫無禮貌,哥哥要跟他打架的粗魯,用格調不高的香港片賺錢的經營者的不擇手段等等……就如同現在科技發達的社會一樣,人們在社會物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享受,但是思想卻在不斷地退化,甚至更加的丑陋。有些人為了自己的私欲,用先進的物質發明去不擇手段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時為了得到這些先進的技術設備,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傷害他人的性命。在現如今的社會中,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而且,這樣的“怪現象”大都是發生在年輕的一代,就像《靜靜的嘛呢石》中,表現出自私與吝嗇等等這些惡習的人都是年輕人。而這部影片中的那些帶有濃厚宗教思想的老年人卻是“智慧”“善良”“為他人著想”的象征。他們雖然是傳統形象的代表,但是他們的思想至今沒有改變,不管先進的社會怎么去沖擊他們的生活,他們依然保持著他們獨有的生活和那份質樸的精神世界。他們都已經是七八十歲的老人,經歷過無數人生的苦難,見識過許多世間的滄桑,已經消磨盡了火氣,充滿了大徹大悟,就像刻滿了經文的靜靜的嘛呢石。導演似乎有這樣的意思,隨著他們的逐漸逝去,這樣虔誠的信徒和善良的好人是越來越少了。其實也印證了現在的社會,老年人雖然思想陳舊,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但理念一直都不會變。而現在的年輕人,雖然跟上了時代的步伐,懂得似乎也越來越多,他們與老一輩的人代溝也越來越深,甚至都無法交流。但是,他們畢竟年輕,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不懂得怎么去應對。一失足成千古恨,這樣的事例到處都是,這正是社會進步給人們帶來的危害,特別是年輕人。
因此,社會在進步的同時,人們的思想也應該不斷進步,與其同步發展。“軟實力”是一個國家進步的標志,而思想上的進步是國家軟實力的一個體現。所以,“社會的不斷進步,思想的不斷提升”才是一個社會,乃至國家發展的遠大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生唯.《靜靜的嘛呢石》,欲說還休[N].中國電影報,2006-4-20(025).
2.尕藏加洋.藏族題材電影和藏族電影中的文化反思[J].西藏藝術研究,2007(2).
3.才讓卓瑪.神圣與世俗——藏族電影《靜靜的嘛呢石》主題分析[J].現代視聽,2013(3):58-59.
4.康麗雯,李瑞瓊.透過藏族題材電影解析真實的藏文化——以《靜靜的嘛呢石》為例[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7).
5.陳寶光.徘徊與堅守——讀《靜靜的嘛呢石》[J].電影制作,2006(2):7-8.
(作者系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