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航
從媒介生態的視角淺談媒介競爭
——以人人網為例
□李美航
進入web2.0時代之后,以UGC(用戶生成內容)模式為基礎的社交網站得到極大發展,其中,在大學生市場占據壟斷地位的人人網的發展沿革及現狀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文針對人人網在社交網絡領域的媒介競爭中存在問題與不足,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人人網;媒介生態;生態位;不足;細分;整合
“生態位”概念是媒介生態學中的核心概念。生態學家奧德姆對生態位概念的闡釋最為大眾所認可,他認為,生態位是指“一個生物在群落和生態系統中的位置和狀況,而這種位置和狀況則決定于該生物的形態適應、生理反應和特有的行為。”從生態位的角度審視現代傳媒,不難發現,“任何一種媒體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時間與空間的生態位,亦即有其特殊的生存與發展的土壤和條件,以及它在這一狀態下的特有行為和作用,很少有兩種媒介能長期占有同一個生態位。”當初,人人網以校內大學生為切入點,迅速占領熟人社交市場。2011年,在美國上市的人人網,市值一度上漲至74.28億美元,在當時僅次于騰訊和百度。而在2016年的今天,曾經紅極一時的校園社交網絡人人網轉型做直播平臺,引發了廣泛的關注。人人網的這一舉動是變中求進,還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人人網將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新媒體時代占有一席之地從而繼續生存,是本文要著重探討的問題。
從2005年開始,在各大高校學生中,一個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網站——校內網快速傳播開來,以每天新增2000多名注冊用戶的速度迅速成長,成為中國第一大學生互動社區,冠以“中國的Facebook”美稱。校內網是千橡集團旗下著名社交網站,創辦于2005年12月,主要受眾群體為在校大學生。為擴大受眾范圍,于2009年8月4日更名為人人網。大學生們在人人網與好友們分享最新動態、喜歡的相冊、日志,人人網在校園里紅極一時。
然而2010年至2016年間,大屏手機的發展趨勢以及微博微信的出現,直接導致了手機用戶習慣發生改變。電腦終端向手機終端的轉移,微博微信“雙微”時代的到來,導致了人人網時代的沒落。曾經風光一時的人人網,如今用戶銳減。人人網特有的最近來訪、小窗口聊天、人人網頁的消息提示聲組成了一代人對于青春、校園的獨家記憶。如何挽救這種局面,成為人人網在媒介競爭中需要討論的核心問題。
(一)定位不明確,模仿過多
人人網原名校內網,顧名思義是以學生為主要用戶群體的社交網絡平臺,初期只有學生通過學校的選擇來注冊賬戶;2008年更名為人人網,意為用戶將不再局限于學生。然而在這之后的幾年間,微博微信迅速崛起,乏善可陳的人人網用戶粘性急速減退,在這種背景下,人人網在2016年開始跟風做起直播,實現了社交媒體向直播平臺的轉移。但是與此同時市面上已經存在與新浪微博合作的映客、一直播等直播平臺,這些平臺的用戶直播信息可以被直接分享到新浪微博,依托新浪微博的擁有十幾萬上百萬受眾的明星大V用戶。除此之外還有以二次元文化為主的嗶哩嗶哩直播、以網絡游戲直播為主的戰旗、熊貓等直播平臺,發展勢頭也十分強勁。人人網雖然推出了直播產品,但是由于直播內容定位不明確,在激烈的直播競爭中明顯處于弱勢。事實表明,人人網的這一轉型并不成功。
人人網一直在嘗試做新媒體業界最熱的產品,然而這種跟風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缺乏創新。定位不明確意味著人人網不明確自身的受眾,是在校大學生,還是白領工薪階層,或是其他社會人員。缺乏清晰的目標市場時,用戶也會隨之流失。
(二)功能設置不健全
分享功能過盛,缺乏原創內容生產。人人網功能的一大特點就是分享功能,使得用戶可以在首頁看到好友分享的內容,如相冊、日志、心情等,引起共鳴同時得到轉發,然而人人網過分強調了這種功能,使得用戶看到重復信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一方面顯示出功能單一化,另一方面容易使得用戶體驗疲勞化。
人人網實名制的設置保護了用戶的隱私,同時登錄才能查看信息這一點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微博最初是登陸才可瀏覽信息,于2016年開放了游客瀏覽功能,方便受眾瀏覽信息,增加了吸引用戶的機會。
(三)用戶體驗差
張清元自從去河壩子上教訓了那伙放牛娃以后,他就一直存有一個疑問。那些個壞小子們為啥要把唐小芹摁在地上撫弄她嘴唇上的那顆美人痣呢?這個疑問一直困繞了他好長時間。其實,張清元一直也在盤算著如何去捏弄一下那顆美人痣。張清元想捏弄是因為他見到唐小芹那顆美人痣后確實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躁動。他仿佛將它看成了唐小芹的另一只眼睛。他見了這只眼,想看又不敢多瞧,像做賊樣的。所以,張清元盡量不去盯著唐小芹的那顆美人痣。
廣告多。試圖通過廣告來提高自身網站的收益,忽視受眾體驗,這種行為在社交網站競爭中無疑是本末倒置。
人人小秘書無效信息推送頻繁,頁面設計雜亂,頻繁更改頁面板塊設置,這種考驗用戶耐心的行為,極易導致用戶的流失。
空間開放性介于微信與微博之間,略顯尷尬。微信的定位比較明確,是基于聊天基礎上的以手機為主的社交軟件,與附帶QQ空間、QQ音樂、QQ游戲等產品的QQ相區分,才能做到和騰訊的原生產品QQ既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獨立,而背后的騰訊無疑成為最大贏家。同時微博和豆瓣都開放性較強,尤其是新浪微博最近剛剛開啟了不用登錄即可瀏覽信息的功能,保留在登錄后才可使用的功能是發表評論,一定程度上保護用戶隱私;而打文藝牌的豆瓣網設置了以讀書、音樂、電影、豆瓣電臺等文藝欄目為主打,以個人頁面、小組、同城、市集等功能為輔助的健全的社交網絡。
(一)使用細分術明確自身定位,找準目標市場
媒介自身定位不明確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特色不明顯,缺乏核心競爭力。人人網需要明確自身的定位,有意避開高強度的競爭。
細分術的概念源自市場營銷領域,是指企業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依據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購買動機與習慣愛好的差異性,把營銷市場劃分成不同類型的群體,每個消費群體構成企業的一個細分市場。媒介競爭中的細分術就是媒介按照特定細分變數,把整個媒介市場細分為若干需要不同的分市場,其中任何一個分市場都有相似需求的受眾群體,都可以被選為目標市場。
人人網剛建立的時候,目標市場明確為在校大學生。雖然后期各種改版影響了用戶粘度,但是受眾基礎依然存在,而且人人網本身具有較強的服務優勢:集虛擬大學多元化功能于一身,包括宣揚個性的個人主頁裝扮與用戶生成信息內容、即時通訊聊天、網聚同學力量,為大學提供了最真實的校園生活社區。人人網應在保證原有的學生用戶群體基礎上,開發對應的游戲、明星、電影、讀書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娛板塊內容,增加自身在媒介競爭中的市場份額。
整合人人網原有資源,調整網站基礎功能設置。
第一,打造核心競爭點。人人網選擇做直播,具有一定的用戶基礎優勢,但完全轉型直播平臺不現實,這也不是人人網的原有用戶樂于接受的。因此可以適當縮小直播功能在頁面上所占據的比例,打造原有的核心競爭點,即校內網本身具有的真實的校友網絡。
第二,增加游客瀏覽功能,設置一定程度的信息開放,從而吸引游客,增加用戶增長的可能性,有點擊量才有隨之而來的經濟利益。
第三,優化頁面設計,優化用戶體驗。視覺體驗在當今的新媒體競爭中依然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屏時代的來臨無疑加強了這一點,因此應把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加強技術資金投入與創新。
第四,清除無效信息、三俗信息以及過多的廣告,凈化頁面環境。有些網站存在為吸引用戶而制造三俗信息的現象,例如色情、暴力性圖片文字等。同時對于人人小秘書、過多的廣告等無效功能可以適當取締。
對于各大網站來說,在競爭激烈的Web2.0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社交網站層出不窮,人人網如果不改變原有的謀求商業利益為主的運營狀態,打造核心競爭點,便很難在競爭中取勝。然而對于大學生來說,人人網依然是一個值得留戀的產品,所謂的用戶流失,很大程度上是用戶粘度的降低,依然有用戶時不時登錄,人人網現在的局面也并非原有用戶樂于所見的。人人網是否注定只能被留戀,就要看它能不能在媒介競爭中找到自己準確的生態位。
1.胡正榮,段鵬,張磊.傳播學總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人人網戰略分析[EB/OL].百度文庫.http://w enku. baidu.com/link?url=U 8Lm TLo-RNTC2CrRGRZgL06fzQm iO fbvCiSJ0Z fzlvRmOM ZGnB1_xSIgR 96A6hGp5aH inkczx QsOzm POkrQN lpq-D 0XVrifCd7994w e6xme
3.人人網,巨輪的裂縫[EB/OL].虎嗅網https://www. huxiu.com/article/11294/1.htm l
4.[美].沃爾特·李普曼著,閻克文,江紅譯.公眾輿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系廣西師范學院新聞傳播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