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恩
堅持三個結合,培養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楊祖恩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當代中國優秀記者應當具備的優秀品質,是他們在新聞活動中指導其行為選擇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高校新聞院系擔負著為黨和人民培養優秀新聞工作者的任務,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提高其實效性,才能“使學新聞的學生真正成為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優秀人才”。培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必須堅持課堂教育與環境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堅持教師示范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大學生;三個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①高校新聞院系的最重要的職能就是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培養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高校新聞院系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任務。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思想觀念是由人所接受的教育與社會閱歷決定的。通過對長期的新聞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總結,我們深深認識到,培養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必須堅持課堂教育與環境教育相結合,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堅持教師示范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課堂始終是學校教書育人的主陣地、主渠道,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平臺,是學生學習知識、接受心靈洗禮、增長才干、鑄造品格的重要場所,因此,課堂歷來被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所重視。課堂教育教學的關鍵是教什么與怎么教的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至關重要,關系著我們的教育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培養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首先必須在高校課堂上傳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容,讓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接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并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用于指導自己的行動。這就要求一方面高校新聞院系在課程的設置上應該開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相關課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把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貫穿到新聞理論研究、新聞教學中去,使新聞學真正成為一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使學新聞的學生真正成為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優秀人才。”②同時,在專業課的教學中要恰如其分地滲透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比如在《新聞倫理與法規》《新聞采訪與寫作》等課程中適時地介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其效果更為明顯。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在對新聞院系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增加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容,實現新聞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全過程性、全方位性。
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文化對大學生的觀念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新聞院系培養學生的新聞意識、新聞觀應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一是在教學樓、實驗樓文化的建設上體現新聞特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主題,讓學生在無聲之中接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比如在教室、實驗室或者走廊中集中展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經典言論、警句等;二是定期開辦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講座,讓學生集中接受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大學生從課堂學習和閱讀中理解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毛澤東同志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中指出,“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③新聞院系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牢固樹立還需要在實踐中去內化、深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要求新聞要有黨性、人民性,做到新聞工作服務于人民、服務于黨的事業、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新聞專業學生的黨性、人民性就需要學生深入黨員干部帶領人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事業的火熱場面之中,被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跡所感動,被廣大人民群眾在為祖國的強盛而奮斗不止的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所感動,從而更加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樸實的廣大人民群眾,樹立牢固的人民觀。離開社會實踐,就容易脫離群眾,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情懷往往就無法產生,新聞要服務人民大眾的意識就難以形成。在我們的辦學歷程中,我們要求新聞專業的學生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利用寒暑假深入社會實際、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車間廠房、深入街道社區去發現新聞、發現身邊的美,用自己的筆、攝像機去記錄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動人事跡,用我們的文章、影視去謳歌人民群眾。學生在實踐中看到黨的宗旨在黨員干部身上的體現,感悟到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加深了對黨和人民群眾的感情,牢固了人民觀。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去發現和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既增強了學生的幸福感、獲得感,又激發了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馬克思曾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決定著價值觀的生成、發展與實現,決定價值觀的走向。實踐活動既是大學生鍛煉、提高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又是培養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主要手段。做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既要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又要有良好的新聞工作能力。能力只能從實踐中來,高校新聞院系需要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優秀的新聞工作者要有飛毛腿、千里眼、順風耳。腳力是實現新聞真實性的基本功。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堅持新聞的真實性,需要學生走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現場,把實踐和基層當作最好的課堂,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才能使新聞作品中有人民情懷,憂人民所憂、樂人民所樂、感動人民的感動。眼力,即新聞工作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是新聞意識的基本要求,也是發現新聞、獲取新聞的基本能力。腦力,是進行新聞分析、當好社會瞭望者的必備能力。筆力,則是使作品“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內在力量,是使人民看得懂、聽得明、喜歡看、喜歡聽的基本能力。這些能力無一不是從實踐鍛煉中得來的。
新聞專業的學生要進一步加大實踐力度,從課堂練習到課外體驗,從學科作業的完成到社團活動的參與,從假期見習到媒體崗位鍛煉直至專業實習,都是新聞能力培養的不可缺失的環節。“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④因此,加強實踐環節,既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新聞操作能力的要求,又是他們深入體會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要求。
師高弟子強,嚴師出高徒。培養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需要老師的率先垂范和嚴格要求相結合。“師高”,應該是老師的道德品行高和學術水平高。新聞專業老師的傳道應該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之道,這就需要新聞專業的老師自身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自己的行動,自覺向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培養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需要新聞院系的領導、老師嚴于律己,率先垂范,在教育教學和新聞實踐活動中自覺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行動。因此,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成為高校新聞院系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高校新聞院系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習教育活動,尤其是當代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習,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教師的大腦,讓老師們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真學、真懂、真用。只有老師們樹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傳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時才會成為他們教書育人工作的自覺。只有教師們真信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時才會有底氣,才不會理屈詞窮,才能獲得良好的教書育人效果。同時,培養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還需要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師傅”身先士卒,為學生提供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新聞行為的榜樣,對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起到成風化人的作用,要防止學生在校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到了新聞崗位卻被眼前的事實所否定。做到這一點,需要新聞行業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習、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新聞工作者的大腦,指導其行為。
嚴是愛、松是害。人的身心發展的方向和水平,主要取決于后天的影響和教育,人的良好身心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正確的世界觀的確立,都是在教育者嚴格要求、熱情關懷、精心教育下形成的。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的思想潮流、文化在高校校園內交鋒交融,蕩滌著師生們的心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激烈地進行著。曾經一度,一些西方資本主義新聞思想橫行于高校校園,侵蝕著新聞院系師生的大腦。今天,要培養大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一是要嚴格要求學生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積極吸收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熏陶,堅決抵制錯誤的新聞觀,防止西方資產階級錯誤的新聞觀的入侵。以“拿來主義”的態度對待西方新聞觀,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吸收改造為我所用,反對不顧國情生搬硬套,認清其本質,肅清其流毒。二是要勇于、敢于指出學生中錯誤的新聞觀,幫助學生認清哪些是不適合中國國情的錯誤的新聞觀,糾正學生錯誤的新聞行為,防止錯誤的新聞觀在校園里漫延,從而營造良好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傳播氛圍,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注釋:
①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434.
②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438.
③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839.
④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840.
(作者系綿陽師范學院傳媒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