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凱
(西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金融集聚化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影響機制探究
胡凱
(西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絲綢之路經濟帶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而當前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政策帶動下,迎來了新的生機。在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過程當中,應該找準著力點,促進沿線城市優化自身的產業結構,進而提供更多良好的金融產品,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文章以金融集聚化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影響機制進行研究。
金融集聚化;產業結構;金融機制;金融產品
中國的東部地區依靠沿海的便利,其經濟的發展在近四十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比較遲滯,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帶動下,其產業布局有了一定程度的轉變。而近年來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逐漸形成,國家的相關扶持政策也逐漸跟上,對于絲綢之路沿線的地區,其經濟帶的產業也產生了積極的帶動作用。當前絲綢之路沿線的地區主要的產業類型還是集中在能源類的產業,沒有真正意義上打破傳統的產業格局單一化的狀況。因此,如何推進金融集聚化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積極影響,則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在開發過程當中需要注重的一個主要方面。合理的產業布局將會帶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發揮出其規模效應,而金融集聚化其本身就是對產業布局進行優化調整,推進絲綢之路優勢產業層次劃分和布局上的合理化,讓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局部和整體的產業發展關系得以協調,避免絲綢之路產業布局出現同質化,最終使得整個絲綢之路產能得到優化配置。從全局的角度上看,絲綢之路經濟的發展,必須和金融集聚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讓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世界經濟新版圖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聯系亞歐大陸各個國家之間的一個經濟合作板塊。當前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古代的絲綢之路之前存在空間上的聯系,可以視之為中國境內的新亞歐大陸橋和沿線的區域。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以古代的絲綢之路綜合交通作為重要的交流基礎,以絲綢之路沿線的城市作為主要的站點,以此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國際區域貿易發展,以及各類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于整個亞歐大陸區域經濟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推動亞歐大陸經濟區一體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對于亞歐大陸的經濟發展形成了新的動力。當前現代化的產業發展主要是依靠物流供應鏈條相關管理和服務作為基礎,其主要還是采取產業集聚的方式進行發展。這種產業集聚的方式也稱之為產業集群化,而產業集群化發展,其本身也是金融集聚化的一種重要的體現。因為只有金融資源的集聚化,才能夠推動各類生產資源的集聚發展,從而讓經濟產業的產能更加集中和優化配置。
在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過程當中,只有通過供應鏈條的優化以及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才能夠讓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產業更具備效率,從而推動整個現代化的產業結構的形成。因此,依賴于物流供應鏈條、產業集聚化發展,金融集聚化也成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影響力量,其也是發展絲綢之路第二和第三產業的重要支持和推動力。只有金融集聚化發展,絲綢之路的現代流通服務業才能夠不斷發展起來,形成產業鏈條,并且通過金融集聚化推動現代物流服務業和相關貨物貿易的聯動,進而形成絲綢之路全新的產業格局,讓絲綢之路的經濟帶發展更加有序化和積極化。依靠金融集聚化的發展,能夠促進絲綢之路現代化交通物流體系的形成,從而形成更加暢通的絲綢之路國際物流渠道,讓相關的資源能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進一步促進絲綢之路的交通更加便捷,帶動絲綢之路沿線的地區和國家的合作,從而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因此,在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過程當中,注重對金融集聚化發展的推動,能夠有助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絲綢之路的緊密結合和地區合作水平,都跟金融集聚化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
從當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產業格局轉變的趨勢,以及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方向上看,絲綢之路經濟帶需要按照現代化的產業發展關系運用好金融集聚化的工具,從而推動整個地區的產業優化配置,特別是現代化的物流業和現代化的商貿業,都需要金融集聚化進行推動和發展,才能夠有充足的資金資源給予支持,推動自身的快速發展。金融集聚化對于各類產業的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如果金融資源過于分散,這無助于絲綢之路上的相關產業積極發展,其本身需要將所有的金融資源,投放到更需要金融支持的產業,才能夠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產業優化布局。因此,探索金融集聚化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模式,則成為優化金融集聚化在絲綢之路上的積極影響的一種重要的路徑。從實際的運作上看,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金融集聚化發展主要是包括以下模式:
首先,金融集聚化是以互動的模式推動產業的優化發展。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沿線的城市,不能夠簡單地復制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樣,其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能依靠單一的金融投資或者是大規模的單筆投資來推動自身的發展,其需要通過匯集金融資源,加強不同的金融資源之間的互動,推動產業的優化發展。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心的城市而言,要在新一輪中國的經濟深化改革當中把握轉型時機,特別是把握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有利契機,推動自身的優化發展,就需要增強金融集聚化的互動性。通過這種產業與金融資源的交流和互動,從而優化產業發展的模式和運行管理的方式,推動區域產業格局的優化。這對于絲綢之路沿線的城市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其金融資源在投資的過程當中得以聚合和交流,才能夠讓高端的制造業和現代化的服務業商貿業之間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現代化的產業集群,因此,金融投資應該密切地互動交流,避免重復投資導致金融資源的浪費,提高投資效率和降低投資成本,推動金融投資格局的集群化。
其次,創新金融集聚化的發展方式。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的中型城市在發展自身產業的過程當中,其會受制于城市的產業發展規模,所以其金融的集聚化發展應該根據城市的發展水平,從而更好地匯集更多的金融資源,支持中心城市的發展。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各種城市的主要產業有所不同,應該對于金融集聚化之后的投資,以及金融資源的集中形式進行創新,形成更好的金融鏈條,從而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產業集群優化發展。特別是要幫助相關產業,促進形成“微笑曲線”的兩端,提升自身產業的附加值,這些都是需要通過金融集聚化創新自身的模式來實現。特別是金融集聚化不應著眼于產業發展的本身,而是應該根據產業相關的經濟鏈條,對于其經濟功能進行調整,尤其是配套的物流以及供應鏈條的,提升上應該給予一定的支持,才能夠促進產業集聚化發展。以良好的物流和供應鏈條服務支持相關產業的發展,對于金融集聚化而言,就需要進行全局考慮以及創新自身的形式,才能夠讓金融集聚化發揮出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所以綜合上述的分析,金融集聚化在絲綢之路上發揮作用的功能模式,主要是以互動和創新兩個大方面為著眼點,要從全局出發,幫助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中心城市完善自身的產業結構,幫助絲綢之路經濟帶發揮出其應有的經濟積極作用。特別是金融集聚化應該充分地考慮各個產業環節之間的聯系,尋找到全局發展的著力點,推動金融集聚化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積極影響。實際上對于金融集聚化之下的絲綢之路發展,不應該僅僅只是發展傳統的優勢產業如能源產業,而是應該從全盤考慮,幫助絲綢之路經濟帶發揮出其應有的積極作用。這就需要金融集聚化發展的模式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依靠中型城市作為核心帶動周邊城市一同發展。點面效應作為主要的經濟發展模式,形成以點帶面,進而推動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濟發展。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其最主要的核心,是交通之間的互動以及相關供應鏈條的連接,這些都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金融集聚化發展的著力點,就應該從全盤考慮,幫助絲綢之路經濟帶各項經濟功能的良性循環,尤其是傳統的西部地區其交通和運輸供應鏈條上相對不是太發達,這些都需要通過金融集聚化進行引導和優化,從而形成“一強多優”的局面,帶動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沿線城市的產業格局優化發展。通過這些金融資源的融合與帶動,進而形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自身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而溝通中亞和西亞乃至于歐洲各國的供應鏈條。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而言,這種發展是需要從絲綢之路的歷史以及現實的狀況充分考慮,開拓出一條真正屬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金融發展之路,因此,要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產業和相關的經濟需要,在金融集聚化發展過程當中找準著力點,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有序發展,因此從實際出發,金融集聚化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發展的主要著力點,有以下方面:
首先,金融集聚化應該幫助歐亞大陸打通現代化的交通網絡,因為只有現代化的交通網絡,才能夠幫助金融集聚化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產生更加積極的效應。現代化的交通對于金融集聚化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金融集聚化是將相關的金融資源匯集之后投資進入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而實際上金融集聚化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產生良性效應,離不開良好交通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金融資源的集聚,首先要體現在對基礎交通設施的支持上,只有通過網上的交通網絡,才能夠讓絲綢之路經濟帶,不斷地發揮出其溝通歐亞大陸的重要作用,進而讓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歐亞大陸走廊的重要經濟核心。金融集聚化應該會以及各種交通相關的金融資源,集中全力的推動絲綢之路上現代化交通網絡的形成。成熟的鐵路和公路運輸、加強路網的通行能力,對于客流或者物流而言都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而且在航空運輸方面也應該開拓更多的航空運輸產品,幫助相關的國際商品,能夠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有序流動,保證時效性。金融集聚化的發展也在于讓各項投資到交通上的金融資源能夠匯集到一起,真正意義上推動歐亞地區的經濟交流和文化交流。各項關于交通的金融投資應該在金融集聚化的視野當中匯集到一起,從而形成合力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有序發展。
其次,金融集聚化應該在產業優化集群上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從傳統的角度上看,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沿線中心城市,其主要的產業都是集中在能源產業也就是第二產業當中的工業,但是在農業以及現代服務業上相對比較薄弱。由于天然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西部沿線地區并不利于發展第一產業,但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理念下現代化的物流服務業以及高端的服務業都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因此只有幫助絲綢之路沿線中心城市優化自身的產業結構,以金融集聚匯集金融資源的方式,幫助沿線城市不斷地調整自身的金融結構,才能夠更好地幫助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健康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應該注重對金融資源的匯聚,集中到優勢產業和急需發展的產業上,要通過產業之間的互相帶動,以優勢產業帶動新興產業,才能夠讓產業結構不斷趨于合理,進而更好地把握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有效契機,推動自身的快速發展。
比如現代化的物流服務體系,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而言,是僅次于交通網絡的完善和形成。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在金融集聚化的過程當中,應該加大對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的金融投入,幫助現代化的物流產業不斷發展。尤其是對于傳統的運輸和倉儲類的行業,應該進行改革。通過進一步地推動自身的運輸和物流行業的良性發展,為運輸和物流行業的金融信息提供更好的保障,特別是在金融注入相關供應商的投資領域時,能夠幫助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礎建設過程當中,贏得更多的發展空間,特別是鼓勵這一類的供應服務商發展高端的服務業和先進的制造業,不斷地推動自身物流服務和物流產業的發展。這就對于物流服務商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可以發揮出金融集聚化的重要價值,此外,如與現代商貿流通業相配套的高端服務業等,都需要一定的金融信息進行支持。金融信息對于金融集聚化而言,有著重要的價值。而這一方面需要形成一個良性的金融信息平臺,通過金融機構信息平臺讓各類產業之間將金融信息互相溝通,幫助金融資源投資在最合適的產業格局上,這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城市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幫助這些城市優化自身的產業格局推動自身的良性發展,這都具備非常重要的價值。只有通過暢通的金融信息交流平臺,才能夠讓各類產業之間互通有無,避免產生金融信息壁壘,從而推動自身的不斷發展。
金融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重要介質,因此,提高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金融能力,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上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更好地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中心城市、國家的經濟發展,就必須重視金融集聚化下金融互聯互通的發展。特別是依靠相關的互聯網等現代化的技術,推動金融互聯互通,溝通金融信息。在短期內,絲綢之路經濟帶要提升在區域內的金融互聯網水平,特別是對于東北亞以及中亞國家,中國應該通過上海合作組織等作為主要的依托,形成區域性的開發銀行。形成開發銀行之后,金融信息的交流會更加暢通,而且金融資源的流動也更具備集聚化的效應。而且在形成區域金融合作機制的同時,應該引導中國具備競爭力的商業銀行進駐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國家和城市,提供更多的投資,如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相關經貿項目,都離不開金融資源的支持。因此,只有具備強而有力的商業銀行體系,才能夠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不斷發展。
中國還可以與俄羅斯等國家積極合作,形成上海合作組織的專門性賬戶,為中俄經濟合作提供更加充足的資金保障,而且也可以以此作為平臺提高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其他國家的金融機構的合作水平,推動人民幣結算的國際化。在西亞各國當中,中國已經逐漸產生了良好的金融影響。特別是在進入到2012年之后,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和阿聯酋等國家進行了溝通,形成了貨幣交換協議等,以此促進相關的雙邊貿易,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已經進駐到阿聯酋的首府迪拜,形成了國際化的金融中心。這對于絲綢之路金融發展集聚化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強化人民幣區域化的服務能力,能夠讓人民幣在金融集聚化當中發揮出更重要的核心作用。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過程當中,還應該從金融集聚化的角度出發,為產業鏈條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特別是不同的地區和國家產業的發展,應該有梯度性的轉移。人民幣的離岸結算等應該形成更大的規模,從而讓人民幣離岸貿易,成為一種國際上可以選擇的一種金融集聚模式。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化金融的視野下,應該從本質上加以明確投資方向,推動絲綢之路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金融集聚化對于其自身的積極影響。金融集聚化視野下,金融互聯互通需要通過實體銀行和網絡銀行等互動形式,以實體經濟帶動金融網絡的發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以互聯網作為基礎,特別是配合社交網絡、網絡客服以及搜索引擎等方式,降低市場中金融信息不對稱的程度,為資金供應和需求兩方面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以及降低風險和成本等,以此來消除非正式中介組織所存在的條件。以此更加便捷地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多種不同形式的產業發展。金融集聚化提供更加良好的金融服務,尤其是在無鈔支付或者是金融信息的獲取與分析等方面,以網絡金融平臺作為支持,從而推動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沿線城市的金融創新,這對于中國西部地區的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價值。而對于西北亞以及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而言,也是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只有在實體經濟和電子商務并舉的情況下,才能夠讓金融集聚化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界限,從而形成能夠適應國際發展趨勢的金融發展模式,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工具。
除此之外,還應該積極地推動中國的互聯網支付機構進入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當中。中國的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將成熟的機制引導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以此更好地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健康發展,特別是以第三方支付平臺成熟的技術發揮出其自身的優勢,主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互聯網金融支付模式,提高中國金融產業在絲綢之路上的影響力,而且也可以對跨境融資等模式進行規范化避免無序的條件下,應該鼓勵更多的投資模式進入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以此來提供更加充足的資金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健康發展。小額貸款和境外電子商務融資,應該通過相關的政策引導以規范的形式進入到絲綢之路的發展當中,才能夠更好地推動金融集聚化在絲綢之路上的經濟發展。特別是,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多幣種銷售等模式,都可以進入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以多元化的金融模式帶動絲綢之路上的投資更具備多種選擇,但是應該以相關的金融機構進行集聚和引導,形成相關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才能夠避免這種投資多元化陷入無序的狀態。
金融集聚化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健康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特別是金融集聚化能夠幫助絲綢之路經濟帶不斷地優化自身的產業結構,特別是帶動沿線中心城市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適應當前的世界經濟發展要求。金融集聚化能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更具備多元化和競爭性的金融產品,能夠幫助中國的金融產業更進一步地進入到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投資當中。因此只有不斷地推動金融集聚化方式的成熟和多元化,推動金融集聚化的發展,在條件和方式上更加成熟,才能夠讓絲綢之路經濟帶呈現出更加蓬勃的生機,吸引到更多投資者的幫助。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而言,金融集聚化應該不斷改良自身的方式,以此來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從而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這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而言,應該注重用好金融集聚化所提供的各項金融工具,幫助沿線城市和地區不斷地完善自身的金融模式,最終形成更好的經濟環境,為以后的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王新越,司武興,2016.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旅游合作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2]周霓,熊愛華,2016.基于面板數據的旅游經濟效應空間分異及優化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地理科學(2).
[3]任智勇,2015.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城市聯盟跨區域旅游協作機制的創新[J].中國商論(36).
[4]衛玲,戴江偉,2014.絲綢之路經濟帶:超越地理空間的內涵識別及其當代解讀[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
[5]吳樂,霍麗,2015.絲綢之路經濟帶節點城市的空間聯系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
[6]潘竟虎,胡艷興,董曉峰,2016.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差異時空格局演變特征[J].經濟地理(1).
[7]張婷,2015.絲綢之路經濟帶陜西段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經濟(6).
(責任編輯:C 校對:L)
F832
A
1004-2768(2016)09-0044-04
2016-05-30
陜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SXSK140038)
胡凱(1988-),男,山東青島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