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內外綠色經濟發展理論和實踐研究綜述

2016-04-12 04:01:36王興文高興國
生產力研究 2016年9期
關鍵詞:綠色環境經濟

王興文,高興國

(1.中共定西市委黨校,甘肅 定西 743000;2.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 蘭州 730070)

國內外綠色經濟發展理論和實踐研究綜述

王興文1,高興國2

(1.中共定西市委黨校,甘肅 定西 743000;2.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 蘭州 730070)

文章對近年來國內外有關綠色經濟發展的理論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重點關注國內外綠色經濟發展的實踐經驗總結。在構建綠色經濟發展理論框架的同時,指出了研究發展方向。

綠色經濟;理論;實踐;綜述

綠色發展是“十三五”中國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未來五年,綠色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色調。

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皮書》中,英國經濟學家皮爾斯首次提出“綠色經濟”,他認為:“經濟發展必須是自然環境和人類自身可以承受的,不會因盲目追求生產增長而造成社會分裂和生態危機,不會因自然資源耗竭而使經濟無法持續發展。因此,綠色經濟是從社會及其生態條件出發,以求建立一種可承受的經濟。”[1]從環境經濟角度對可持續發展的涵義及其實現途徑做了較為全面的論述,為綠色經濟研究奠定了基礎。

中國的發展是資源環境約束下的發展,然而,傳統經濟理論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都忽視了自然資源和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作用。研究綠色經濟將在理論上揭示經濟發展規模和速度與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了的關系,尋求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優規模和速度,實現可持續發展,從更高的層次上去探索人類生產、消費行為,從更高層次上提升對環境資源的宏觀控制和管理。

一、國內外綠色經濟發展的理論研究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海洋生物學家雷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一書,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驚世駭俗的觀點震驚了社會民眾。這部書中預言了農藥會對人類環境有極大危害,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可是這個觀點也遭到了當時來自各方的批評指責,由此是遭到了來自經濟部門的猛烈抨擊。當時的人們接受不了這個觀點,因為這個觀點與當時的主流思潮背道而馳。當時流行于全世界的口號是“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人類要征服和控制大自然,大自然是慷慨的,我們可以無休止的索取。可是,后來,得到應證。人類是多么的愚蠢,我們的許多活動不僅危機了許多生物的生存,也正在危害人類自身,從而引發了人們對工業發展給環境資源帶來破壞的深思。1972年是人類關于資源環境綠色反思的標志性年份,以丹尼斯為首的17人小組向“羅馬俱樂部”提交了《增長的極限》報告,該報告首開對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之先河,從而引發了人們對傳統經濟倫理和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反思。同年,聯合國召開了關于環境問題的第一次國際會議。會議通過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呼吁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子孫后代而共同努力;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皮書》中,英國經濟學家皮爾斯首次提出“綠色經濟”;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的著作是有關綠色經濟發展的,比如:赫爾曼·戴利的《超越增長》、艾爾斯的《轉折點》、霍肯的《商業生態學》、梅多思的《超越極限》、哈丁的《生活在極限之內》等。

可持續發展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中心議題,其中綠色經濟也逐漸成為可持續發展議題中各國政府部門、產業界以及專家學者探討的熱門話題。2009年夏季,全球矚目的達沃斯論壇在中國大連舉辦,世界500強和中國100強中的部分大企業以及在國內外經濟學界有影響的人士齊聚一堂,圍繞“發展綠色經濟:推動未來全球復蘇的契機”的主題開展交流研討,共同尋求擴大互利合作的機制和途徑,積極探索應對金融危機、發展綠色經濟、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和舉措。2009年12月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了世界氣候大會,192個國家的代表共同簽署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這是一次被稱為“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的會議。為了明天,為了共同的家園——地球,各國都提出了節能減排2020年計劃,倡導低碳生活。如中國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中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四十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百分之十五左右;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四千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

關于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研究,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張坤民寫的《可持續發展論》、陳耀邦主編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讀本》、李政道和周光召主編的《綠色發展》、劉思華的《綠色經濟理論——經濟發展理論變革與中國經濟再造》、魯明中和張象樞的《中國綠色經濟研究》等。其研究內容包括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綠色核算體系、綠色管理等方面內容。

總的來說,以上研究成果關于綠色經濟的思想體現在三個方面:

1.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間關系的研究。綠色經濟研究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對它的研究現在包括環境經濟學、生態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理論、環境友好型經濟、資源節約型經濟、循環經濟的取向和特征等等,在分析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上,第一種研究認為經濟與環境、資源三者是并列平行關系,重點研究三者之間協調發展的關系;另一種研究就是把經濟體系作為第一大系統,而資源環境只是它下面的一個子系統,資源環境會直接影響經濟。但是這兩種研究都沒有成熟的研究核算方法,來準確掌握資源環境作為經濟發展內在的變量,所以總是不能很簡單很快捷地把其納入經濟發展和增長一體化中進行研究和分析。這個缺陷形成一個結果就是,理論和思想上對綠色經濟很重視,可是在實踐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經濟、社會發展同環境、資源難以實現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綠色經濟發展的要素分析與傳統經濟增長理論分析的要素不盡相同。綠色經濟順應發展,對傳統經濟增長理論進行了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生態環境容量、資源承載能力和技術進步等要素分析,多角度全方位地評價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

傳統經濟增長理論包括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資本積累論”以及新經濟增長理論。傳統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哈羅德、多馬、再羅默、盧卡斯等共同鑄就了傳統經濟增長理論的著眼點:經濟是衡量生產和社會發展的唯一標準。在傳統的理論中,影響經濟增長的要素很多,有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直接因素包括:生產要素和資源的使用率;間接因素包括:技術和制度。但是傳統經濟增長理論分析出現了理論局限,把自然資源和環境排除在增長理論的經濟分析框架之外。

3.綠色經濟發展評價研究。伴隨綠色經濟思想的蓬勃發展,針對如何有效評價綠色經濟發展的問題,環境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者進行了長期探索,提出了許多方法,如生態足跡法、物質流分析法、環境資源協調度法等,其中較成熟的一個方案是1992年聯合國統計委員會修正的“環境經濟綜合核算體系”。這一體系正式提出了綠色GDP的概念。在各種綠色競價發展測算辦法中,環境經濟綜合核算體系是使用最為廣泛的。綠色GDP以國民經濟核算為基礎建立核算框架,把經濟核算與環境評估綜合在一起,適應經濟生活市場化的現實。但是,用綠色GDP來評價綠色經濟發展仍存在不足。一是綠色GDP核算成本時既使考慮要扣除生態恢復的成本,但沒有考慮自然增值和重新形成生態資源的生態價值和自然增值,其評價體系中過分看重經濟增長的因素難以改變;二是綠色GDP的核算思想決定了綠色GDP是GDP的減量因素,這與當前政績考核方式相沖突,難以推廣,也難以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環境和生態恢復的工程當中;三是僅僅應用綠色GDP來評價綠色經濟,還不能反映綠色經濟的全貌,如綠色經濟的發展的能力和發展度等。因此,要對綠色經濟進行評價,就有必要對綠色GDP核算體系進行完善和補充。更需要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動態分析,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和測算方法,建立一套由生活質量和社會福利主導的能更全面反映綠色經濟內涵與本質的綜合評價體系。

二、國內外綠色經濟發展的實踐

近年來,綠色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全球范圍內掀起了綠色運動的高潮,生態文明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綠色機構和組織在各國和各地區相繼成立。1994年俄羅斯率先成立了“國際綠十字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綠色組織,具有里程碑意義。綠色運動、綠色機構和綠色組織的發展,使人類的生活更加環保健康,人們都開始在價值觀念、消費心理、消費行為中重視回歸自然、保護環境;重視生活后質量的群體共識,形成“綠色消費”“綠色需求”的熱潮。1992歐盟委員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七的荷蘭人、百分之八十二的德國人、百分之七十七的美國人和一半以上的英國人在購物時會有意識地購買綠色產品,這充分表明人類的綠色意識正在加強。

1.綠色生產。綠色生產在具體實施時又被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要預防污染,反對先污染后治理。清潔生產的內涵包含了兩個全過程控制:生產全過程和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全過程控制。對生產過程而言,清潔生產從原材料和能源的選擇開始要盡量無毒無害,到產品加工完成離開生產過程所產生的廢物也要盡可能少對環境造成污染。對產品而言,清潔生產是指企業生產的產品從生產到使用都要清潔環保,直到產品報廢也要有利于回收和再利用。清潔生產體現了綠色經濟發展的要求,迫使企業節能、降耗,減少生產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

世界不少國家在改變傳統生產方式以防治污染時,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如廢物最少量化、無廢少廢工藝、清潔工藝等,但這些概念都不能確切地表達在生產全過程中進行環境污染防治的新思路。為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綜合采用了“清潔生產”來表征從原料、生產工藝到產品使用全過程的廣義的污染防治途徑。這一思想一經出現,便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和實施。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都把關注整個生態環境作為目標,重點研究和投資清潔原料、少污染、無污染的技術,并轉化成成果,投入使用,大力推行綠色生產。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戰略,就是全球環境與經濟要協調發展。1994年,我國就制定出了適合我國國情和發展的“中國21世紀議程”,把推行清潔生產作為我國環境保護的新戰略,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目前推行清潔生產的試點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已達24個。例如做得比較好的有北京、廣東、江蘇和云南等,從這幾個省市上報的情況來看,已開展綠色生產的企業已達上千家。實施綠色生產方案后獲得的經濟效益十分明顯,環境效益也十分顯著,COD(化學耗氧量)每年平均削減率達40%左右,廢水排放量、廢氣排放量、煙塵排放量每年都呈銳減狀態,其中工業粉塵每年減少達1 000多噸,二氧化硫每年銳減達35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每年減少達80 000多噸。綠色生產試點示范行業多達十幾個,包括化工、輕工、建材、冶金、鐵路、電子、航空、醫藥、采礦、電力、煙草、機械、紡織印染和交通等。

除了以上綠色生產項目外,目前,歐美一些國家正在汽車行業改變生產方式,重點是提高汽車的可拆卸率。據統計,按重量算,美國每輛車有七成的零部件可以重新利用,其回收率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美國全國有舊汽車零件回收商1.2萬家,年營業額達幾十億美元,盈利豐厚,德國包括寶馬在內的一些公司也正在致力于這方面的工作。

2.綠色企業。在溫特最有名的著作《企業與環境》中提到:“總經理可以不理會環境問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將來公司必須善于管理生態環境才能賺錢。”[2]這句話越來越得到應證。有關綠色企業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相繼產生了一些有影響的研究。研究都將“綠色企業”視為企業進化的一個新階段,即企業生產不斷改進技術、調整組織結構和戰略,實現廢物產生最少化、環境污染無害化、資源利用最大化,盡量減少對環境污染,使企業的綠色行動主要是從環境管理規劃、環境管理制度、員工的綠色教育和培訓以及生產全過程的綠色控制來進行和實施的。以日本本田公司為例,他們在十幾年的產品開發中意識到,使用天然氣做燃料,可以大大降低機動車的廢氣排放,環保又節約,所以該公司低公害環保型的汽車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企業和消費者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在逐漸提高。2007年發生在中國的“毒玩具事件”對中國的企業和消費者敲響了警鐘,恐怕以前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一只含鉛的小玩偶會對環境產生怎樣的破壞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綠色奧運”的口號則讓眾多奧運贊助商、供應商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是否夠“綠”,這一切,都導致“綠化”成為今后中國企業的普遍行為。國內學者也對構建綠色企業的途徑進行了相關討論,如李明陽、王曉光等提出的有效途徑:(1)以人為本,以人的教育推進企業綠色發展;(2)技術革新,以技術治理污染、預防污染;(3)推動企業認證,努力獲取ISO1400認證證書。

3.綠色投資。既然要發展“綠色企業”,世界各國政府、社會組織對投資于“綠色”事業的企業就要加大扶持力度和給予各種優惠政策,并進行各種獎勵。讓每個人都認識到“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美國政府大力提倡和鼓勵綠色投資,對綠色產品實行出口退稅政策;中國政府則把綠色企業戰略納入重點投資開發對象;日本政府提出的“綠化地球百年行動計劃”對綠色投資項目自貸款、出口政策上予以照顧。一些國家的資本市場也尤為關注環保、上市公司綠色投資傾向及其所產生的“綠色效益”等問題。瑞士政府就是最典型的,新投資傾向各種可生物降解或易于再循環的綠色項目,每年比重高達百分之七十。

綠色投資的重點包括:(1)綠色技術投資。隨著綠色經濟的發展,防治污染、廢物利用、能源節約這三大方面已形成龐大的全球市場,綠色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發達國家在全球綠色技術市場競爭中占絕對優勢,如德國的污染處理技術和風能發電技術,美國的脫硫、脫氨技術,日本的垃圾處理技術。(2)綠色產品投資。根據美國國際環保商業公司的統計數據,新產品中“綠色產品”的比重在1990年約為5%,到1997年提高到80%。近年來,歐美許多企業帶頭生產綠色產品,如德國的施奈德、格隆迪希等幾家公司聯手開發出一種“綠色電視機”。綠色產品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用,使得該類產品在全球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3)綠色教育投資。要引導國民的綠色需求,增加綠色消費,綠色教育是關鍵因素。推進綠色教育發展,是綠色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4)綠色城市投資。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典型的“綠色城市”,這些城市的能源消耗、環境保護、社會消費結構等,已處于一種較高水平的良性循環。其發展經驗是:結合城市發展基礎和自身特點,從城市規劃布局入手,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和淘汰資源浪費大、布局不合理、污染嚴重的行業和企業,使城市擁有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和廣闊的綠地。

4.都市農業。都市型農業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與傳統農業發展相比,其顯著特征是科技化、集約化、產業化。大都市發展的進程中,城郊農業與工業功能相互滲透與融合、農業發展伴隨著農業設施化、產業化、工廠化的趨勢,產業界限日益模糊,都市型農業便應運而生。都市型農業依托城市、服務于城市、與城市發展相互融合,本質上是具有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的一種新型現代農業形態,是體現城市總體功能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農業、高科技現代農業、觀賞農業以及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相結合而產生的一些新的行業發展形態,如生態觀光旅游、生態農業教育基地等,都是現代都市型農業的范疇。

都市型農業得到世界各國的推廣,結合各國實際,發展模式多種多樣。歐洲各國的主要模式是發展農業的生態、社會功能,美國主要發展農業的生產、經濟功能,日本、新加坡則是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兼顧。東南亞地區也是世界上生態農業發展較早、較快的地區之一,于1982年成立了區域性的研究機構——東南亞大學農業生態系統研究網,其研究重點主要是如何提高生態農場的生產力,強調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持久性和均衡性等。

中國當前城市化發展速度較快,但發展質量相對較低。從總體上看,中國的都市型農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都市型、現代化和高科技化特征尚不明顯。目前只有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和沿海一些發達城市明確提出和實施都市型農業發展的相關規劃。例如,上海市提出都市型農業發展戰略,初步規劃了十年時間,建設具有上海地域特征且與長三角城市群相匹配的現代農業。廣州自然條件優越,規劃戰略更加具體詳盡,根據自然空間不同的主產特點,劃分出觀光旅游區、農業主產區、特色農業區,這樣涉及距市區60多公里的各個鄉鎮,范圍廣種類多,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齊抓共管,花卉、水果、糧食、蔬菜、畜牧、塘魚、觀光休閑旅游共同發展。北京、天津、深圳等城市也相繼提出和實施了其都市型農業發展的策略。

5.綠色物流。綠色物流代表著21世紀物流管理發展的新趨勢。傳統物流作業環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綠色物流實現物流作業環節和物流管理全過程的綠色化。從物流作業環節來看,包括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流通加工等。從物流管理過程來看,改進物流體系,既要考慮正向物流環節的綠色化,又要考慮供應鏈上的逆向物流體系的綠色化。綠色物流不僅節約和降低成本,而且帶來了全社會的節能、高效、低污染,實現了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的統一。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重視物流業的國家之一,它將現代物流業作為帶動國民經濟的重要措施。美國在《國家運輸科技發展戰略》中規劃,到2025年“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運輸系統,其范圍是國際性的,形式是綜合性的,特點是智能性的,性質是環境友善的”。20世紀50年代,日本開始重視物流業,并向美國學習,引進先進物流管理經驗,在借鑒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體到物流過程的每個細節,如貨物在停留場所的滯留時間等,來減少物流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歐洲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重視現代科技對物流業的作用,研究物流供應鏈的管理,提高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溝通,減少無序物流對環境的影響。

我國隨著電商的迅速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改革新思維,引領快遞業綠色發展,推進去產能、降成本、補短板,通過科技創新和以政府采購、貼息、綠色產業基金等方式,支持快遞包裝循環固廢綜合利用和清潔新能源快遞電動車發展,鼓勵分質增值再生利用快遞包裝,促進綠色快遞業循環發展。

綜合以上國內外綠色經濟發展的實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發展方向:

1.要重視綠色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撐。實施綠色生產,發展綠色企業,要堅持科技創新。傳統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是一定時期內經濟發展的產物,當人們意識到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的矛盾沖突時,就需要新的科技來加以解決和推動,綠色經濟是工業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的歷史必然,它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的進步,而且可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使國家和地區經濟朝可持續方向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因此,必須始終堅持科技創新才能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2.產業生態化是發展綠色經濟的有效途徑。都市農業是產業生態化的孕育地,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工業和服務業也出現生態化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已有生態農業示范縣100多個,各種類型的生態農業試點已超過2 000個。我國《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1999)中,指出,要用5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中原大地山清水秀,抓好生態農業建設,基本實現產業生態化。環保產業和生態建設投資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的綠色發展,產業生態化是綠色經濟發展的基礎。

3.政府強力引導,依靠市場運作。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綠色消費已成為大眾的追求,綠色經濟具有廣闊的市場。綠色產品、綠色消費等適應了市場經濟的需要,引導著消費的趨勢;生態環境具有很強的“公共產品”特性,政府必須采取行動,強力引導,利用公共政策以及建立適合綠色經濟發展的市場機制,創造足夠的誘因吸引外部投資,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改善和保護當地生態環境。

綠色經濟的發展要遵循市場經濟原則,同時,發展綠色經濟需要政府的強力引導和支持,且政府引導應建立在促進經濟運行機制市場化、社會化基礎上。

4.政策法規是綠色經濟有序發展的基本保障。綠色經濟的發展涉及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都需要有政策規范其發展行為,才能促進綠色經濟的有序發展。2003年1月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為發展綠色生產提供了法律依據;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清潔生產審核辦法》、《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指南》、《清潔生產企業評價指標體系》。這些法規及配套政策是推進綠色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基本保證。

總之,當前國內外對綠色經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為其進一步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在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載體、綠色科技創新、綠色空間整體布局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索。綠色經濟沒有固定的發展模式,各國各地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地區的發展道路,而且,必須堅持的共同的基本原則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持續發展、人們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高。

[1]蘇立寧,李放,2010.“全球綠色新政”與“綠色經濟”政策改革[J].科技經濟與對策(8):95-99.

[2]《企業文明》編輯部,2004.盡快向綠色企業轉變[J].企業文明(10):3.

(責任編輯:C 校對:L)

F062.2

A

1004-2768(2016)09-0157-04

2016-07-01

王興文(1983-),女,甘肅定西人,中共定西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領導學;高興國(1963-),男,甘肅蘭州人,中共甘肅省委黨校黨建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領導學。

猜你喜歡
綠色環境經濟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環境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經濟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在线视频免费|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久久精品视频一|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性视频网站|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黄色国产在线| 亚洲自拍另类|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9啪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欧美日韩v|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喷水视频|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熟女日韩精品2区|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国产99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国产色网站|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人在线|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玖玖精品在线|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资源|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第一页|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色爽网免费视频|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极品av一区二区|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99re精彩视频| 中国精品自拍| 国内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黄网站欧美内射|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天堂成人在线|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国产区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