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24000)
邵曉明 ●
?
導學案與微課融合下的物理教學模式研究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24000)
邵曉明 ●
物理課堂教學中,實現導學案與微課的有效融合,可以讓微課變得更有意義,對實現物理教學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導學案;微課;融合;物理;教學模式
導學案是經由教師集體研究、集體探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編寫的,用于輔助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案,“微課”則是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實踐要求,將視頻作為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的某個知識點.作為新課程標準下出現的一種新型授課方式,以其簡短、有針對性的教學性質,迅速引起了教師的廣泛關注,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參與微課的興趣.
微課教學主要是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大大縮短了教學時間,但研究課題的針對性,使得教育教學效果大大增強.開展微課教學中,如何選擇有針對性和探討意義的選題,則稱為大部分教師開展微課教學活動中普遍遇到的問題.物理教學內容抽象、理論化,學生紛紛表示“太難了!”將微課的概念滲透到教育教學中,教師積極開展微課教學活動,就必須先運用導學案,充分發揮其優勢,選擇合理的物理探究主題,對選題展開集中的探討,從而加深學生對重要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長此以往,也可以讓學生形成物理思維.
現以教學“向心力”為例,開展本章節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應用了微課的授課形式.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向心力”相關物理知識,在開展課堂微課教學活動前,教師先深入分析和發掘教材內容,明白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目標,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初步確定研究主題的大概輪廓為“向心力”.物理教師組織其他同事對本章節教學內容進行研討,由各個教師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最終確定研究主題“向心力的來源”,即在剖析“向心力的來源”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受力分析,并能夠自主完成力的計算相關物理題.教師在開展微課教學活動時,引入研究主題,然后引出小車實驗.然后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受力分析,要求學生掌握方法和技巧,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
由此可見,傳統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經常出現泛泛而談的問題,教師沒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探討物理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理解物理知識上形成了非常大的困難.如何實現導學案與微課的有效融合,成為影響微課教育教學的目標的實現.
微課重在學生參與,教師主要是在確定探討主題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全程參與探究學習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課堂上,通過學生的參與,使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理解和認識教學內容,從而實現微課教學重要目的.導學案在物理微課教學中的運用,為發揮出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的重要作用,教師必須對學生參與微課的學生進行合理挑選,通過師生的共同探討,深入剖析微課主題,讓學生真正理解重要物理知識.
再以“向心力”為例,教師確定開展微課活動,為了提高微課效率.在開展微課教學活動前,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情況,合理選擇參與微課教學的學生.教師選擇學生,側重于課堂參與度比較高、比較活躍的學生,主要是因為這些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性更強.在具體施教過程中,教師引入研究主題“分析力”,教師點名讓學生回答“在水平面上,小車受的力有哪些?”學生根據自己對力的了解,得出結論:重力、拉力,教師補充性提問:“小車在水平面上,還應該受到什么力?”學生在教師的提示“水平面”,就可以得出正確答案“支持力”.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對研究主題“向心力的來源”進行深入分析,最終可以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由此可見,新課程改革下,要求課堂教學必須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微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由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得出結論,讓學生做“微課”的主人,就可以為開展微課教學活動真正目標的實現提供充分的保障.
導學案與微課融合下的物理教學,對教師、學生以及教學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和優化評價方式,可以讓教師更加重視微課,無論是選題還是教學都保持認真、負責態度.同時,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準確、全面的評價,可以及時了解微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調整微課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逐步提高微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讓學生可以真正從微課教育教學中獲益.
再以“向心力”為例,微課主題為“向心力的來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集中探討和學習了相關知識,明確了“向心力的來源”,及其相關知識.結束微課錄制之后,為了了解教學情況,教師對微課視頻進行回顧,從回顧教學過程中,明顯可以看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學生的學習狀態,最后運用測驗和專題探討的方式,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主解決問題,從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對微課教學進行準確、全面的評價,針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提出改進意見,并且對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和肯定,讓學生從學習物理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微課活動可以順利開展.
由此可見,微課作為教學形式的一種,以時間短、討論問題集中的形式展開,其優勢在于學生可以進行回顧性學習.為了確保學生掌握的知識全面、準確,對參與微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必須應用科學的評價方式,保障微課教學的有效性.
[1]羅天蘭,王忠華. 微課的研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綜述[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 2014(07)
[2]楊國靜,樂平平. 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模式研究[J]. 學周刊. 2014(13)
G632
B
1008-0333(2016)29-0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