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源
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體態語課程設置的重要性
□楊華源
目前大多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不太重視體態語課程的設置,在與有聲語言和內在素養的提升上沒有達到和諧,使很多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上鏡效果不盡如人意。多媒體時代是眼球經濟,只有體態語與有聲語言相結合、視聽和諧統一,才能更好地把信息傳達給受眾。本文認為,高校教學改革應加強對體態語的關注,使學生了解體態語的重要性,從內心主動接受體態語,并改善自己的主持形象,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體態語;主持人風格;上鏡;播音與主持
體態語又稱副語言,通常也叫做“肢體語言”,是運用身體的動作來表達自身情感、說明意向、交流信息的溝通方式。
比起聽廣播,人們總是更喜歡看電視,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廣播只與受眾進行聽覺的交流,而電視則通過視覺和聽覺共同服務于受眾。在當今的網絡時代,電視節目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覆蓋面不再僅僅局限于電視信號,而是擴大到網絡。琳瑯滿目的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也勢必會對受眾產生引導性的影響。主持人得體的、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同他的有聲語言一起向觀眾傳達信息,更有利于提高觀眾對信息的接受程度。不僅如此,它還能提高觀眾的語言應用能力和電視藝術審美能力。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播音主持體態語的特點就在于能夠提升個性,加強表達;渲染情感,增強感染力;調節氣氛,化解尷尬;提高接受度,實現信息有效傳播。
目前,全國高校中開辦了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校,一定開設了有聲語言的相應專業課程,卻很少開設非有聲語言的體態語訓練。即便開設了非有聲語言的體態語訓練,也大多只在低年級開設,課時學時較少,且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通常為身體素質,再摻雜一些舞蹈和模特訓練等。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體態語訓練方法要有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和理論性,但目前各大高校還沒有針對這個專業編寫的體態語訓練教材,學生也沒有正確的體態語學習意識與方法,不能及時提升相應技能。殊不知,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體態語即副語言教學,與有聲語言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合力構成完整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課程體系。當然,如果沒有科學、系統的體態語教學體系,就會導致學生專業技能的發展不均衡,臺風不正、上鏡整體效果不佳,影響節目質量。
(一)體態語同主持個性與節目風格相輝映
具有代表性的主持人在電視上的一些體態語已經深深烙在觀眾的心里,也在慢慢地影響到觀眾的生活交際。現在很多主持人為了讓電視機前的觀眾能夠記住自己,便在電視節目上除了用幽默詼諧的話語外,還加上了為配合節目風格和自己個性而設計的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體態語來展現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李詠就是一個標志性的例子,他在綜藝節目《非常6+1》中表現出了自己超人的應變能力,說話干凈利落,思維迅捷縝密。他的體態語動作幅度大、夸張、手勢運用多,在節目中最常用的一個手勢就是伸出小拇指、大拇指、食指,彎曲自己的中指、無名指,這個手勢如今已成為了一個婦孺皆知的符號,既體現了李詠豐富的主持人舞臺專業素養,又展現了自己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一面。如今人人只要一提到《非常6+1》就會想到這個手勢,它代表著非?!?+1》,也代表了李詠。李詠的另一檔節目《幸運52》,在國內也是一度火爆的綜藝節目。李詠在節目中每讀完一張卡片后,就會將手中的卡片飛至觀眾后方,這成為這檔節目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幕,也成為李詠的又一代表性動作,使大眾在看到這一動作時便會聯想到他。
體態語可以幫助主持人在臺上樹立自己獨有的形象符號,也可以幫助主持人展現自己的個性魅力。例如益智類節目《開心辭典》中的王小丫,每次說到請聽題的時候,就會同時舉起右手,向著需要答題的選手表達“請”的意思。規整的動作配合著現場的音樂效果,使得現場觀眾的心思立刻從對話中跳到了一起思考問題的環節,形成共鳴。這樣一個簡單的體態語言,很容易就給王小丫定義了敏銳、知性、沉穩的主持特點。和王小丫同樣擁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水均益,在主持節目時,經常用力地點頭,體現出了他的自信,也增強了觀眾對節目的信任感和交流感。綜上所述,主持人的體態語運用是主持人展示個性、節目形成風格的重要因素。
(二)體態語同電視構圖相協調
電視的普及使主持人要通過電視媒介傳遞信息完成工作,主持人的一切語言主要通過視覺和聽覺與受眾搭建交流平臺,主持人的工作環境受到電視特性的制約。因此,電視節目主持人在鏡頭前工作時,除了要保證有聲語言的質量外,還要考慮視覺信息的傳播效果也就是電視畫面的質量。在全景鏡頭中,由于鏡頭距主持人較遠,主持人要全身入鏡。除特寫鏡頭外觀眾不易觀察到主持人的眼神,因此眼神運用較少,手勢語的運用少但幅度大,更多要注意體態語的運用構成最佳的主持人的整體形象。在近景鏡頭中,觀眾能觀察到更加細小的體態語動作。畫面中的主持人應適當加入眼神,手勢語幅度相對全景較小。另外,主持人的身體會根據需要傳遞的信息內容及鏡頭方向做出相應的調整,如利用前傾來稍微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三)不規范體態語的“反作用”
由于主持人在電視鏡頭前工作,所以所有的言行舉止都會被鏡頭放大化。這就要求主持人在出鏡中應該時刻使用合理規范的體態語,使有聲語言與體態語有機結合。主持人并不是沒有節制、沒有目的地運用體態語越多越好,越繁瑣越好,也并不是長相出眾、聲音獨特就能主持好節目。主持人不是選美,我們有時也會看到一些長相出眾,但肢體不協調、手勢夸張奇葩、表情眼神飄忽不定、儀態不美觀不大方的主持人。這樣的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會給人以做作和不夠專業的印象。比如在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常常面帶微笑主持節目,而這種微笑如果自始至終存在,毫無變化,與所說語言的情感不相符,人們甚至可以懷疑主持人微笑的真誠。而那些毫無章法、隨心所欲的體態語言更是不顧及觀眾存在、不尊重觀眾的表現。
為了更好地培養播音主持人才,更好地服務播音主持事業,高校應重視開設除有聲語言專業課以外的體態語課程。首先,主持人專業體態語課程與形體課程不同,應著眼于提高學生對形體藝術的審美品位,從而增強學生對自身體態語的感受、表達、創造和應用能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儀態和舉止,提升鏡頭前的狀態,優化傳播效果。其次,應把體態語教學與有聲語言教學緊密結合,形成統一豐富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有必要提高學生的肢體表達能力,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一名好的主持人可以在舉手投足間向觀眾展示自己積極向上的一面,給人以如沐春風的感覺。鏡頭前,主持人的體態語所傳達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他們的每個微小動作都會被清晰放大化,即刻反映主持人的立場、心態、理念等,這個時候主持人的形象直接影響節目的質量。一名時刻保持微笑的主持人總能給觀眾留下良好的印象,微笑背后是一個人的綜合修養和人生態度。主持人良好的體態語表達應該是對生活充滿了熱愛的感情,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精神。從整體上看,主持人身體的各個部位動作應該是自然協調有美感的,舉手投足之間充滿情意。因此,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必須不斷提高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主動學習各方面知識、文明禮貌舉止,把提高內在素養與完善外部形象相結合,形成由內而外、內外兼修的良好氣質與精神風貌。
綜上所述,體態語是電視節目主持人傳播信息、與受眾互動的一個重要途徑。高校是培養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人才的搖籃,更應明確其重要性和影響力,科學合理地開設體態語課程,使學生更好地吸收相關知識,并熟練運用到上鏡實踐當中,使我國的播音主持藝術事業更上一層樓。
1.王朝彥.主持人語言藝術[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2.肖沛雄.節目主持人語言傳播藝術[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
3.宋昭勛.非言語傳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黃淮學院文化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