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認為,在曼谷只有玉佛寺值得一看,那就大錯特錯了。在全泰國,歷史最為悠久、容納最多佛像佛龕的寺廟,其實是與大皇宮一墻一路之隔的臥佛寺。在這里,你將看到泰國最多的佛龕集合的驚人景象。
在建造年代上,臥佛寺比大皇宮更為古老。這座寺廟建造于艾尤塔雅時代,而大皇宮始建于曼谷王朝初期,相隔近一百年的光景。雖然這座寺廟屬于前朝,卻深得曼谷王朝帝王的喜愛。1793年拉瑪一世下令重建臥佛寺,于1801年完成,僅僅十三年光景,拉瑪三世又下令重修,把大雄寶殿、方位殿及講經樓都拆了重建,再加蓋兩座塔及臥佛殿,花了17年才完成,拉瑪四世時,再添一座塔,便持續這個狀態到現在。如今,臥佛寺占地80平方公里,容納了超過千余的佛像佛塔。這些佛像的最外層,是由來自于中國的守衛神像守護,游客必須經過重重門檻,才能一睹臥佛的風采。
值得注意的是,在臥佛寺內,一種身高5米左右的尖塔,有近百座之多,它們被稱為Phra Chedi Rai,多數是為紀念已故的王室成員而立。其中埋葬有王室成員的骨灰盒。這種體積不大的紀念塔的建造,最早可以追溯到拉瑪一世期間,拉瑪一世建造了四組這樣的尖塔,每組四個。而在拉瑪三世時期,一共建造了71座這樣的Phra Chedi Rai。
臥佛寺有一系列之\"最\",其中最令人嘖嘖稱奇的,便是全泰國最大的臥佛像了。這座臥佛像建于拉瑪三世時期,臥佛的姿態取材于佛經中,佛祖即將進入涅槃輪回的臥姿。塑像整體高15米,長46米,巨大的佛像頭部重量,都由支撐頭部的佛手部分承擔,其設計可謂是巧奪天工。在佛像周圍還有108個銅缽,象征著佛祖的108個吉祥化身,同時也作化緣之用。
臥佛寺至今仍有一所泰國古典按摩學校,招收國內外學員,培訓古式按摩術。在大雄殿外,欄桿的柱子之間,共有154幅以大理石雕刻的\"拉瑪堅\"故事浮雕圖案,有很高藝術價值。臥佛寺大殿走廊的柱子上、墻壁上及各佛殿、排亭中也都刻有很多碑文。這些碑文,是在三世王時刻成,其內容有建筑、歷史、佛史、醫藥、格言、文學、地理、風俗習慣等,被稱為\"泰國的第一所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