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機構投資者》雜志舉辦的2015中國優秀賣方股票分析機構年度評選中,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CICC)獲得中國研究團隊評選的第一名。中金公司在此次的評選中總共占據18個團隊席位,與去年相比少了7個,但仍比今年排名第二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多出3個席位,瑞士信貸去年從第四躍升至第三后,今年再進一步,名列第二。
美銀美林證券(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團隊總數比去年減少了一個,排名下滑一位,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并列第三位;摩根士丹利去年排名第五,今年新入選5個團隊,總數達到13個。去年排在摩根士丹利前面的是瑞士聯合銀行(UBS),盡管他們今年入選團隊總數增加了兩個(共12個團隊),但排名卻下滑至第五位。
入選團隊共有101家分析機構,其中包括首次入選的25名個人分析師。他們在各自研究領域都取得了矚目成果。
中國從出口驅動型經濟轉變為消費驅動型經濟的艱難轉變,已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做空的市場。2015年夏季股市崩盤時,這一點尤為明顯——6月中旬至8月底,上證綜指暴跌40%以上——根據高盛集團9月初的一份報告顯示,央行花費了大約1.5萬億元人民幣(折合2350億美元)來支撐股價,才使這次股市崩盤結束。
對于中國股市未來的投資機會,中金公司北京首席經濟學家和研究負責人梁紅認為,“投資者應關注中國結構性改革機會或更高趨勢增長的行業”。這些類別包括:個人消費、金融服務、醫療保健、互聯網和制造業等。梁紅負責領導一個64人組成的分析師團隊,這個團隊負責46個行業的840家公司。
瑞士信貸中國研究主管陳昌華稱,仍對中國的長期增長前景保持樂觀的態度。他的分析師現在跟蹤420家中國企業(包括180家A股企業)——一年之前這個數字是300家。“我們基本上覆蓋了所有行業。” 陳昌華表示。陳昌華已經連續第四年獲得“投資組合策略”亞軍。“研究增加的大多數公司所在行業包括消費(必需品消費和可選消費)、生產資料、衛生保健以及技術硬件等。”
美銀美林亞太地區研究主管斯蒂芬·哈格蒂(Stephen Haggerty)報告稱,他們也增加了其研究人員追蹤的股票數量,包括A股和H股市場的15個行業中超過300支股票。“我們的中國股票市場策略師David Cui預計,市場仍將繼續震蕩。”他表示David Cui過去四年一直保持在“投資組合策略”組的冠軍位置,但今年后退至第三名。“相信較低的增長以及高水平、不斷上升的杠桿率,可能對中國的金融體系產生負面影響。”在香港工作的哈格蒂補充道,“在這種環境下,應關注國防、原子能、公用事業、服務(包括物流和旅游業)以及非大宗商品非金融大型國有企業等。”
摩根士丹利的亞洲和新興市場股票策略負責人喬納森·加納(Jonathan Garner)表示,投資者應該關注中國經濟的亮點。“確實,中國的名義GDP增長率放緩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盡管短期內我們預計2016年年中會有小幅回升。”這位在香港工作的研究人員表示,“過去四年,我們一直建議客戶關注信息技術、衛生保健和消費等所謂的‘新經濟’領域,而減持以前的 ‘舊經濟’行業,如材料、能源和工業等。盈利增長、股本回報趨勢和杠桿問題,都支持關注中國的新經濟行業而非舊經濟領域的說法。”
中金公司梁紅堅持認為,在近期,經濟放緩及其對全球其他市場的影響剛剛開始。“自2013年以來,美元流動性減少和中國國內需求減緩均為原材料價格帶來了壓力。”她表示,“我們認為,中國仍然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在重工業行業進行能力整合,然后供需可能會恢復平衡。2016年,中國的原材料部門可能會經歷更多的通貨緊縮和一定程度的能力降低。不過,生產者價格通縮的幅度明年應該會有所緩和。”
關于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估值,梁紅認為,很多人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勢頭抱有的悲觀情緒可能已經被市場消化掉了。“在全球范圍內,如果美國和中國明年繼續輸出通縮,表現最差的一方肯定不是中國。因為盡管人們的預期已經很低,但是政策施展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中金公司王漢峰認為,中國大陸經濟面臨的問題是結構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投資相關領域(原材料、能源、機械等)仍在因整體經濟增長的放緩而受創。我認為現在并非在這類部門建倉的時機。但行業領軍者以及廉價的估值已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這些會在其行業整合中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正在努力推進國企改革這樣一個現狀。”
毛軍華,王漢峰的同事,也是今年唯一一名同時榮獲兩個部門桂冠的分析師。2014年7月,他開始向投資者推薦總部位于香港的多線保險公司——中國太平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的股票。毛軍華告訴《機構投資者》,他從2012年—2013年就開始追蹤該公司股票。當時,該公司只專注于銷售額,并依賴于銀行保險渠道的低利潤業務,但如今公司已經成功重組,并開始側重于代理業務的發展。“我們認為,該集團能從無名小卒很快發展成行業明星,是讓我們將其作為中國保險領域首選股票的主要原因。”
毛軍華認為中國銀行業的整體情況尚不明朗。“盡管宏觀經濟穩定的跡象仍不清晰,但我們認為,減少實體經濟的產能過剩,主動對潛在的系統不良貸款進行處置,將成為2016年下半年銀行的主要催化劑。”毛軍華還補充說,投資者應關注中小資本銀行,因為“這些銀行在調整其資產和負債組成時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研究總監們也一致認為,消費性支出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指標。Chen Luo第二次斬獲消費者/非必需品消費類別第一名,并同時榮獲消費者/必需品消費類第三名。他認為,基金經理在挑選股票時應該十分謹慎,因為非必需品以及服務行業的零售商在短期內會繼續面臨挑戰。
美銀美林的朗圓圓首次獲得消費者/必需消費品領域排名第一,她一直推薦客戶購買中國最大的白酒生產商之一——貴州茅臺。到2015年11月中旬,這家貴州蒸餾酒企業的股票價格為每股215.11元,在12個月的時間里增長了59.2%。
“我們看好這只股票,因為該公司具有強大的品牌價值以及良好的贏得市場份額的能力。”工作于香港的朗圓圓表示。此外,貴州茅臺未來還可能從國有企業改革中受益,尤其是如果政府允許向公眾投資者開放出售更多股票。
不過,她對業內的其他企業持十分謹慎的態度。“中國消費者必需消費品領域將受到通貨緊縮環境的負面影響,這是中國經濟放緩,從而導致需求下降的結果。”朗圓圓認為,“大多數上市公司沒有定價權,無法從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中獲得收益。與此相反,價格競爭一直十分激烈,影響了收入的增長,也給利潤率帶來了壓力。”
第四年獲得互聯網行業冠軍的分析師梁偉亮,分析了其所在行業的綜合前景。“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范圍十分廣泛,從非周期性的游戲和訂閱到廣告再到商業都有。我們預計,無論處于哪個經濟周期,用戶活動都將有所增加。因此,其收入增長將繼續跑贏整體經濟的增長。”這位美銀美林分析師推薦的股票包括兩家手機游戲及相關服務供應商:網易和騰訊控股。
摩根士丹利的Jack Yuhin Yeung稱,汽車制造商的情況則完全不同。此次評選Jack Yuhin Yeung從汽車和汽車零部件領域的亞軍首次躍居第一。該位香港分析師認為,需求下降與宏觀經濟因素的關系還沒有其與買家短缺產品生產之間的關系密切。
“除了基數較高并存在宏觀不確定性,我們還注意到,中國增長放緩也是由于供需不匹配引起的——例如,轎車型號太多,SUV明顯不足。” Yeung表示,“規范發展將導致食物鏈中的供應商產生不同的表現。我們預計,具有競爭性產品組合的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將更勝一籌,尤其是SUV以及價格合理、性能優越的型號。”全國最大的SUV制造商、河北長城汽車有限公司是他熱捧的公司之一。
另一位首次榮登行業冠軍寶座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是孟余,他在能源領域的排名從去年第二位躍居冠軍。今年他最偏愛的企業是上海合成材料和樹脂生產商——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這位工作于香港的研究員解釋道,“得益于中國以市場為導向的油價調整措施,煉油業務可持續盈利,而由于油價低廉,化學品業務正在經歷重大轉變。”
然而并非每個人都對市場持樂觀態度。“我們建議投資者不要在這個時候增加對中國的投資。”侯延琨表示。他負責瑞銀香港公司的中國股市研究業務。“我們認為,摩根士丹利中國9.5倍的遠期價格收益率是十分合理的,在大多數行業中,持續大幅上升的預期都是渺茫的。”
但致力于消費者服務的醫療、保險、媒體、旅游等行業例外。侯延琨稱,瑞銀建議客戶關注這些領域內的增長型股票,盡管似乎它們都需要重新估值且流動性也較差。
“美國存托憑證也被忽視了。”他表示,“它們占了摩根士丹利中國指數的16%到17%,但目前大多數投資者都在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