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翠翠
【摘要】 素質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想象、判斷、創新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學生在面對任何挫折時都能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教會學生更多生存的技能。在小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我們要端正素質教育的思想,領會素質教育的深意,避免素質教育走入形式主義,在學校教育特色的基礎上,優化小學階段的課程設置,為學生多元化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倡導個性化教育。
【關鍵詞】 小學 素質教育 綜合素質 發展
我國素質教育的提出,旨在改善“以考試為中心,以成績為標準”的教育現狀,根據資料顯示:5-12歲是塑造人思維和心理品格的黃金時期,對人的各方面影響最為關鍵。因此,如果在小學階段能夠貫徹和執行素質教育,恰好能夠滿足學生生長的需要,素質教育已經為促進小學生能力和思維全面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一、素質教育的概念
在我國,素質教育的實施已經有三十多年,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教育教學面貌有了很大改變。自古以來,素質教育的思想一直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學習,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就將人的品德、修養、愛好等能力作為教育的重要方面。時至今日,素質教育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它不僅僅要提高學生的想象、判斷、創新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學生在面對任何挫折時都能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教會學生更多生存的技能。可以說,素質教育應該存在于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推行素質教育不僅僅是一種口號,應該作為一種實際行動貫穿到教育當中。
二、我國小學素質教育的主要問題
小學階段是我國素質教育工程的基礎階段,雖然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但依然有一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素質教育的推行,具體的講,我國小學素質教育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小學階段推行素質教育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對素質教育的認識不到位或歪曲,素質教育被片面的認為是涂畫、跑跳、演出等內容,沒有認識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發展的重要性,過于重視形式而忽視內容,導致小學素質教育要么淺嘗輒止,要么空穴來風,素質教育的效果也沒有落實到實處。其次,素質教育自實施以來,很長一個時期內都處于摸索的階段,在為小學生課業“減負”的過程中,又在擔心對小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夠,生怕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能得到鍛煉。因此,小學階段的課程設置十分復雜,除了常規的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之外,一些口語交際、書法、本土課程等都出現在素質教育的行列之內,正所謂過猶不及,名目繁多的課程設置給學生造成了新的課業負擔,并不能真正鍛煉他們的各項能力。最后,促進小學生的個性發展,也是素質教育容易忽視的環節。素質教育強調整體上的進步與均衡,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教育,千篇一律的要求和模式化的教學,抹殺了學生的個性與潛力,導致素質教育的失衡。
三、促進小學素質教育的策略
促進小學素質教育得完善,不僅是教育的責任,更是改善我國國民素質的重要手段:一是要避免素質教育走入形式主義的誤區。端正素質教育的思想,領會素質教育的深意,是避免素質教育走入形式主義的前提,素質教育是一種全面的教育,對“全面”二字的認識應到位,除了要確保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收獲之外,身心健康才是素質教育的落腳點。所以,摒棄那些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為素質教育多補充一些實實在在的內容,是增強小學素質教育活力的重點所在。二是要優化小學階段的課程設置。面對小學階段的課程的陳舊與繁瑣,需要在學校教育特色的基礎上,通過課程結構和內容的調整,為素質教育尋求更合適的補充。比如,以選修或活動課的形式,將一些有利于學生能力發展的課程加入到課程體系當中,既能起到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目的,又極大的豐富了我國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三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教育。小學階段的教育不是應試的工具,不是束縛學生前進和自由的繩索,應該為學生多元化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才能真正取得素質教育的成功。因此,個性化教育是素質教“求真”的一個要點,學生在各自的興趣、愛好上有所發展的側重,才能體現素質教育多元化的教育理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已經為教書育人注入了全新的動力,使得小學階段的教育變得更加繪聲繪色,極大的改變了小學生的精神面貌。盡管如此,素質教育的發展依然有很多現實的問題需要面對,這就要求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深入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與外延,將更多新的教育方法融入到素質教育當中,將素質教質教育落實到學生能力發展的實處,使他們成為素質教育的最終實踐者和受益者。
參 考 文 獻
[1]張玉清.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教育管理[J].吉林教育.2015(22)
[2]王雷.淺析小學素質教育推行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0)
[3]潘旭,張勇.小學素質教育中的善教育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