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建寧小學(222000)
滕士友●
?
滿足學生的心底的期盼
——打造學生喜愛的數學課堂
江蘇省連云港市建寧小學(222000)
滕士友●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過程應當成為學生數學情感、態度的養成、發展過程和數學價值觀的形成、升華過程.學生切實感覺得到數學是有用的,學習數學是快樂的,他才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期盼.引導和組織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自主積極的人人參與、始終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從而讓學生愛上數學課.
情境;經典;形象
有效的數學學習應體現為學生積極參與、人人參與和始終參與,開發每位學生潛力的課堂.然而真實的課堂上卻往往不盡人意,只有個別優等生學生能夠配合老師的教學思路完成教學任務,大多數學生課堂表現“無動于衷”好象一潭死水,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怎樣才能控制好這根調節器,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愛上數學課.
知識是具有情境性,而且是被應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動的部分產物,知識是在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產生的.——現代情境學理論
創造性處理教材、重組教材,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具有情境性、開放性,富有時代氣息,如小學數學12冊學簡單的統計表時,我就設計和指導學生:學生5人一組,“從電視和報刊等媒體上收集信息,對連云港地區的空氣質量展開調查,制作一份統計表,并分析這些數據能說明什么問題,從中可以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這樣設計改變了傳統統計教材的“古板”、“枯燥”的形象,讓學生學會根據調查統計結果,做出合理的判斷,對事物發展方向做出合理性預測.學生不僅覺得內容有趣,而且統計結果更有意義,每人都斗志昂揚,下定決心把調查統計做出來.
經典讓我們覺得獨特、意想不到、新穎.——卡爾維諾.
經典蘊含的數學思想,讓人聽了會終身難忘.課堂上適當的講述一些經典的小故事既可以緩解教學環節放松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又可以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感,讓學生感受數學家的數學思想.中國的“曹沖稱象”沒有稱能夠稱出大象的重量又不能把大象殺掉,曹沖用了數學轉化的思想.課堂上的數學知識從表面上看來是枯燥乏味,然而卻具有一種隱蔽的深邃的美,一種理性的美,只要能夠掌握并會應用,就能夠給人增添自信和力量.許多生活現象都蘊涵了數學思想,課堂上的經典聽多了,自然可以形成習慣,遇到問題加以轉化解決.如母親想知道自己嬰兒的重量就可以抱著嬰兒稱然后把嬰兒給別人抱自己稱一稱,在用抱嬰兒的重量,減去自己的重量就是嬰兒的重量.還可以根據空間的大小來擺放家具,讓家里顯得美觀又大方.
發展兒童的形象思維——《數學課程目標》
要搞好數學教學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由于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數學學習的“再創造”要求比其他學科高,致使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形象性.要求數學教師不僅要注意嚴密的邏輯性,而且善于運用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通過直觀性語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輔助來展開數學問題的思維活動.數學教學藝術的形象性,主要表現在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借助于比喻、類比、模擬、描繪等藝術手法,給學生以感性認識,使學生形成生動的表象或產生豐富的聯想,從而掌握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公式和定理;表現在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恰當地選擇各種直觀教具和教學手段,通過觀察實物、實驗、模型、掛圖,以及電化手段等,使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的特點和規律.如一年級“認圖形”教師出示自制的教具長方體像變魔術一樣從長方體的一面“撕”出一個長方形,幫助學生認識長方形,感受平面圖形面的特征,領會“形”與“體”的聯系.三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想想做做第2題:把文具盒放在桌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幾個面?處理辦法是:文具盒的體積太小,會干擾學生的判斷,就改為觀察一個體積較大的長方體.
我們主要的努力不應該僅用在記憶上,而應該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學校應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必須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蘇霍姆林斯基現在許多教師都在著力提倡探究式的學習,探究應首先表現為孩子們的思考與思索.《數學課程目標》明確指出,學生應“學會用思維的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是數學課堂應追求的主要目標,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不斷探索和去上的重要議題.吳正憲老師這樣說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笑過之后要有思考.”思考是一種激蕩,凝神是一種美麗,數學的快樂也正蘊涵其中.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同思同樂,共享生活的快樂.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如到銀行存款:小紅的媽媽有1000元錢,打算存入銀行兩年,現在銀行有2種儲蓄方法可以選擇:一種可以存兩年期,年利率4.68%;另一種是先存入一年期,年利率是4.14% ,第一年到期時再把本金和利息取出來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選擇哪種方法存款實際得到的利息多一些?還有商品打折等生活化數學問題等.“有價值”的數學應與生活密切聯系,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能使學生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在數學改革實踐中,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方法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探索和建構小學數學研究性教學體系,實施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積極探索“人人有價值的學數學”的途徑,從而有效地實踐“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揮情感的作用,創設有趣、和諧、合作、輕松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愛上數學課.
[1]王慧妮;打造數學高效課堂,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J]《中國數學教育》 2011年19期
[2]趙克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J] 《江蘇教育》2007年第4期 第40頁
G622
B
1008-0333(2016)23-0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