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宋俊蘇 成敦杰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3+4”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江蘇省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宋俊蘇 成敦杰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對職業教育顯然是認可度低,其處于劣勢地位是顯而易見的。“3+4”分段培養模式的出現,使職業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拓展了新途徑。然而,現如今“3+4”分段培養模式只是在起步階段,特別是在計算機應用專業“3+4”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鮮有成熟經驗可言。本文以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應用與鹽城師范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3+4”項目為例,探索和實踐這一教學模式,并通過“3+4”分段培育模式的實踐,就中職和應用型本科計算機課程的銜接談幾點看法。
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3+4”分段培養專業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強調的是以能力為本位,以IT行業的職業要求為標準,培養學生對應職業崗位必備的知識與技能,以滿足行業需求和學生終身的發展。在方法上,采用項目化、任務式等現場教學方法,創設具有鮮明職業特色的實踐教學環境,努力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具體來講,“3+4”分段模式的中職3年就是學生完成初中學業后,考進中職校學完規定的文化課程和專業理論與技能課程;本科4年就是學生取得中職畢業文憑后通過轉段綜合考核,升入本科階段學習4年,取得規定的學分,畢業發給國家教育部電子注冊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文憑,如學生符合授予學位條件,可以授予相應學士學位。與別的職業教育模式相比,“3+4”分段模式的招生要求要高,我們招收的學生有的達到了四星級高中的入學門檻,學生升入本科必須實行轉段考核。因而,社會對“3+4”分段模式的學生畢業后就業的認可度相應要高些。鑒于此,我們確立中職和高等教育段“3+4”應達到的培養目標,總的目標是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掌握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計算機數字媒體技術相關知識,具有較強適應性和競爭力的高級應用性技術技能型人才。其中階段目標:第一階段(中職),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既具有較好的文化科學知識和計算機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專業實踐技能,能從事圖片處理、動畫制作等方面工作的中級計算機應用型人才。計算機技能達到中級工水平。第二階段(本科),培養具備一定的數字媒體藝術修養,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理論和技術、網絡理論和技術以及媒體理論和技術,能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數字媒體作品制作、管理、展示等環節的實際問題,具有基本的綜合業務素質、較強的實踐、創新與知識更新能力,可從事數字媒體作品開發、內容管理、游戲開發、動漫制作、互動創意、數字影視制作、多媒體網頁設計與網站維護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數字媒體技術專門人才,取得數字媒體技術中高級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
1.重視文化課和專業基礎課程的開設是中職學校的主要任務
中職教育中大家普遍感到,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專業技能很不錯,但理論知識比較貧乏。由于此,他們一旦進入本科院校面對比較深奧的專業知識的學習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缺少了理論知識的支持,學生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深化會感到很難,對學生的專業水平進一步提升大有影響。因而,中職階段的課程開發中,就要十分注重文化課和專業基礎課,重視其的開發和教育,給學生今后的學習掃清障礙。
2.搭建中高職銜接階段一統的課程標準
中職和本科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有不少相交叉的內容,有些內容又是重復的,本科階段只是比中職階段學習得寬廣和深厚些。因而,學生升入本科,學習計算機課程,中職學生就會覺得這些課程似曾相識,沒有興趣去學。有鑒于此,“3+4”分段培育模式下,設置計算機專業課程,要在一統的大架構中進行課程標準的設置,搭建中高階段一統的課程標準,對中職和本科院校課程開發予以指導幫助。
3.課程內容上進行中、高模塊化設置
在計算機類專業中,采用模塊化設置課程的舉措,能夠將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分成許多個模塊。我們要秉承“寬基礎、活模塊”的原則來破除學科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中職和高等教育的課程以及教學內容的模塊化定位,如高級網絡管理人員這個崗位的培養,在課程的設置上就能按照“網絡原理——數據通信技術——網絡操作系統——網絡技術——網絡管理”一路走來,具體到實施這一課程,就要對靜止的教學大綱細化,將其化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計算機技術更新速度很驚人,有了模塊化就可以及時的將更新的內容適時的加入,強化各知識和操作單元的連貫和銜接性,進而達成整體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的銜接。
4.因材施教,學分彈性化
應用型是中職三年的專業課程開設的偏向,在這三年里,學生已然養成了本身喜愛的專業方向。這點和普教不同,普教學生一般到大學才能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因而,實施“3+4”分段培育的學生,因材施教是必須遵守的原則,而學分的實施又需要彈性化。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中高銜接項目要建立中職學校與本科院校一統的學分轉換和課程選擇機制,對不同學生個性差異予以兼顧,防止學生浪費時間和教育資源。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課程模塊,進而提升學習效能。學生如果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相關行業論證的專業證書或者在省、市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能大賽中獲一、二等獎的成績,就可以兌換專業課程的學分,這樣,就給中高職銜接項目的專業課程的有效銜接搭建了共享平臺,并通過建立一統的課程架構,進而給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結語】
實施中職與普通本科“3+4”分段培養,加強課程體系的有效銜接,可以實現本科院校師資、教學、專業建設、科研等方面的優勢和中職院校在技能教育與培養上的優勢的互補,并能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出經濟轉型升級階段緊缺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實現不同層次院校的專業建設和內涵發展的雙贏,從而打通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的阻隔,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