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海河小學 顧 標
?
小學作文教學的生命力在于“生本”教育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海河小學 顧 標
【摘 要】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是急功近利,學生缺少體驗、缺少真情,寫出的文章充斥套話。基于生本理念下的作文教學,在引領體驗、激發情感中產生活力。本文通過對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闡述生本理念下小學作文教學的意義,提出生本理念下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小學 作文 生本理念 生命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作文教學的不受重視、教學理念的偏差、教學方法的不得體,作文難教、作文難寫一直是困擾著語文教師的詬病,學生怕作文的現狀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的轉變。教師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以中考的評分標準去要求學生,學生為作文而作文,為文而造情,假話、空話充斥,毫無真情實感。
1.未能樹立生本理念
長期以來,“師本位”大行其道,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失,缺少觀察、想象、體驗,以致寫作自由度不高、作文興趣低下。教師受應試觀念的影響,功利性作祟,重寫作輕評價,學生不明白寫作的目的,將作文當作任務來完成,以致難以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
2.非智力因素受到忽視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重寫作技法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動機、情感體驗等非智力因素。學生對作文“恐懼”的原因就是缺乏寫作興趣,沒有興趣,在觀察中也缺乏細致、缺乏用心。
3.作文評價呈成人化傾向
部分教師憑借個人意愿隨意提高評價標準,以成人化的標準要求學生,讓學生淪為成人的“傳聲筒”。其實小學生的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練習,教師以中高考的標準要求學生,有點急功近利了。
學生是有思想、有個性的人,教師要引入生本理念,革除急功近利的做法,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培養寫話的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樂于書面表達,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1.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小學作文教學難以擺脫“師威”的困擾,學生亦步亦趨地跟從于教師,遵循“師講生聽”,“師布置生完成”的模式,教師越俎代皰,以自己的思考替代學生的觀察、思維、交流,以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學生。教師應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擺脫“引獸師式”的角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學生擺脫思維惰性,成為發展的主人。
2.有利于回歸童真
小學生的作文充滿童趣,教師若以成人化的標準去衡量學生,去呵求學生的作文,學生只去為迎合而說假話、套話、空話。兒童的表達難免顯得稚嫩,但卻是真情流露,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驗抒寫真情實感帶來的快樂,能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3.有利于使作文教學走向生活化
傳統作文教學中,作文教學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封閉的課堂冥思苦想,導致“無病呻吟”的現象普遍存在。生活為作文提供了源頭活水,喚醒學生的表達欲望,開啟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生本理念下的作文教學回歸現實生活,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生日常生活來開展作文教學。
1.關注個體發展,激發學生情感
(1)了解學生發展需求。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動機分為五個層次的需要,其中“自我實現”為最高層次的需要。當學生的作文受到表揚時,他們會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愉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所觀、所感、所想,抒發自己的情感,在交流中充分表現自己的想法。
(2)注重素材的積累。小學生的習作內容建立在寫作材料累積的基礎上,沒有素材的積累就會出現“空話連篇”的問題,導致“無米下鍋”的現象產生。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廣闊的社會,教會學生觀察,讓他們修煉成一雙慧眼。教師要鼓勵學生“行萬里路”,走近山川河流,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在觀察中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要抓住重點寫出特色,要能寫出自己的感想。
(3)激活寫作情感。“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寫文章要有感而發,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情感動態,引導學生真實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2.關注個性發展,鼓勵自由表達
(1)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機械模仿,以致“千人一面”的習作狀況,教師要關注學生志趣、性格、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差異,了解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需求,設計出適合學生發展的目標,實施差別化教學,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要創設情境,讓習作變為心靈的對話、真情的流露,讓他們充分展示個性,避免“以情造文”,讓他們形成獨特的構思、布局、語言、思想。
(2)鼓勵自由表達。命題作文中,學生嚴防跑題,往往不顧及興趣而苦思冥想,東拼西湊,應差了事。教師要打破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不拘于形式的約束,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教師可以將題作文改為半命題作文,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設計出具有時代性、新穎性、開放性的題目,能觸及孩子的心靈,引發學生的“興趣點”。如讓學生寫“我最崇拜的”,這個人可以是父母、同學、老師,甚至是媒體介紹過的英雄模范、時代精英,學生在生活體驗的基礎上,找出令自己感動或難忘的人物,寫下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實施多元化的評價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的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同伴,學生自己。由于小學生的語言積累相對薄弱,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話交流,引導學生運用簡潔的語言評價作文,捕捉作文中的閃光點,并找出不足之處。通過小組評價,在優美的詞句、段落處借鑒,在不足處討論,彼此分享,共同促進,能激發學生的評價興趣與參與熱情。
(2)標準的多元化。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不以“一刀切”的標準評價學生,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
總之,我們要樹立“生本理念”,改變作文主體失落的現狀,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學生體驗、學會表達,從而能激發學生的寫作需求、激活寫作情感,讓童言、童真、童趣在筆端自由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