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漣水縣河網中學 馮偉成
?
淺談作文創新教學
江蘇省漣水縣河網中學 馮偉成
【摘 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的主旋律,作文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培養出一代有扎實基礎、有創新精神、有開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當今教師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
創新發掘創意
著名的雕塑大師羅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前人說得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常用的選材立意創新方法有兩種:其一是發掘新的切入點也就是題材,寫別人忽略的或者沒有寫過的內容;其二則是要在傳統作文中善于推陳出新,即我們常說的“舊瓶裝新酒”,這樣的作文才往往會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新時代中學生的暑假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的征文可寫暑假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勤工儉學的,可寫利用暑假機會去學電腦,去旅游,在網上,在大自然中體驗一個書本之外的另類生活的……這些文章,可反映新時代中學生自強自立的嶄新的暑假生活內容,表現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探索欲望和廣泛的興趣愛好。
要寫出好作品,眼力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學生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更多的美。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對于愛好寫作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百字新事”訓練,即要在日常教學中要求學生們每天要寫百字關于日常學習、生活和見聞的小短文,以此來磨練學生們的文筆,這樣學生們在到了作為寫作過程中才不會覺得無話可說或者有極大的困難;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鼓勵學生注意對于優秀作文的積累,如抄寫或者剪輯一篇優秀作文,在后面加上自己閱讀的心得體會,提升自己的素養。這項訓練也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的閱讀習慣,不僅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范圍,也訓練了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寫作的能力。同時,選擇自己心儀的作家作品進行精讀也非常重要,大量閱讀,才能博采各家之長,才能知道如何超越,才能寫出自己有創新的文章,不至于停留在一種膚淺的水平上,或者是盲目地重復別人。我們努力培養學生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讓他們養成寫日記寫隨筆的習慣,多讀書多關心社會的習慣……除了多讀,還必須要勤于參加社會實踐,愛問為什么,永遠保持一種好奇心。對社會要有一種責任心,一種愛。
僅有眼高還不行,眼高而手低的人一般是寫不出好文章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不錯,但而今中學生寫作中卻有二個通病。其一話題過大,以至造成文章空洞無物,沒有個性,讀來枯燥無味;二是文章用了過多的敘述語言,這樣的文章感覺是過于平淡缺乏波瀾,沒有高潮部分而很容易使讀者感到枯燥乏味。所以針對學生們在寫作方法上的問題必須要做出一定的調整,教師要予以相關的指導,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在作文的選材上要引導學生選擇小切口,這樣才能夠體現出作者選材的細膩,也容易以小見大,把表達的問題寫清楚、寫深刻、寫生動,寫透徹。在語言應用上要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描寫,如白描、比喻、擬人等描寫手法;同時要通過多種角度來呈現如由遠及近、由小見大等,同時要抓住關鍵環節,盡量的把其突出出來,要有內容上的波瀾,這樣就能夠避免文章沒有重點、缺乏中心的弊端。例如寫勤工儉學,《賣報》就可通過自己第一次上街賣報這件具體的事,運用大量的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讓人讀來如同親歷,趣味盎然。此外,適當可運用對比,欲揚先抑,欲擒故縱,烘云托月等藝術手法,使文章一波三折,生動引人,并使中心更為突出。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大凡鮮活的、具有美感的文字總惹人喜愛,引人入勝;反之,那些陳舊的、缺乏文學性的語言卻顯得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同學們寫作時常常感覺語言平淡,缺乏文采。“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一篇沒有文采的文章自然難以獲得喝彩,“有文采”表現為用語生動、自然活潑,詞語豐富、運用自如,句式多樣、舒展靈活,意蘊豐富、意境深遠,善于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等。
皮日休曾提出:“百煉成字,千煉成句。”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總一定要引導學生留心生活,多讀書,多看報、多練筆,主義錘煉文章的語言。鼓勵學生積極,大膽使用一些語言技巧,使學生能夠告別千人一面的套路型,模式型作文,用鮮活的語言寫出充滿情趣、充滿生活氣息的好文章來。
新課標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首先應做到因地制宜,特色育人。讓學生走出校門尋“活水”,探索家鄉自然山水雋秀之美,神話傳說神奇之美,人文古跡滄桑之美,風景名勝開發之美,教師從中穿針引線,不盡“活水”自會滾滾而來。有效促進教師教學觀念、行為、效果三轉變。其次應做到因“材”制宜。如整體素質好的班級以開發作文精品為主,相對落后的班級則從開發想象力入手,分層教學,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在教學中發展到最佳狀態。此外,還應有效利用各種現有教學設施。如恰當運用電教手段,用投景儀教學看圖作文;用錄相機教學錄相作文;用錄音機訓練音響作文;在互聯網上訓練網絡作文等。
好文章并不會自己跳出來。靈感稍縱即逝,因此要加強感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我們可以創建校刊,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展示平臺,學生寫了好作品,就向校刊投稿。作為語文老師,給予有創意的指導,拓展想象,切合學生實際地激發學生的激情,培養學生寫作的習慣。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寫作環境。
總之,課程改革的浪潮一天高過一天,如何在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中真正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還需要結合學生的成長規律,結合作為教學的特點進行適當的引導,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們如何去選題、如何去使用語言,慢慢的引導學生學會寫作文,喜歡寫作,這樣學生們的寫作能力和作文能力才能夠獲得根本性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夠慢慢的養成。
【參考文獻】
【1】王艷超.語文課堂有效互動教學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2)
【2】朱嬉.創造力缺失:語文新課程實施中的核心問題【D】.浙江師范大學,2010
【3】劉雪峰.創新是永恒的主題——淺談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03)
【4】唐惠忠.材料新鮮受人青睞——中考作文創新寫作指導之二【J】.初中生世界,2003(36)
【5】張鳳平.點亮思想之光——談作文創新的誤區與矯正【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