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盱眙縣維橋初級中學 張曉琴
?
以生為本,提升初中語文閱讀素養的途徑
江蘇省盱眙縣維橋初級中學 張曉琴
【摘 要】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是提升閱讀素養的有效途徑。文章從注入生本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閱讀習慣,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以情感塑造人,體驗閱讀中真切感受;深入思考文本,養成熟讀精思的習慣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素養 教學
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對學生在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培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一時間段的語文閱讀學習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凈化美好的心靈,提升精神和人文素養。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初中語文閱讀素養,語文教學中應以生為本,把課堂的寶貴時間預留給學生,從聽說讀寫的某一方面入手,帶動其它幾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
灌輸式教學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很多人提倡對學生進行啟發式的教育,這樣的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也正是由于受到它的影響,很長時間以來課堂閱讀教學總是教師牽著學生走,教師圍繞課文內容有提不完的問題,無辜的學生只能被教師牽著鼻子不斷思考問題的答案。沒有閱讀的時間,沒有思考的余地,知識不能內化,課堂上完全是順著教師的思維。例如,在學習《海洋——21世紀的希望》時,課文圍繞海洋介紹了人開發和利用海洋的幾個方面,教師如果只是設定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思考的話,學生的思維就會被禁錮在一個很小的范圍之內,不能夠得到拓展。事實上完全可以注入生本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在閱讀時就會感到很輕松,沒有了思想包袱之后思維便活躍起來,閱讀的節奏也會發生變化,容易將文本內容進行內化,使語文素養不斷獲得提升。因此,課堂上應把讀書的時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覺探索用不同的方法閱讀不同的文本,表達不一樣的感情,用心體會文中的字、詞、句、段、篇章,讓學生的語言和技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訓練。
語文教學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應呈現出動態的狀態,面對不同班級不同學生要有不一樣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除了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學的重難點之外,更應該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的討論之中,注重“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養成教育,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例如,在學習《陋室銘》時,教師在講解時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記憶,并把關鍵性的知識點記在課本的空白處,記錄的內容包括讀音、解釋、簡單的評價等。如理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時就可以把對“斯”“陋”“馨”的意思記在該字的附近的空白處,也可以把“馨”的讀音記下來,還可以將這一句話的解釋記錄下來。其實這樣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用主動學習的方式不斷獲取知識。提高了語文素養之后的學生以更大的興趣獲得語文知識的全面提高。這種讀書的方法還可以延伸到課外的閱讀上,對閱讀內容進行標注,讓學生終身受益。
劉勰曾經說過:“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每一篇經典的文章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經歷,我們可以通過對文章的閱讀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學生在受到感染之后,就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在對新授內容進行導入時要擬定情感的基調,用情感來塑造人,讓學生在閱讀中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體驗到文章中的真情實感。例如,在教學《小石潭記》時,由于作者寄情與山水之間,讓我們體驗到親近山水之后獲得的樂趣以及由此產生的情感。教學導入時我們就可以從情感的角度入手,讓學生感受到釋放情感的不同方式。先引用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詩句,再列舉:有的利用聽聽音樂來消除煩惱,有的通過運動來緩解心中的壓力,還有的通過欣賞大自然的風景來擺脫塵世的苦悶。然后出示課題,告訴學生看看古代的柳宗元在《小石潭記》寄托了一種怎樣的情感。這樣的導入極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產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接著引導讓學生也說一說自己心中的煩惱以及排遣的方式,獲得真切感受。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想深入理解文本必須要養成熟讀深思的良好習慣。古今中外的文學大家之所以能夠寫出不朽的名篇巨著,是因為他們閱讀廣泛,并深入的思考。每一個人的智慧火花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受到某一個人的影響,多數是得益于他們對社會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毛澤東就主張在讀書上要“勤想”,對于書本中的觀點進行多思考,不能盡信書。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這篇課文時,有這樣的兩段描述:“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以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當學生深入閱讀之后,有的學生就會發現一些問題,并大膽地舉手提問:“既然經歷了幾個朝代,他們的服裝打扮怎么會和外面的人一模一樣呢?”能夠提出這樣深刻的問題,就說明他們已經走進了文本,是對文章進行熟讀深思的結果。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靜下心來用心體會,仔細揣摩,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內涵,在和文章及作者的對話中進行深入思考,獲得自我感悟。
總之,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應把學生引向更為廣闊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在有了大量的閱讀之后產生感悟。充分利用身邊的有利條件和因素,讓學生閱讀大量的有益書籍包括報刊雜志等。還可以利用身邊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全新的獲取知識的途徑,讓他們在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提升語文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馬志偉.中學語文教學應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J】.閱讀與鑒賞,2013(05)
【2】茆宏花.語文閱讀興趣培養路徑初探【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4(02)
【3】邊榮金.對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J】.學周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