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范集中學 陳雅瓊
?
如何培養學生作文自主評改能力
江蘇省淮安市范集中學 陳雅瓊
長期以來,高中作文評改教學存在著“慢、差、費”的現象,沉重的批改任務與收效甚微的巨大反差、重評輕改甚至只評不改的問題等都使學生作文評改能力難以有效提高。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主張“評價主體多元化”,希望學生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可見,作文自主評改是順應新課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之勢。
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自主評改能力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了以下幾種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興趣,學生的自改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如何激發興趣呢?
首先,舉古今中外的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和典范事例來激勵學生,使其認識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同時也增強自己修改作文的信心,培養其積極主動修改作文的習慣。如王安石將“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改了十多次才定下來,從而因一字而生輝;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對三個典型材料精心提煉,從而感人肺腑;魯迅曾說過:“寫完后至少看兩遍,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正因本著這樣的原則寫作,魯迅的文章才得以膾炙人口。
其次,通過廣義發表,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成果。作文的廣義發表有豐富的表現形式,例如,教室內張貼,階段性成集在班級、年級甚至校內交流傳閱,于校報、校內外相關網站與雜志上發表、編集出版等。筆者曾在高一年級的教學中,將學生修改較成功的佳作打印成冊,并將該作文集命名為《我的青春記憶》張掛在教室后面的展覽區,并在班級QQ群中上傳這些作文。一時間,班級內形成了濃烈的寫作氛圍。
學生作文自主評改能力的提高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教育者唯有平心靜氣,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才能一步步解決學生畏懼作文、寫不好作文的難題。“作文自主評改能力”是指學生主動而有效地進行“作文評價”和“作文修改”的能力,它包括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而言是指評價和修改作文過程中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寫作知識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評改符號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等。
(一)明確要求,使學生寫作知識運用能力得以提升。
要對作文做出客觀、合理的評改,就必須要有一套與之相對應的評改要求和標準,讓讓學生懂得修改什么,為什么改,怎么改。學生按照具體的評改標準進行作文評改會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學生的作文知識體系。
20世紀初,現代教育測量的奠基人、美國著名教育家E?L?桑代克在《心理與社會測量導論》中指出:“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有數量的,凡是有數量的東西都是可以測量的。”這里所說的標準具體化,并不是“一刀切”式的萬能標準,而是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情、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標準。作文的審題、立意、文體特征、語言表達、謀篇布局等在一堂課中各占什么比例,記敘文和議論文各種特征如何賦分,一類二類三類等不同等次作文的特征及分數都要有詳細、明確的指標。
(二)規范統一,使學生評改符號運用能力不斷強化。
為了便于修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指導學生在修改中正確使用一般的、統一的符號。特別是批改的結果要在幾十人組成的班級得到共同的認可,更需要修改符號的規范、清楚和美觀。而批改作文的方法,一般無外乎刪、增、調、換幾大類,學生在長期的自主評改中也會強化評改符號規范統一的意識。
(三)突出重點,讓學生表達和創新能力實現飛越。
每一次的作文評改都應該和訓練的側重點同步,教師先將教學目標分解為小步子的目標讓學生逐一實現,這樣便于學生在運用作文評改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語言表達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我們可以每次作文課分別確定一個訓練重點——話題作文的審題、命題作文的審題、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等。而每一類作文的審題也可以確立更具體可行的重點,如命題作文又分為詞語式命題作文、短語式命題作文,完全式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等。江蘇高考重視學生的文體意識,因此,記敘文和議論文的訓練也可以分解為不同的重點,讓學生從立意、選材、謀篇布局、語言表達、開頭結尾等方面逐一克服。學生把握了評價和修改的重心,在此基礎上的評價語言會日趨準確,而修改也會更有目的性,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思維的創造性均會得到很大程度提高。
理想的“作文自主評改”應當是學生自覺設計評改步驟,監控評改過程,評價并改進作文文本的自我調節的過程。筆者通過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認為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作文的集體共評共改、小組互評互改、個體自評自改三種評改模式豐富作文評改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意識,提高其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能力。
具體而言,集體評改的訓練模式是:“教師挑選典型——學生預習初評——集體共同評改——分享修改成果并談收獲——廣義發表——總結”。 互助評改的訓練模式是:“明確評改標準——互評作文——反饋交流——修改互推——完善評改記錄——廣義發表”。自我評改的訓練模式是:“自我評改——自我展示——寫評改后記——廣義發表”。
無論是分享修改成果并談收獲,還是修改互推,學生的作文自主評改過程都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此過程自然會促進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合作探究的能力不斷發展,亦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值得一提的是,作文集體共評共改、小組互評互改、個體自評自改三種評改模式雖然相對獨立,卻是一個彼此聯系的整體,學生作文集體共評共改、小組互評互改能力的培養都是為了最終提高學生自評自改作文的能力。
總之,如何在作文自主評改過程中真正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切實有效地提高他們閱讀、思維、語言表達、合作探究等能力,仍需要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思考和深入地探索,因為,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教學命題。
【參考文獻】
【1】韋志成.作文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