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 左健康
?
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 左健康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寫作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創造,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極其高智能的活動,創新思維具有獨創性、突破性與新穎性的特征,創新思維的結果能夠實現知識的增值,實現信息的增值,是一般思維所無法比擬的,創新思維發揮的“正能量”正是作文所必備的。那么,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
教師應為學生的寫作構建寬松、和諧的情境。通過情境的構建去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對自己所要寫的內容形成準確、鮮明、生動的表象,以順利地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合理過度。
教師可以用音樂構建寫作情境,可以用繪畫構建寫作情境,還可以用表演等構建寫作情境,讓學生在構建的情境中將感受、體驗用文字表達出來。比如,讓學生寫《假如我有一支神筆》、《十年后的我》、《如果我是一臺電腦》之類的想象性作文時,教師就可以運用音樂、繪畫等方式為學生構建寫作情境,點燃起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欣賞美、感受美的同時,展開想象的翅膀,并用語言文字將心中所想加以表達出來,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為學生構建特定的寫作情境,學生受到情境的耳濡目染,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目前作文訓練中半命題或者自命題的居多,要求學生能夠根據給出的一些素材(有時是一組漫畫)自己進行命題并作文,如果學生平時很少進行擬題訓練,則擬出的題目難以盡如人意。教師應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擬題,并注重所擬的題目具有新穎性,以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因為“題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題目能夠像鮮花一樣招蜂引蝶,吸引學生,能讓讀者眼前為之一亮,心頭為之一震。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命題,讓學生有寫作的自主權。比如,以“吵架”為題材的作文訓練中,不少學生對吵架很有感觸。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求異,回憶爸爸媽媽吵架時,你自己是怎樣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因而一篇篇精美佳作應運而生:《我的心碎了》、《爸爸媽媽笑了》等作品將當時的場面、人物的語言、表情描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擬定的作文題目要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出發,切合學生的感知與情感,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擬定的作文題目宜新宜奇宜活宜趣,切忌公式化,切忌千遍一律。比如,寫關于媽媽的作文,題目可以擬為:《我給媽媽照鏡子》、《給美麗一道加法》等,寫作內容可以選取媽媽在生活中是怎樣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的,生病了怎樣送自己去醫院的,在學習上是怎樣嚴格要求自己的等等,但這些材料的選取缺乏新穎性,缺乏新意,讀后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不妨去引導學生仔細回憶在生活中媽媽做過的讓你感動,或將平時積累的材料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題材的新拓展,重視開拓學生的生活視野,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善于思考,養成多看多思多問多記的“四多”習慣,力求讓寫作題材與學生生活“水乳交融”,以讓學生寫出內容充實、富有新意的精品佳作來。
寫好一段話是寫好一篇文章的前提,在學習了《虎門銷煙》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以《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為題寫一段話。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及對人物形象的獨到分析,寫出了自己對林則徐的愛國情懷的贊嘆,可謂是有感而發。
敘述方式的變化,能夠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運用語言文字的靈活性。有的課文人物語言的描寫采用的敘述式,可轉化為對話的方式去敘述,人物語言既運用間接描寫,又運用直接描寫。比如,教學完《祁黃羊》一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仿照《公儀休拒收禮物》一文轉化為對話。學生從祁黃羊的語言中對人物形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再如《九色鹿》一文可以讓學生轉變成第一人稱來寫,學生對寫作不再是感到恐懼,而是感到其樂無窮。
小學階段科學啟蒙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科學態度以及科學方法,發展學生對自然現象和科學成就的關注與興趣,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科學活動中的考察、實驗、參觀訪問等活動過程用手中的筆加以表達出來。
學生在科學活動中對大自然的體驗,科學探索的實驗或許會讓學生終生難忘。大量的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儲備,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了豐富的“養料”,教師應解放學生,給學生以培養創新思維的時間與空間,保護學生的好奇心,發展科學探索的興趣與熱情,及時引導學生將實踐活動及時記載,既為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又優化了學生創新思維的意識。
如在科學實驗中,讓學生邊實驗邊想象,趁熱打鐵,讓學生寫成一篇作文。蘇教版六年級就安排了一篇寫《有趣的實驗》的習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印象最深的、記憶最清楚的寫下來。教師應指導學生條理清晰地描述實驗過程,要寫清楚實驗的準備、經過和結果。學生有真實的體驗,寫作起來一定會順風順水。比如,在做完“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的實驗后,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我一邊旋轉著顯微鏡的鏡頭,一邊觀察,看見猶如芝麻一樣大小的東西在東游西走,有趣極了。”枯燥深奧的科學知識瞬間演變成真實生動、多姿多彩的畫面,令人拍案叫絕。
總之,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維定勢,努力挖掘自己的寫作靈感,逐步擺脫“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寫作困境,邁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寫作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