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艷
摘 要:面對學生作文假、大、空、澀的現象,教師有必要對這種現象進行改變,要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感悟生活,積極構建生活化作文的教學范式,讓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美。
關鍵詞:生活化;童趣;感受;想象;感悟;情感
陽光是立體的,智慧是生活的。然而,許多孩子的作文卻是干澀的。提起作文,他們就頭疼,為了應付任務,在作文中往往東拼西湊、人云亦云、內容單調、缺少真情實感。他們的作文少了孩子們應有的歡笑、嬉鬧、賭氣、撒嬌和稚嫩而可貴的思考,往往就成了“集體”撿錢包、“集體”扶老奶奶過馬路的代稱,寫了一代又一代,似乎成為一種流行病,一直流行到今天。他們的作文失去了生活應有的陽光,抹去了孩子應有的靈氣。
多年前,我國教育家葉圣陶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近年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強調:“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因此,語文教師首先要有語文學習實踐的理念,懂得作文教學改革的規律,學生作文切忌假、大、空,切忌沒來由的亂想象,要言之有物,關鍵在于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指引他們分析、鑒賞生活中的美。那么,如何構建生活化作文教學之路呢?
一、走進生活,開掘童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讓學生走進生活可以說是小學生生活化作文的根本指引。
兒童的天性是好奇貪玩,不受約束,不知天高地厚,更不太懂“規矩”,每個兒童都有獨特的、鮮活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社會、家庭和學校都應該從兒童心理出發,指導他們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盡量拓寬孩子生活的空間,讓他們做他們愿意做的事,讓他們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這個世界,去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去觀察身邊不同類型人物的言談舉止;去注視周圍事物的千姿百態;感悟身邊人的喜怒哀樂。要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了解學生生活,抓住寫作時機,創設生活化的寫作情境,指導學生對發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做及時、客觀的報道。如果把他們成天關在四四方方的“暗房”里,養在暖暖的“花房”里,他們哪能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學生什么經歷也沒有,如何讓他們寫出好的文章呢?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在不帶有任何意圖的前提下,投身于現實生活,在輕松愉快的生活中獲取寫作題材;而且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參觀訪問、春游、野炊、科技制作、各類興趣活動等,在各種活動中激發兒童特有的興趣。學生有了鮮活的生活作為功底,自然就會很好地敘事,抒發內心情感,何需再去皺眉編造、拼湊呢?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提升學生的感悟力。
二、再現生活,放飛想象
想象是創造的前提,五彩繽紛的生活激發了孩子的情思,為作文活動提供了更廣的空間,在生活的滋潤下,自然會化作美麗的云彩,激揚成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字。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提供給學生許多想象的空間,暢想生活場景,暢想未來。在具體的教學中,我的做法基本可以分:(1)聲音暢想。我們可以提供給孩子一些有趣的聲音,例如,笑聲、掌聲、喝彩聲、嘆息聲、哭聲等,然后引導他們聯想,讓他們想象發生在生活中的具體情景。在想象時,不給他們任何限制,使他們處于完全的自我理想狀態,當學生初步想象出具體內容時,再組織學生進行獨立命題寫作。(2)實物暢想。小學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隨著外界事物刺激而引發的,具有隨意性,因此,實物聯想也是比較好的方法,小學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隨著外界事物刺激而引發的,具有隨意性,因此,我們在進行作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繪圖、看物來刺激他們的感官,引導他們看物件、談聯想,最后成文。(3)未來暢想。未來是孩子向往和企盼的內容,但是誰也不能預測未來,它的不確定性可以成為學生寫作很好的載體和內容,例如,《十年后的我》《我是未來設計師》等內容都是學生樂于表現的。這類作文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對未來的思考。
三、感悟生活,提升情感
我們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每個小學生都有其獨特的生活經歷,每個學生都會形成他們獨特的思想,都有不同的情感體驗。盡管思想不夠成熟,或許不夠正確,情感體驗不夠深刻,或偏激,但是這卻是孩子們對生活最真切、最原創的感悟,教師只能引導學生,絕不可以扼殺學生的感悟。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有著神奇的大自然,豐富多彩的人情世故。有著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有著酸、甜、苦、辣的生活經歷……這些自然形成的作文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受、去觀察,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例如:春天到了,我布置了讓學生到自然中去感受、去發現。誰先看到第一棵從泥土里鉆出來的小草,誰先看到第一只從南方飛回來的小燕子。當孩子帶著自己的觀察結果回到課堂時,那份興奮、那份激情,就成了他們習作的動力。學生在作文中寫到:那身著一身黑色燕尾服的小精靈在我頭頂上飛過時,我感到渾身熱血沸騰,因為我又一次看到了春天,看到了收獲的希望。對于學生親身體驗而形成的獨特思想感情,教師要善于及時發現,大膽肯定,積極引導。學生鮮活的感悟,才是他們作文靈性的寫照。
參考文獻:
黃義.生活化作文教學初探[J].廣西教育,2011(2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