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合
摘 要:小學高年級學生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其心智迫切想要成熟,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并渴望與老師平等相待,因此,對此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予以高度重視,并且滲透到學科教學過程中去。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有必要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策略
小學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比較注重人文關懷以及對人性的深刻剖析,這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有多處相同之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滲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極其優越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這也是為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需要進行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樹立育人意識,切實擔負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
首先,小學高年級語文老師應該明確自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與責任感,認清學科教學與心理教育之間密切的關系意義,知曉只有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學科教學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才能得以彰顯,否則,即使學生掌握了全面的語文知識,但是心理健康存在問題,那么也無法使自身掌握的知識發揮應有的效用。
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
積極健康課堂氛圍的營造可以給予學生以良好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學生對老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產生認同感,易于接受老師有關心理健康的相關教育。比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學生作為自己的朋友看待,對待學生的發言及時給予肯定,不以學習成績為劃分學生的標準,相信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得更好,并且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每位學生都有所期待。學生在充滿愛和平等的學習氛圍中,也會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三、挖掘高年級語文教材,充分利用其所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高年級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善于挖掘這些因素,然后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展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洗禮。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放松,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應該避免以說教為主,最好能夠融入課堂,在教課過程中適當滲入,這樣也易于受到學生的認同,減少學生對說教的反感。
參考文獻:
李容.桂林市某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3(02).
編輯 王團蘭